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鹽井裏的“西洋味兒”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西藏網訊鹽井的全稱是鹽井納西民族鄉,位於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鎮。鹽井自古以産鹽聞名,村子被一條溝劃分為上鹽井和下鹽井,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鹽井天主教堂就位於上鹽井村,村內有80戶500余人信奉天主數。

圖為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由法國傳教士鄧得亮神父于1865年創建,此後又在2002年進行重修。該教堂成為今天以主教堂、鐘樓、生活區為主的建築,主教堂內部具有哥特式高大拱頂的特徵;建築外型則呈梯形,是藏族民居的常見式樣。天花板上繪滿《聖經》題材、藏式風格的壁畫,四週則以聖經故事畫面作飾品襯托。雖然內部結構為西方樣式,室內裝飾卻不乏藏式風格,如唐卡畫形式的神像等。

圖為鹽井天主教堂棚頂油畫


天主教信徒保留了由天主教神父取名的傳統,多與歐洲人姓名相似,且在禮拜時吟誦譯成藏文的《聖經》。來自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瑪達林娜對記者娓娓道來:“我年輕時想皈依天主教。機緣巧合,來到了鹽井天主教堂。”今年46歲的她已經在鹽井生活了25年,她對這裡很滿意、也很滿足。“保護修繕後的教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活也很便利。”

瑪達林娜介紹,鹽井村中暫時沒有神職人員,日常的宗教活動由信徒們自發參與,主要有禮拜五和禮拜天的禱告、唱讚美詩、講道、灑聖水等;遇到耶誕節、復活節、聖母聖天節時則會從雲南和四川等地請神父,也會有較大宗教活動。在舉行宗教活動過程中全部使用藏語,開始和結束都有固定的藏譯術語。

每年12月24日,鹽井的教友們都會與當地信奉藏傳佛教的群眾一起共度平安夜,共慶耶誕節。在上午主日感恩祭禮儀結束後,全體教友在堂院裏圍坐一圈,共進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午餐——佳加面,其樂融融。午飯後,大家一起打掃堂內堂外的衛生,擺放各種聖誕裝飾物品。晚飯後,藏族教友和信奉藏傳佛教的鄉親們身著盛裝陸續來到張燈結綵的鹽井教堂院內,以民族舞蹈來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這也充分體現了天主教與地方文化的和諧相融。

圖為阿多家的藏式小樓


在小小的鹽井,天主教和藏傳佛教兩種宗教和諧交融,村民宗教信仰自由,大家和睦相處。56歲的阿多家中五代人至今一直信仰天主教,在阿多家傳統的藏式民居裏,大廳內供奉著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像,而上面也同樣懸挂著哈達。“哈達是我們藏族人心中聖潔、吉利的象徵,這跟我的宗教信仰——天主教並不矛盾;這裡很多家庭,會將耶穌、聖母像和釋迦牟尼像懸挂在同一面墻,體現家庭成員不同的信仰”。

圖為阿多在耶穌、聖母瑪利亞像上懸挂哈達


在我們跟阿多一家人辭別之際,我們詢問他現在一家人收入問題,樸實的阿多説除了耕種、畜牧、外出務工以外,很重要的一筆收入就是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到鹽井之初我們就獲悉,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創建教堂、發展教徒,也帶來法國的葡萄樹苗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如今的鹽井人依然保持著自釀葡萄酒的傳統。(中國西藏網記者/楊眉笑閆潔龍真多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