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深耕文化沃土 添彩時代畫卷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圖為山南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展示活動中,山南傳統服飾展演與“雅魯藏布”現代藏裝動態展演。本報記者巴桑旺姆攝

圖為國家級非遺卡卓扎西賓頓巴藏戲曲目《雪阿加拉姆》演出現場。圖/文本報記者巴桑旺姆

文化,乃民族之精髓,時代之靈魂。今年以來,山南市圍繞文化強市目標,推動創新發展、文化傳承、文明建設、公共服務、開放合作、隊伍建設走在全區前列,以文化繁榮和文明進步推動文化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

深耕文藝創作沃土,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前不久,在為期一個月的全市曲藝創作骨幹培訓中,山南市藝術團和市群眾藝術館的10名骨幹人才分別赴浪卡子、洛扎、扎囊等地,開展涵蓋聲樂、基本功、舞蹈等多方面的培訓工作。在扎囊縣的培訓現場,在市藝術團聲樂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學員們對各自的專業素養有了新的認識,並表示將堅持向專業看齊,以更優質的文藝活動為鄉村振興鼓與呼。

今年以來,山南市持續推進文藝精品打造工程,更加重視高水準的文藝人才培養,文藝創作不斷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今年以來,全市完成文藝作品創作61部,其中包括歌曲15首、舞蹈33個、曲藝小品8個以及表演唱5個,這些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充分展示了山南市獨特的藝術魅力。

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多彩,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在狠抓文藝創作的同時,山南市注重文化惠民活動的開展,著力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來,山南市先後舉辦“文化西藏·天上畫卷”“大美山河·趣遊中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盛宴。同時,各級文藝團體還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深入農村、牧區、社區等基層一線,為群眾送去精彩的文藝演出和實用的科技知識。截至目前,全市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演出活動3200余場次,惠及群眾12萬人次。

全市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如火如荼推進,其中,山南市文化藝術中心建設項目總投資1.39億元,已完成投資1.1億元。全市基層文化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桑日縣藝術團建設項目、貢嘎克西鄉、隆子縣扎日鄉、玉麥鄉文化活動站等建設項目全面開工,這些項目的建設將為文化藝術事業提供更加完善的硬體設施,有效豐富和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非遺保護與傳承並重,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今年6月5日至6日,在山南市雅江天街舉辦的2024年山南市“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系列宣傳活動中,山南傳統服飾與“雅魯藏布”現代藏裝以動態展演、靜態展示形式,呈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轉化的完美交匯,非遺特色産品展銷更是為非遺傳承人與大眾之間搭建交流平臺,為非遺産品銷售帶來新思路。

山南市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等系列活動,讓廣大群眾親身體驗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同時,積極發揮傳統工藝項目的潛力,將非遺資源的優勢轉化為鄉村産業發展優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9家非遺工坊,累計帶動群眾就業900人,實現增收1370萬元,每人平均增收達到15200元。這些非遺工坊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還讓他們通過技藝創新實現了增收致富、助力了鄉村振興。

走進桑耶寺烏孜大殿,壁畫保護工程的工作人員們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壁畫表面的污垢,用專業的技術進行修復和保護。他們表示,這些壁畫是歷史的見證,現在國家出資保護和修繕這些歷史文物,我們要用最專業的手法和最負責的態度完成這項工作,讓珍貴的文物留存更久。

山南市注重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加大對文物安全監管平臺的巡查力度,確保文物的安全無虞。截至目前,已開展巡查1896次,發現並及時處理了多起安全隱患。同時,山南市積極申報扎囊木雕等4家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以及拉玉諧欽等8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習基地,為非遺項目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和支援,推動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