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瑪多縣:黃河安瀾,一地綠波潤瑪多

時間:2022-05-05來源 : 新華網作者 : 佚名

河源唯遠,大河安瀾。沿黃河溯源而上,停駐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這裡的黃河之水既不奔騰咆哮,也不攜泥帶沙,只有扎陵湖和鄂陵湖的碧波盪漾、百鳥騰翔;泉涌溪流在這裡開啟了它匯聚入海的萬里征程,千年前的李白不曾見過它的模樣,便只留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無限遐想。

素有“千湖之縣”美譽的瑪多,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也是“中華水塔”最為核心和最重要的區域。

20世紀80年代,瑪多曾是全國牧業首富縣,全縣不足6000人卻擁有近70萬頭牲畜。然而,由於氣候變化加上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湖泊萎縮、黑土灘擴張,自然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瑪多縣很快變成了“貧困縣”。

近年來,瑪多縣把三江源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生態屏障的新高地,大力實施退牧還草、沙化防治、濕地保護等系列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高,並積極發展特色生態畜牧業,牧民收入不斷增加。

如今的瑪多縣早已完成了脫貧摘帽,實現了生態蝶變,天藍、草綠、水美,一派生機盎然。

理河治水見成效

黃河源頭生態蝶變

站在寧靜如少女般溫婉輕柔的扎陵湖畔,極目遠眺,白雲藍天、冰川雪山、高原草甸,滿眼的山河錦繡、碧湖美色。

從曾經的4000多個高原湖泊銳減到1800多個,再到現在的5849個,瑪多縣經歷的是涅槃重生後的生態堅守。當然,從黃河源頭的涓涓細流,到星羅棋佈的湖泊濕地,再到一江清水向東流,瑪多縣的碧水綠岸始終離不開常年巡護的3142名生態管護員。

周太是一名普通的生態管護員,他也是瑪多縣黃河鄉白瑪納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所在的生態管護員小組巡查保護的重點是崗納瑪山上3333多公頃天然林、崗納瑪措湖內不計其數的珍稀鳥類和流經村裏50多公里的黃河水域,一山、一湖、一河都是生態管護員的保護職責。

“守護好黃河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這是瑪多縣生態管護員的共同信念。

“我是一名生態管護員,我也是一名黨員。發揮黨員帶頭模範作用,守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周太説。

瑪多縣山水巨變背後的生態邏輯是對高原湖泊、牧區草場的堅持守護和嚴格治理。

治水之路久久為功。近年來,瑪多縣實施三聯管模式,即“河長+智慧平臺+第三方”,強化河(湖)長制長效管理工作,發揮生態管護員隊伍作用,與線上智慧平臺搭配,可隨時打開手機APP對巡查情況進行實時查看,實現全流域智慧巡河,動態掌握河道資訊、水質資訊、社會反饋等情況,紮實開展巡河巡湖工作。同時,對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區、地表水斷面、集中式、分散式飲用水等進行水質監測,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縣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區水質、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全部達到考核指標要求。

此外,瑪多縣還加強執法監管,及時成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黃河源園區國家公園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牽頭,進行全天候、高頻次巡查,有效保障河湖周邊生態環境。瑪多縣又編制印發了《關於禁止在扎陵—鄂陵湖、星星海自然保護分區開展旅遊活動的通告》,結合“綠盾”“春雷”等專項行動,組織開展集中巡護,確保了園區內外草原、濕地、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安全。

發展生態畜牧業

牧民收入穩增長

“近年來,瑪多縣以生態畜牧業建設為目標,以轉變經營方式和增長方式為突破口,以保護和建設生態為重點,積極調整畜牧業結構,提高畜牧業整體産出能力與經濟效益,切實鞏固畜牧業經濟基礎地位,已實現牧民收入穩步增加。”瑪多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依日德表示。

花石峽鎮日謝村是瑪多縣最早開始藏羊養殖的試點村。日謝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成立後,不斷健全合作社各項制度,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制定了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聘請專業財務管理人員,實現了合作社財務工作精細化、公開化,使合作社運營更加標準、規範。

同時,日謝村通過草場整合、草畜平衡、牲畜結構調整,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劃區輪牧、分群飼養,草場載畜壓力大大降低,並以“支部+合作社+牧戶”的聯動方式把産業鏈條延伸到農畜産品加工、特色産品打造方面,實現合作社盈利逐年提高、牧民群眾收入逐年提高。

2020年,“瑪多藏羊”品牌成功入選上海市對口幫扶地區“百縣百品”名錄;2021年,“瑪多藏羊”成功入選青海省重大科技項目;2021年,“天上瑪多”“瑪多牦牛”區域公共品牌順利發佈。

據了解,瑪多縣近年來緊抓畜牧業發展機遇,積極開展瑪多藏羊繁育養殖試點,打造生態畜牧業迴圈産業鏈。瑪多縣相繼建成扎地村藏羊繁育試點基地、瑪拉驛村種公羊繁育試點基地,並通過科學繁育提高“瑪多藏羊”品質,提升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自我發展壯大的能力,不斷推進“瑪多藏羊”追溯體系和資訊化建設,及時解決生態畜牧業産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實現提質增效。

如今,瑪多縣已經在30個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相繼建成藏羊繁育基地,一條生態畜牧業迴圈産業鏈正在形成,綠色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打開國家公園新方式

帶來生態文旅新機遇

母親黃河的千回百轉與起伏波瀾,繪就了華夏文明的宏偉篇章,在瑪多這方凈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創新的實踐中,綠色生態孕育的厚重文化底蘊正煥發勃勃生機。

瑪多縣生態地位突出、生態責任重大,曾經這裡最重要的脫貧方式是旅遊開發。但過去大眾旅遊的模式不可持續,因此于2017年被叫停。

自然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國家公園建設的關鍵問題之一。2020年8月,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開展高原生態體驗項目,標誌著黃河源園區特許經營生態體驗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包括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服務業,有機畜産品加工業、民族服飾、餐飲、住宿、旅遊商品及文化産業等。鼓勵開辦牧家樂,民間演藝團體,民族手工藝品,生態體驗等特許經營項目,並予政策扶持;特許經營遵循保護第一,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管經分離,多方參與”的經營機制,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牧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存在感、獲得感,共用國家公園紅利。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5月3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迎來12名參與“黃河探源”活動的生態體驗訪客,這也是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並正式實施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機制以來獲批入園的2021年首批訪客。

據了解,在進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之前,訪客必須通過國家公園訪客測試、行前教育、高反過渡、體能考驗等流程,並簽署《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態體驗訪客行為規範》。進入園區後,訪客可以沉浸式體驗感受“世界第三極”和“中華水塔”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及藏族生活習俗。

“開放生態體驗特許經營,一方面是發揮國家公園生態教育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園區牧民獲得長效收益,助力生態保護。”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負責人説,下一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將依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專項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宣傳推介,培養熱愛關心三江源的訪客群體,啟動和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貢獻力量。

“瑪多縣未來將緊密依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文化、旅遊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挖掘核心文化內涵,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大力豐富景區景點的文化內涵,大力培育一批規模齊全、影響力高的優質文化旅遊項目,創新研發一批有較大市場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融合精品。”瑪多縣文體旅遊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説。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