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觀>正文

顏曉峰:以思想理論革命引領和推動社會實踐革命——紀念真理標準大討論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發佈時間:2019-02-18 15:04:45 | 來源:《紅旗文稿》 | 責任編輯:魏博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標誌著迄今曆經40年的改革開放啟航。始於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揭開了思想解放運動的序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提供了理論準備,為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確立了思想起點。紀念真理標準大討論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就是要始終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在實踐中發展真理,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指引著中華巨輪繼續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勝利駛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從真理標準大討論到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

一個哲學命題承載一段重大歷史,一場哲學討論改變一個國家命運。哲學看上去是那樣抽象玄奧,卻不是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的,哲學的生長土壤是現實世界,真實關切是人類命運,它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看上去是概念的辨析、範疇的推演、邏輯的構建,卻不是孤芳自賞、沉湎于思辨遊戲的,哲學塑造和轉變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拓展人的思維空間,熏陶整個民族精神,一個民族的哲學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哲學看上去似乎是純個體性、純體驗性的,卻不是超越歷史、遠離政治的,哲學往往以一種間接的、有時是曲折的方式影響歷史、過問政治,在一定條件下哲學革命甚至會成為社會革命的先聲。

改革開放從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始發動,從論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破題,從解決思想路線問題入手解決政治路線問題,是黨的又一次思想革命。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思想路線正確與否,關係黨的興衰成敗。思想路線的本質是哲學原則,是認識路線,是信奉什麼樣的哲學原則,遵循什麼樣的認識路線。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共産國際不顧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把所謂的科學理論強加於中國革命實踐,再加上當時中國共産黨內一些領導人的“唯書”“唯蘇”作風,造成了黨內嚴重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傾向。“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對本本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照套,把經典作家的個別詞句當作靈丹妙藥,或者排斥理論,以為一己經驗、局部做法就能包打天下,這些都反映了一種“幼稚者的蒙昧”。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對此大聲疾呼,“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延安整風,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反對主觀主義,肅清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影響,大大提高了黨的思想理論水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全黨的大普及大提高。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重要著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也為1978年的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向何處去?這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根本問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要不要糾正,還能不能固守“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做法,要不要撥亂反正?這些都是重大而又敏感的政治問題,怎樣看待和處理這些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黨記憶體在著分歧,社會上也存在著不同聲音。1977年2月7日的“兩報一刊”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明確提出了“兩個凡是”。“兩個凡是”提出了一種政治原則和標準,也就是毛澤東的失誤不能指出,“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不能承認;“兩個凡是”同時也蘊含著一種哲學原則和標準,也就是判斷真理的標準不是實踐而是個人。因此,政治上的撥亂反正要從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開始,思想上的撥亂反正要從哲學上的正本清源起步。1977年5月,鄧小平明確表示“‘兩個凡是’不行”。1978年中國的春天,是科學的春天,也是哲學的春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政治熱情、創造才智噴薄而出,嚮往社會主義現代化、嚮往富足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勢不可擋,改革開放大潮在打開的閘門中洶湧澎湃、飛流直下。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的唯物主義,強調人是通過勞動也就是實踐與自然界交往的,是依靠各種實踐活動創造了一個日益豐富複雜多樣的人類社會的。實踐創造了人和人的世界,人的認識從根本意義上説只能來自實踐,人的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最終的根本的判斷標準也是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和根本標準。這些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在黨和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加以重申,恰恰表明瞭這些基本觀點與當代中國發展的密切相關性,表明瞭確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指導地位是偉大歷史轉折的思想奠基。

真理標準大討論,重新確立了實踐作為真理標準的權威性,這場討論的深入、這一標準的普及,意義重大而深遠。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確立,使得我們黨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和教訓,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使得我們黨能夠把毛澤東領導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與“文化大革命”的嚴重錯誤區分開來,對的就繼續堅持,錯的就堅決改正;使得我們黨能夠從中國國情出發,正確對待蘇聯模式,建設社會主義需要向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學習,但不能把蘇聯的經驗當成不容變更的僵化模式,而是要走自己的道路;使得我們黨能夠把最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要求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人民是實踐的主體,實踐第一就是人民第一,實踐是真理標準就是人民擁護不擁護、支援不支援是制定制度和政策的標準。

