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觀>正文

【學習慕課】(第十四期)從偉大復興看中國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0-10-01 08:30:00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蔚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特別強調了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意義非常重大。解決“三農”問題,不僅僅是要解決農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數量如此龐大的農民的福祉問題。農業現代化以提高效率為基本目標,因而一定要逐步減少農業就業人口。但是,減少的這部分人口一時不能進入城市的非農産業中,他們的就業、生活怎麼辦?如果就業問題沒解決好、生活品質得不到保障,那麼建設現代化強國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同時推進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的現代化,這樣才能給生活在農村的幾億農民帶來更大的福祉,真正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因此,中央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從這一意義上來説,鄉村振興戰略指明瞭未來農業農村的發展方向,描繪了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畫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存在的發展不同步問題,不僅包括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不同步、工業與農業發展的不同步,而且包括城鄉發展的不同步、區域發展的不同步。城鄉發展不同步問題,需要通過鄉村振興來加以解決。因此,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鄉村成為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有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有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提到現代化,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城鎮化,提到城鎮化,人們過去總是把重點放在城鎮,認為城鎮發展了,農村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必須回歸鄉村、關注農民。我們從改革開放之初全力解決溫飽問題到今天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也帶動了鄉村生態、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變革。與以往相比,新時代的“三農”問題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必須腳踏實地,針對農村的現實狀況來解決好“三農”問題。

鄉村振興作為全新的戰略構想,不僅是重大的政治決策,更是對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必須深刻吸取過去在農村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短期行為等各種教訓,特別要警惕基層工作中可能會産生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不良傾向。在農村基層工作中,行政化難以避免,久而久之就可能使鄉村振興工作表現出農民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喪失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現象,這樣就難以實現鄉村的自主發展,就有可能使鄉村振興工作走向形式主義。因此,基層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時候,要特別注重調動農民個體和村集體的積極性,切實保護農民的相關權益。同時,不能用城市化的理念來發展鄉村。過去,很多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了鄉不鄉、城不城的問題。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是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要鄉中有城,城中有鄉,各司其職,共榮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