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西藏拉薩:只此青綠畫“兩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山綠了!”

問起拉薩老百姓對環境的變化,一句“山綠了”表達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拉薩地處狹長的河谷地帶,拉薩河穿城而過,兩岸是連綿不斷的南山和北山。在布達拉宮的正南方,綠色的南山與市區隔水相望,錯落有致的高矮灌木鬱鬱蔥蔥,綠茵道上市民遊客漫步其間,共用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的自然之美。

拉薩南山公園一景。新華社記者姜帆攝

難以想像,1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岩石裸露的荒山。“缺林少綠、荒山禿嶺,每天看著光禿禿的山,心情都不好了。”拉薩市民曲珍回憶説。

為遏制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改善居民生活環境,2012年,拉薩市啟動南山造林綠化工程,通過植樹播綠,5年間昔日荒山建成了拉薩南山公園。2021年開始,西藏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計劃用10年完成營造林206.72萬畝,將拉薩打造成為青山擁南北、綠水繞古城的生態宜居高原城市。

拉薩南山公園工人們利用騾子運送樹苗(2022年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西嘎山原本是一座荒山,連牛羊都不願光顧。經過當地居民10餘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如今到春暖花開的時節,荒山披綠,生意盎然。

西嘎山山勢陡峭,人工運輸需花費很長時間。為此,當地居民架設了索道。記者在種樹現場看到,索道將捆綁好的槐樹、側柏、油松等大樹苗及裝在圓桶裏的小樹苗運往山上,最大限度保護苗種。

東嘎社區居民多吉説,架設索道後,幾分鐘就可以運樹苗上山,大大提高了效率,從現在到8月底,他們每天都會向山上運送樹苗進行栽種。

“最開始光是人爬到山頂就需要8個小時,後來用騾馬運輸,來回也得幾小時,現在有了索道,運送20棵樹苗只需要10多分鐘,省時又省力。”東嘎社區二組組長仁增説,從剛開始的肩背手提帶樹苗上荒山,到現在種下了2000多畝樹,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裡的變化,覺得十分有意義。

鳥瞰西嘎山綠化一角(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洛卓嘉措攝

西嘎山是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一個縮影,作為西藏首個河谷地區規模化生態建設和修復的代表性工程,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實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也讓群眾享受到生態改善帶來的宜居生活。

拉薩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尚德介紹,拉薩南北山造林成活率高離不開科技創新。在植被選擇方面,通過遙感技術對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深入分析,科研團隊篩選出適合在拉薩南北山生長的樹種和草種,還通過安裝智慧節水灌溉設備,有效避免了過度灌溉對土壤結構造成的破壞。

種下的是花草樹木,改善的是生態環境,提升的是居民生活品質。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共完成營造林39.14萬畝,造林整體成活率達85%以上,完成投資超30億元,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造林綠化、銷售苗木等增收超16億元,撬動約20億元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綠化。

工程的綠意還延伸至拉薩貢嘎機場周邊的山體,山南市林草局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站檢疫員次仁羅布在造林現場進行苗木復檢工作,復檢結果顯示這批苗木的成活率達到92%。“這裡是走出貢嘎機場的第一站,旅客們可以直接看到我們種下的綠色,很有意義。”次仁羅布説。

拉薩的6月,陽光不燥、微風正好。南山腳下,拉薩河畔,數頂藏式帳篷與河對岸的布達拉宮遙遙相對。喝著酥油茶、吃著馬鈴薯燉牛肉,拉薩市民貢覺旦增正與家人坐在樹蔭下的藏毯上過“林卡”(春遊),一家人其樂融融。看著山上的綠意,貢覺旦增説:“變化太大了,保護生態環境真是太重要了!”(記者田金文、楊帆、劉洲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