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觀>正文

劉曉山:把握好脫貧致富帶頭人的為民方向

發佈時間:2019-04-01 10:45:38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責任編輯:魏博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記者 魏博 劉晨曦)10月10日,由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承辦的“2017扶貧日鄉村發展與脫貧攻堅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國務院扶貧辦貧困村創業帶頭人培育工作組組長劉曉山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深入解讀脫貧致富帶頭人工程。

 

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國務院扶貧辦貧困村創業帶頭人培育工作組組長劉曉山

 

當前,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有力的領導下,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已經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抓落實、在激發內生動力。然而,在貧困地區,還有部分村兩委幹部缺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有的貧困村選不出能帶領群眾脫貧的兩委。

劉曉山認為:“能否有效解決好這個問題,是脫貧攻堅成敗的關鍵,事關黨性、宗旨對基層組織的要求。選好用好貧困村脫貧致富帶頭人,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是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是建強基層黨組織的必由之路。”

目前,扶貧辦貧困村創業帶頭人培育工作總體工作分四步走:第一步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經驗成果,目前在全國推出了十個甚至十個以上的致富帶頭人案例,一些案例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第二步爭取出臺相關文件,實施相關政策措施,選好育好脫貧帶頭人,把盆景變風景;第三步打造省級市級縣級幫扶模式,開設定點幫扶致富帶頭人的示範培訓班,打造樣板。在江西,廣西等地已經開展了就地幫扶、東西協作的縣級樣板;第四步總結經驗、表彰推廣。

在貧困村脫貧致富帶頭人的問題上,劉曉山的理解是:有為民情懷,政治上可靠,具備一定的創業基礎和能力;有創業意願,有志在貧困村通過創業活動帶領群眾,尤其是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同時,積極支援參與建強基層黨組織和提升鄉村法理水準工作的智者能人。

劉曉山還提到選拔帶頭人要建立好7個機制:選人,育人,支援,帶貧,管理,考核,激勵。每個貧困村都應該有過硬的帶頭人或者基層組織,要培育和提升村兩委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能力,使其成為脫貧致富帶頭人的主體和基石,並同步建立人才儲備庫,主要針對五類人員:本村現有的村兩委成員、外出打工的成功人士、返鄉大學生、復轉軍人。同時鼓勵機關企業在職人員到村裏任職。

從近幾年各地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工作看,有六條經驗與啟示值得借鑒。劉曉山提出,一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援是重要前提;二是優秀的領軍人才和專業團隊是關鍵;三是發揮好基層組織作用是根本保障;四是産業項目是培育帶頭人的重要載體;五是群眾認可是檢驗帶頭人工作成效的標準;六是建立適當規模的教學和見習基地是加快培育帶頭人的有效辦法。

“怎樣把握好培養貧困村脫貧致富帶頭人為人民的方向,是我們必須首要解決好的問題”。劉曉山認為要把握好以下關係:

一、大力支援帶頭人與為民謀利益的關係。在培育支援帶頭人的全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為民、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初心。要始終堅持選人標準、要始終堅持培育帶頭人導向、要始終堅持政策支援等政府行為、要始終堅持科學有效的帶貧機制、要始終遵循可持續發展規律、要科學合理設立考評驗收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

二、黨委、政府支援和群眾認可的關係。在培育、支援帶頭人的全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要牢固樹立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主體。要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好動員群眾、發動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工作方法的作用。要科學合理地將順應群眾的意願和正確引導群眾的意願結合起來,要把堅持相信群眾的眼睛、依靠群眾的力量、動員群眾參與、尊重群眾意願和認可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

三、培育帶頭人與建強基層組織的關係。在培育、支援帶頭人的全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培育脫貧致富帶頭人就是為黨的事業培養人才、培養骨幹力量。要吸引更多的本土人才回流農村創業,要根據實際,將一些脫貧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培養成村幹部、鄉鎮幹部、培養成脫貧事業的中堅力量。要始終不忘黨的基層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村兩委的主要能力就應該體現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能力上。要將培育産業帶頭人和黨的事業帶頭人緊密結合起來,也就是人民性和黨性相統一的體現。

四、物質扶貧與扶志扶智的關係。物質是基礎,志向是追求,知識是力量。人對物質生活的需要是第一需要、基本要求,人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內因起主導作用,在有一定物質基本條件的基礎上會有精神追求和境界,也就是志向。扶貧先扶志,從某種意義上説,扶貧就是扶精神、扶觀念,有了內生動力和精神追求外因才能起作用,才能實現開髮式扶貧。要想擺脫貧困、要想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抓好教育培訓是根本。帶頭人在帶貧的時候一定要將精神追求始終注入其中,富“錢袋”,同時也要富“腦袋”,把扶貧開發的內涵充分體現出來,把扶貧為民、為民族的眼光和情懷注入實際工作中。不能出現富了物質、貧了精神,富了口袋、貧了腦袋。

五、發展産業與保護生態及長遠發展的關係。對選擇産業、發展産業,劉曉山認為一定要有五個意識:一是為我們的後代生産生活留下一個好基礎、好環境的意識;二是站在全局視角而謀一域的意識;三是立足當前而謀長遠的意識;四是瞄準高端而抓住眼前的意識;五是用好政策,尊重民意和規律的意識,結合實際,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