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觀>正文

【點讚中國】造夢者“華堅”:別人能行的非洲兄弟也一定行

發佈時間:2020-07-15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蔚力

張華榮,一位中國企業家在非洲,是逐夢人,也是造夢者。

“走出去”

2011年,面對時任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的投資邀請,作為國內著名女鞋製造企業華堅集團的領頭人,張華榮再次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

當時,梅萊斯中國之行的重要目的,就是尋找合適的中國製造業到衣索比亞投資,以發展本國輕工業,解決接近半數人口的失業問題。彼時的衣索比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10個國家之一,約1億人口,47%的男性和31%的女性都是文盲。同去考察的企業家都打了退堂鼓。

張華榮心裏也沒底,畢竟當時華堅集團在廣東東莞和江西贛州有兩大生産基地,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而遠在東非高原的衣索比亞,之前沒有一家中國民營企業走進過那裏,萬一投資失敗怎麼辦?

梅萊斯表示:“我們盡國家的力量幫你!”張華榮決定往前邁一步。

從張華榮的個人經歷來看,這個選擇其實並不意外。“走出去”,一直是他的追尋。

1958年,張華榮出生於江西南昌農村,喝著米湯吃著野菜長大,當過兵、做過木匠、幹過油漆工。“我什麼都幹。那時沒想過要發財,只要不在農村,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1984年,張華榮背起行囊前往浙江一家鞋廠學藝。同年底,湊了4000元辦了鞋廠,取名“南昌縣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廠”,這是江西第一家“敢吃螃蟹”的民營鞋廠。

上世紀90年代,受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鼓舞,他南下東莞創業,成為內陸地區第一批到沿海地區投資辦廠的企業,在夾縫中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之一。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張華榮創建“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在行業內率先開啟轉型升級之路。

2011年,張華榮在衣索比亞投資建廠。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張華榮成為“一帶一路”最早一批的開拓者和收穫者。

2018年,張華榮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中國企業全球化40年40人”名單。“敢於踏著中國改革開放節拍一路前行的優秀企業家”,這是當時媒體對張華榮的形容。

“華堅來了”

在衣索比亞,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華堅來了

中國和非洲像兄弟一樣攜手合作

非洲人民的非洲夢

建設“一帶一路”夢想

高舉希望的火炬

華堅來了

從張華榮決定投資,到華堅埃塞工廠開工,僅用了一百天。開業以後,非洲多個國家的領導帶領三百多人去參觀,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衣索比亞竟然可以生産美國的高端品牌,當時很多人抱著我,他們説你改變了(國際上)很多人對非洲的看法。”張華榮則説:“非洲人和歐洲人、亞洲人一樣優秀,只要有好的、穩定的政策體系,有好的企業文化,只要大家都支援,同樣都是很優秀的。”

從中國南部跨越四分之一地球到衣索比亞做産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語言不通、兩國文化差異、企業管理難度等,都曾讓華堅“水土不服”。

張華榮開始重點抓企業管理和培訓,與當地員工交流。一方面,通過做體操、一起唱歌等集體活動團結員工,提升集體榮譽感;另一方面,選拔數百名埃塞籍員工赴東莞接受企業文化和專業技術、管理技巧培訓,中方和埃塞方員工互學對方語言。

但更重要的是,張華榮把埃塞員工當成自家人。“我帶頭跟他們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睡覺,時間長了就像兄弟一樣。”張華榮説,當時埃塞很多家庭都很貧窮,甚至有的人讀了大學都找不到工作,很多員工進廠時營養不良,張華榮就免費為他們解決一日三餐,員工因條件所限沒有洗澡習慣,張華榮就修建多個洗澡房,要求每個人每天都洗澡,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他們進入華堅,不僅待遇好,而且還學了文化、技術,所以都充滿了激情。”

“建廠之初,埃塞員工的工資大概是350元,到2017年可以拿六七百元,幹部可以拿到1200元,甚至還有拿三千、五千的。這個工資是當地其他工作工資的兩到三倍,相當於當地大學老師的工資。”

如今,當地年輕人都以能加入華堅為榮。每當華堅貼出招聘啟事,門口總會排起長長的應聘隊伍。

據了解,華堅在衣索比亞為當地提供了8000多個就業崗位,日産量15000雙鞋(之前埃塞鞋企平均日産能不超過400雙),為衣索比亞創收超過2億美元。10年間,華堅自費培訓了560多名主管,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另外,華堅一直在幫助當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修路、架橋、供水……公益支出已超過2億比爾(約合2900多萬人民幣)。

衣索比亞駐華大使特肖梅·托加表示:“華堅不僅帶動了其他中國企業來衣索比亞投資,而且為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對社會轉型中的衣索比亞極為重要。”

從“中國製造”到“非洲製造”,華堅走進埃塞被譽為“中國産能出海的最成功案例”,更成為中埃兩國經貿合作的典範。

2017年,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授予華堅國際輕工業城(衣索比亞)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榮“埃塞工業之父”榮譽稱號,以此感謝張華榮長期致力於衣索比亞工業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我有一個夢想”

在華堅,很多員工叫張華榮“爸爸”。卡魯便是這樣,他現在是埃塞華堅首席項目顧問兼項目經理,在他眼中,張華榮跟他並不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而是“父子”關係。“我把他們當作我的家人,他們也把我當作家人,張董像我的父親,中國的同事們像我的兄弟姐妹,中國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張華榮也把衣索比亞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説心裏話疫情一年多沒有去衣索比亞,心裏面還挺想念的。”張華榮2017年飛行了48萬公里,“132天都在飛機上,為什麼我這麼辛苦做這個事,因為感覺到心裏面很踏實,比賺錢更重要的意義是,我想起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但今天因為我的能力,我的企業,能把中國發展的經驗帶到非洲去,改變很多人,覺得充滿了激情。”

“我有個夢想,要在非洲解決十萬人就業。因為對我們中國企業家來講,我覺得我們具備這個潛力,也有這個能力。關鍵我們還有這種感情,中非友誼的感情。”這是張華榮的夢想,萬里之外的非洲也期待著這份夢想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