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魯朗扎西崗 千古寶地煥新顏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扎西崗村位於一片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雲杉、松樹等組成一望無際的魯朗林海。青山之間是整齊的草甸,在這裡,溪流蜿蜒,繁花盡放,木籬笆和木板屋點綴其間,與遠方的雪山、近處的林海共同構成一幅恬靜、優美的“山居圖”。

群山懷抱的扎西崗村。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群山懷抱的扎西崗村。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感受山水奇境的扎西崗

出林芝市區,沿川藏公路東行約70多公里,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從雲遮霧繞間穿出,青岡、雲杉、樺樹、柏木翠綠幽深,讓人難以忘懷;繼續盤山而下,淡黃色的松蘿,從高大的樹杈枝葉間垂下,這裡是林芝著名的景區魯朗國際旅遊小鎮,而扎西崗村就位於此。

從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遠眺扎西崗村,只見整個村莊依山而建,如霧的薄雲乖順地伏在雪山頂上,綠如屏障的小山坡上農家閣樓錯落有致,閣樓四週芳草青青,小溪潺潺,村後的魯朗林海林木蔥蘢,濃濃的綠中夾雜著團團簇簇的粉紅,零散地塗抹著,鮮活活地張揚著燦爛,猶如于一副雋永的水墨畫。

扎西崗村是個不大的村落,下轄扎西崗、仲麥兩個自然村,位於318國道沿線,平均海拔3300米。走在村中羊腸小道上,耳邊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茶館裏老人們爽朗的笑聲;一眼望去,矮小的黑藏香豬悠哉地在村中覓食,憨憨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不遠處牧場上成群的牦牛淡定地啃著青草,時不時可見三五成群的遊客與你擦肩而過,邊感嘆邊留念……彼時的扎西崗村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顯得特別安詳寧靜、溫柔美好。

春夏時節,天地間積蓄已久的能量徹底爆發,扎西崗村成了一個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樂園。桃花、格桑花、杜鵑花等各種花仿佛一夜之間在草甸林海、湖岸山間蔓延開來,爭奇鬥艷,給扎西崗穿上了五彩繽紛的花衣裳。層層疊疊的花海,波瀾壯闊,如夢似幻,熙熙攘攘的遊客絡繹不絕。

村落景觀。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村落景觀。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而一到秋冬,扎西崗迎來雲霧最厚的季節,淡淡的雲氣蒸騰而上,厚厚的雲霧山間繚繞,高聳的雪峰若隱若現……最美莫過於冬日的高山牧場,風馬旗在白雪皚皚中兀自飄揚,牦牛依舊不緊不慢地漫步覓食,遠處青翠的林海便披上了一層銀裝,在高山映襯下,氣勢更顯雄渾,頗有遙遠北國“林海雪原”的氣派。

穿越古老時光的扎西崗

扎西崗村是一座安寧祥和的田園村莊,入選了中國國傳統古村落名錄,魯朗文化完整地保存在了這裡。魯朗高山牧場上的扎西崗村中,流傳著一段與文成公主有關的美麗傳説。

相傳,在文成公主入藏時,途經此地整理休息,在山坡上向四週眺望,被眼前美景深深震撼。藍天白雲、芳草流水、鬱鬱蔥蔥的樹林,近處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還有遠處巍然屹立著的南迦巴瓦峰,如畫景色盡收眼底。看到了此般仙境之後,文成公主讚嘆這裡是吉祥寶地,駐足許久來慢慢欣賞。由此,這片山坡被命名為“扎西崗”,也就是“吉祥坡”的意思。動人的傳説隨著陣陣落山風,在扎西崗村迴響。

一條茶馬古道,沿著崎嶇的山路穿越涓涓溪流和茫茫林海,將扎西崗村與外面的世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以川藏線、滇藏線為兩條最主要的線路。其中,滇藏線南起雲南茶鄉普洱,經過大理、麗江進入西藏,扎西崗村正是這條漫漫長路上的重要站點。千百年間,這條路連接了扎西崗村與外界的各方面交流,也塑造了魯朗文化的豐富性與包容性。

“歷史上,一支支騾馬商隊年復一年行進在這條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險峻的雪山古道上,把寶貴的茶葉等物資送進西藏的千家萬戶。”魯朗鎮鎮長其美次仁説,如今,依託川藏、滇藏公路等,各地加快城鎮化進程,魯朗等一大批新興城鎮因此迅速“成長”。而川藏、滇藏公路沿線的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也引來了無數遊客,使得這些城鎮越來越熱鬧。

煥發生機的扎西崗

優美的自然風光、濃厚的歷史底蘊,兩者相互造就,共同形成了扎西崗村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讓這座貌不驚人的村莊成為林芝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扎西崗村作為西藏最早的旅遊開發村之一,早已聲名在外。這裡68戶人家中有52戶開辦了“家庭旅館”,而由木板雕刻出的店名各具特色,文藝氣息十足。遊客不僅可以住上幾晚,更能品嘗當地的石鍋雞、藏香豬等特色美食。在扎西崗,從事旅遊的村民越來越多。白瑪家庭酒店的三層藏式小樓鮮艷漂亮。一層的左側是藏式的廚房和會客室,裏面象徵著吉祥豐收的“切瑪”擺放在桌上。院子裏北邊是供客人吃飯的小餐廳,女主人將一條條藏香豬肉懸挂起來,幸福的臉上透著富足。

工布牧歌旅遊文化節上,當地村民正在參加射箭比賽。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工布牧歌旅遊文化節上,當地村民正在參加射箭比賽。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彼時的村民們也都忙著旅遊生意,“我們每人平均收入達3.3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名符其實的小康村。”白瑪高興地説,是旅遊讓我們的日子紅紅紅火火。

村裏的家庭旅館外觀相差無幾,具有濃厚藏式風格,有些也融合了漢、藏、門巴等民族特點的建築,讓人覺得彩色積木搭砌而成,別具特色。“以前,房子都是木頭搭建,不安全也破壞環境,現在大都是鋼筋水泥,但是屋頂保留了工布特色。”白瑪説,我們還保留了田間柵欄,讓遊客感受高原田園風光。

這裡的人也溫文爾雅,笑容綻放,依舊保持的古樸的民風民俗,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熱情、熱心。在村裏,遇到當地的居民,他們大多身著民族服裝,和善地同人打招呼,歡迎來自四海的賓客到扎西崗村。

快樂村民。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快樂村民。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攝

為了更好保護古村,這幾年西藏不斷加大投入,水、電、網等公共服務逐漸均等化;同時,引導村民保護生態,在安全的建築下保留工布特色。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扎西崗村古村落建築、非遺保護等保護力度,深入研究發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與價值,開發好扎念琴、工布服飾、響箭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推動歷史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開發的良性互動,讓文化遺産活起來,更好地為當地服務。”魯朗鎮鎮長其美次仁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