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探尋鑲嵌在美景中的非遺文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千年核桃林。


加查木碗。

遊客參觀非遺文化。


有一片被雅魯藏布江深情擁抱的土地,那裏是山南市加查縣,一個充滿神秘色彩與豐富資源的地方。節假日,約上三五好友去加查縣感受千年核桃林的神秘,以及加查縣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不失為一種短期旅遊的優選。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加查縣的農副産品、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旅遊資源得以相互融合,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核桃林:見證時光的秘密與價值

加查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這裡的氣候獨特,土壤肥沃,為農副産品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片土地上,生長著一種被譽為“高原乾果之王”的特産——加查核桃。加查縣的千年核桃林,是一處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奇觀,這裡的核桃樹樹齡超過千年,枝繁葉茂,見證了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滄桑。

步入核桃林,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綠色世界,每一棵核桃樹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生命力。漫步在林間小道,感受清涼的樹蔭和淡淡的核桃香氣,坐在樹下,聆聽風吹過樹梢的聲音,能讓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這是我第三次來到核桃林,這次過來能明顯感受到與往年的不同,路好走了,人多了,農副産品的種類也多了。”網路紅人恩嘎兒説。

加查核桃以其皮薄、個大、肉滿、肉質香醇甜潤而聞名遐邇。其獨特品質不僅源於其天然的優良基因,更得益於當地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這些條件為核桃提供了最佳的生長環境,使其具有較高的産量和優良的品質。在某些高産優株上,年産量甚至可以達到250千克,有的大樹産量更是高達500千克以上。

加查縣副縣長次仁羅布介紹,加查縣核桃加工企業其實不多,規模也不算大,起步較晚,但發展得很快。目前有核桃油、核桃肽及核桃亞油酸、核桃乾果等産品。“2023年全縣核桃産量1100余噸,産值達4400余萬元,帶動全縣12500名農牧民群眾就業,每人平均增收3500元以上。”次仁羅布説,除了核桃,加查縣的藍莓産業也是促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

加查縣藍莓:增收第一果推動致富路

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賦予了加查縣藍莓無與倫比的品質。這裡的藍莓果實飽滿,色澤鮮亮,其營養豐富和酸甜適中的口感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當地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從種植、加工、生産到銷售,加查縣的藍莓産業在形成完整産業鏈的同時,結合旅遊多元化發展經營為加查縣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據了解,2013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下,加查縣冷達鄉嘎瑪吉塘村的藍莓試種成功。“我們的藍莓種植基地可以説是嘎瑪吉塘村的支柱産業,基地內種植藍豐、綠寶石、萊格西等多個藍莓品種共計21000余株。”嘎瑪吉塘村黨總支書記嘎瑪西若説。

“剛開始時,藍莓果實及附加産品的銷路主要聚焦在加查縣內,銷售渠道單一,成果很不理想。由於開支較大,收入與支出基本持平,最終只能以果實分紅的形式對群眾進行分紅。”冷達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次旦扎西説。但這一難題在2020年打破瓶頸。“目前,我們村的藍莓基地以藍莓採摘節、雅礱文化節為平臺,積極銷售藍莓鮮果及酒水飲料,推動藍莓成為俏銷市場的‘寶貝果’;以採摘藍莓體驗閒適生活為載體,吸引廣大遊客到加查冷達共赴指尖到舌尖的約會。現如今,藍莓産業已累計為冷達鄉創收超過510萬元,成為當地助力鄉村振興和農牧民增收的主要特色産業之一。”次旦扎西説。

加查木碗:非遺+旅遊文旅融合新模式

加查木碗是西藏久負盛名的民族工藝品,其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數百年前。這種木碗質地結實、不易破裂、外表光滑美觀,是西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食食具。而現如今,加查木碗已成為西藏地區乃至全國知名的旅遊紀念品和收藏品。

在加查縣,木碗製作技藝代代相傳。選材、切割、打磨、雕刻……在傳承人獨特的製作方式下,一個個紋路精美的藏式木碗被製作了出來。他們憑藉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將一塊塊普通的木頭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現在,來買木碗的人不僅僅只是本地人了,很多遊客也會買了帶回去當伴手禮,我做的木碗能夠銷往全國各地讓我感到很開心。”扎雪木碗製作技藝傳承人洛桑次真説。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加查木碗製作技藝開始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當地政府通過成立非遺傳承基地、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積極推廣和傳承這一技藝。同時,一些年輕的匠人也開始嘗試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更多具有時尚感和實用性的産品。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結合,不僅讓加查木碗製作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為當地的文化旅遊産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非遺製作技藝+旅遊産業形式的推廣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文化的傳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