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6.8萬餘函藏文古籍建檔歸案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享譽“世界藏學府”的拉卜楞寺,其數字化進程近年來備受關注。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員會成員更登丹巴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正在為庫存6.8萬餘函古籍善本“編纂目錄、建檔歸案”,為數字化文物保護奠定基礎。

2月1日,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員會成員更登丹巴,展示藏經樓所藏工藝類書物。九美旦增攝


“此次古籍整理工程開始於2000年,寺院近30名僧人參與,每年共計有4個月時間整理。”更登丹巴介紹説,此次預計分級分類存藏不同類別古籍,“專架”管理珍貴古籍,使得藏傳佛教經典文古籍得到永久保存。

藏經樓是拉卜楞寺最具有保護和傳承價值的一座圖書佛殿,藏有藏傳佛教稀世珍本以及醫藥類、聲明類、語法類、修辭類、聲韻類、天文曆算類、育讀類等書籍。有用金汁、銀汁、珊瑚、珍珠等珠寶粉汁書寫的經典經書,絲線刺繡的《善為經》,有距今流傳千餘年的佛教珍藏孤本。

更登丹巴特意強調,“藏經樓還藏有近千名得道高僧的手抄本,以及古代典籍永樂大典(藏語版),非常珍貴。拉卜楞寺目前藏有版本最多的《大藏經》。”

2月1日,“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藏經樓所藏書物。九美旦增攝


據更登丹巴講述,藏經樓古籍于1958年進行過首次系統整理,並編制《拉卜楞寺總書目》,便於後世保存及研究。但後來部分流失,現藏古籍係從各部落、村莊以及寺院收集而來。

為了更好地保護藏文古籍,拉卜楞寺設有專門的古籍專用書庫,專門的僧侶負責保護、整理古籍和古籍修復等工作。記者2月初走訪藏經樓時看到,共三層的樓體內擺滿了書架和書籍,一二層為未建檔書籍,第三層已分類文法類、同義辭藻類、工藝類等,並註明編號、缺頁情況。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有三百多年曆史,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國藏經數量最大、學術水準最高、傑出學者眾多的藏傳佛教寺院,1982年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