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觀>正文

【點讚中國】戲“聚”中英 我在牡丹亭等你

發佈時間:2020-06-19 10:00:00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蔚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湯顯祖筆下,一部《牡丹亭》,嘗遍生死層層。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會難逢。”

莎士比亞劇中,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輓歌瀟瀟。

彼時,東西方文學天幕星河燦爛,湯翁與莎翁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文學巨匠,卻彼此不聞。巧合的是,兩位世界級戲劇家均于1616年逝世。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英國時提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是同時代的人,中英兩國可以共同紀念這兩位文學巨匠,以此推動兩國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400年後,湯翁與莎翁終相遇。同時相遇的還有他們的故里——江西省撫州市和英國斯特拉福德鎮。

2016年,“共同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研討會暨‘撫州文化周’啟動儀式”舉行。會上,撫州市與斯特拉福區正式簽訂了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協議,並贈送了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合體青銅雕像,作為中英文化交流的見證。

“當時萬人空巷,整個城市的居民都集聚在大街上,排著隊開展巡遊,共同紀念莎士比亞、湯顯祖這兩位世界文學巨匠,兩國人民也非常友好,感覺到一種非常融合的氛圍。”江西省副省長、撫州市委書記張鴻星2016年赴斯特拉福德,對當時的畫面記憶尤深。

“當地人民對中國文化有一種特別希望接近的願望,所以我們的《牡丹亭》選段《遊園驚夢》在莎士比亞故居花園裏演出的時候,來看的民眾絡繹不絕,我感覺到兩國文化是能夠産生心靈共鳴的。”

事實上,湯顯祖和莎士比亞身處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時代背景,是曾經彼此語境下的“他者”。如今,兩位“大家”邂逅、兩座城市相逢,背後有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雙向奔赴與努力,亦有中國走向世界的投影。2016年盛會舉行之時,曾有評論,深以為然——“走過文化自棄、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今天‘並肩而立’地去紀念中外兩位偉大的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識的‘原力覺醒’。”

自2016年始,撫州市以戲劇對話世界。撫州與斯特拉福德之間,通過彼此經典的戲劇作品,觀照兩種文明、兩個國度。在表演中、故事中、交流中,二者相向而行。

2017年,撫州臨川一中6名學生應邀赴英國參加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3年活動。同年10月,英國愛德華六世國王學校23名師生回訪臨川一中,體驗了高一年級的英語課、語文課並與學生們互動交流。

斯特拉福德區前議會主席克裏斯托弗·凱特爾説,目前愛德華六世國王學校已經開設漢語課程,很多學生感興趣並開始學習普通話。

2019年,海外首座牡丹亭在莎士比亞故鄉英國斯特拉福德區落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斯特拉福德區給撫州市捐贈了一百多套防護服,還發來慰問電,對中國抗疫給予支援。後來,隨著國際疫情蔓延,撫州也及時向斯特拉福德贈送了抗疫物資。

“過去五年我們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對彼此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牡丹亭提醒著我們要永遠記得兩個城市之間的友誼。”斯特拉福德區前議會主席克裏斯托弗·凱特爾説。

英國康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教授艾倫·麥克法蘭也是《牡丹亭》的戲迷。他表示:“由於國家之間不時出現政治上的分歧,因此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變得尤為重要。”

艾倫·麥克法蘭説,兩國關係中最需要的是相互理解,我們不想把關注點集中在政治或經濟思想的不同,應該更多關注生活在另一種文化中的人,了解他們的日常以及想法,而能體現這些的往往是文化。“撫州通過戲劇搭橋,這非常棒,因為這有助於增進友誼和理解,而非對抗。”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言——“在命運之書裏,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在如今的語境下,或許會生發出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