真理標準大討論拉開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幾個月後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順應黨心民心,掌舵中國航船,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充分體現了思想解放的威力,體現了實踐標準的底蘊。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真理標準討論的重大成果,是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全會毅然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左”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從實踐標準出發對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全會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這是從實踐標準出發對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全會決定在黨的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加強民主,恢復和發揚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增進了團結,這是實踐標準大討論給黨內政治生活帶來的新氣象。全會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大幅度提高生産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産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社會革命,由此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這是從實踐標準出發對發展動力的重新認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會議,真理標準大討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的思想和理論準備。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與理論的相互促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實踐與理論相互促進的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這條道路是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的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先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條道路是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條道路是堅持實踐標準,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道路,在改革開放新穎、豐富、深刻、複雜的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科學性不斷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入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以此為核心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基本路線的確立是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前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中得出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消滅貧窮,因此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發展生産力,就要破除阻礙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國在封閉半封閉的狀態下發展,不能有效吸收國外的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發展自己,這就拉大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改革就要開放,開放推動改革,改革開放植根于擺脫貧困、實現小康、走向富裕的美好生活追求之中,與時代潮流相一致。隨著思想解放運動、改革開放起步,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否定毛澤東思想、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共産黨領導的錯誤思潮。如不堅決糾正,改革開放就會步入歧途、走上邪路。鄧小平旗幟鮮明,及時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指出:“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由此,確立了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政治基石的根本地位。黨的基本路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和本質內涵,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實踐證明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正確體現。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深入思考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蘇聯解體,一個建立70多年的社會主義國家改旗易幟,一個執政70多年的老黨、大黨失去政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歷重大挫折。痛定思痛,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既有經濟原因也有政治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最重要的是執政黨出了問題,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背離社會主義原則,背離人民利益,最終被歷史淘汰,被人民拋棄。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於黨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能落在時代潮流後面;核心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永葆黨的生命力和創造性;本質在於堅持執政為民,始終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認識到,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鬥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這是從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的大局出發得出的正確認識,反映了黨的先進性自覺。

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深入思考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如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等等。科學發展觀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持統籌兼顧,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反映了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進展。

經過長期努力和改革開放40年的不懈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思想,是新時代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的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只要我們善於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這正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寶貴經驗總結。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真理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21世紀世界與中國的發展大勢,回答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系統完備的科學體系,具有特色鮮明的理論品格。它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

這一新思想,是在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增強生命力創造力的。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開展偉大社會革命的根本內容,集中體現在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上。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賦予新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的鬥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進步,使新思想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前所未有的歷史偉業,是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極好契機。

這一新思想,是在認識和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轉化中深化的。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基礎上,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就進一步發展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主要矛盾是根本問題、前進動力和主攻方向,標誌著人民需要層次的拓展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進上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形成了新的性質和狀況,解決矛盾的方向、重點、途徑、機制等都有了新的內涵和要求,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主要任務。發現問題的轉化本身就意味著理論創新的開始。

這一新思想,是在新時代開創性成就、根本性變革中得到證明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阻礙發展活力和社會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嚴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思想輿論環境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忽視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生態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鬆軟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奠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塑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嶄新面貌。

這一新思想,構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框架,這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將增強“四個自信”置於堅實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之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在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這一新思想,確定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無論新時代如何創新發展,黨的全面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革開放40年來始終保持強大發展動力的根本原因。改革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就擁護和支援改革。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生機活力的根本動力。破除一切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才能更加充分調動一切有利於發展的積極因素。

這一新思想,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反映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安排和行動綱領,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必須為之接續奮鬥的偉大使命。改革開放40年來,幾代中國共産黨人,如同火炬接力,一棒棒地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和傳遞下去。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勇攀高峰、奮鬥不已。

這一新思想,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佈局,揭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黨領導下開創中國道路、進行國家建設、推進民族復興的,沒有現成的模板,沒有先定的套路。逐步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潮流、統籌發展全局的系統科學完善的總體佈局,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穩致遠、全面躍升,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社會主要矛盾實質上是社會整體發展狀況的集中體現,無論是解決落後的社會生産問題,還是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都不能僅靠單兵突進、在嚴重失衡的狀態下完成任務,必須在科學的總體佈局下統籌協調、均衡發展,形成整體效果、協同效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在探索“三大規律”進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也開啟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新征程。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真理標準大討論和改革開放40週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和《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中國共産黨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和科學內涵,宣示傳承發展馬克思主義、開創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堅定信念。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共産黨宣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併發表重要講話,表明瞭將科學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堅強意志。紀念真理標準討論40週年,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表明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鮮明主題。黨的十九大之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確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典範,表明瞭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交互促進、以思想理論革命引領和推動社會實踐革命的前行方向。

(本文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階段性成果)

(作者: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