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觀>正文

楊承訓:黨領導經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要諦

發佈時間:2019-02-18 11:18:30 | 來源:《紅旗文稿》 | 責任編輯:魏博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突出特徵。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總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明確提出:“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一、必須突出“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第一條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的題中應有之義。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黨的領導又是政治的核心和靈魂。經濟發展離開了黨的領導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這是由社會主義制度特殊性所決定的。公有制經濟同私有制經濟在性質上是根本不相容的,公有制不可能在私有制的胚胎中發育成長。歷史發展經驗證明,必須由共産黨領導的新政權在廢除私有制的基礎上才能産生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沒有共産黨就不會有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公有制經濟每前進壯大一步,都是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政權把握髮展方向、統攬經濟全局、協調各方關係,帶領人民推動發展的。沒有共産黨領導,就沒有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中國共産黨是執政黨,抓好經濟工作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複雜多變的形勢,及國內經濟轉型出現的陣痛,黨中央適時採取正確的方針和舉措,克服了重重困難,使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在提品質、調結構、換動力過程中獨佔世界發展的鰲頭,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尤其是科技創新成果以井噴式涌現。這些成就的取得,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中國共産黨領導經濟的最大優勢在哪?事實勝於雄辯。西方國家的資産階級政黨,只代表少數資本家特別是大資本家利益,難以充分調動普通民眾的積極性;幾年一次的競選,實質是其派別之間鬥爭,互相拆臺,製造分裂,幾乎導致幾年一次社會動蕩,高調許願,並不落實,政策缺乏連貫性,也不能協調各方關係,辦事效率低下;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致使經濟危機頻發,社會兩極分化嚴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10年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年增長率在1%上下徘徊。而中國共産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能夠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堅持和創新馬克思主義,能夠洞察和處理經濟社會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改革不斷煥發社會活力;具有堅強的組織力量,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張藍圖繪到底。過去5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1%。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這是中國共産黨具有的資産階級政黨無可比擬的優勢。

 

突出“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還要在理論上弄清社會主義本質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的相互聯繫。前者主要概括經濟特徵和宗旨,“發展生産力,解放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指出最根本的方向。一方面表明社會主義制度同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一切剝削制度的根本區別,一方面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基本任務,説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決不走僵化的老路和私有化的邪路。後者則是闡明實現社會主義宗旨的根本保證。沒有黨的堅強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宗旨是無法實現的,甚至會走錯方向。二者是互相聯繫的辯證統一,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黨的建設整體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頭等重要的特徵。

 

二、黨的領導是公有制的靈魂和其他所有制正確發展的保證

 

所有制本質上是生産資料歸誰所有。私有制其生産資料歸私人所有,公有制下生産資料歸勞動大眾所有,包括全民所有、勞動者集體所有。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國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主體的公有制,同黨的領導關係最為密切。集體所有制與黨的領導也密不可分。歷史表明,集體經濟能否發展壯大,關鍵也在於主持集體經濟的領導者。凡是鞏固、興旺的集體經濟,總是有一個忠於集體利益、處處為人民著想、公道正派的領導者,主要是基層黨組織的支部書記及其領導的黨員集體。有的黨組織雖在,但領導能力弱,集體經濟只能維持,卻無活力,乃至經營衰敗,便不會受群眾擁護,集體經濟也不能鞏固。可見,集體經濟的興盛,也取決於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農村黨支部在農村各項工作中居於領導核心地位。我們常講:‘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黨支部’,‘給錢給物,還要建個好支部’。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戰鬥堡壘。”要求採取多項具體措施,“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表現為公有資本形態,勞動者與生産資料的結合體現在公有資本的人格化,人人都與公有資本有直接的利益關係,處處要關切它的運作。正如在人民軍隊中黨支部要建立在連隊上一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將黨組織建立在企業中,把握公有資本運作的方向,尤其在企業深化改革中,加強黨的政治引導、組織保證、政策落實更為重要。正是基於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勝利的重要力量。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適應生産力發展水準,實施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創造。與此相關的是,在非公有制經濟中也要建立黨組織,也要堅持黨的領導,黨組織要發揮政治導向作用,包括把握政治方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行使企業的社會責任等等。現在黨的組織逐步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健全,探索加強黨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領導方式,這是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重要因素。這些年已在民營企業中涌現出越來越多履行社會責任的模範企業和堅定支援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企業家。

 

三、準確把握宏觀經濟走勢和改革方向依靠黨的正確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經濟領域的宏觀調控和全面深化改革都要全面貫徹這個要求。

 

首先,黨的堅強領導,能夠把住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源於黨的堅強領導,源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黨的堅強領導,能夠把握時代變化的趨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時代。沒有黨的堅強正確領導,我們就不可能明確前進的方向、認準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變化及其一系列基本方略。中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就要緊扣主要矛盾變化,在提高品質的基礎上實現系統性的整體轉型升級,而不是盲目跟著別國隨波逐流。

 

第三,黨的堅強領導,能夠在市場經濟運作中實施正確的宏觀調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主要是釋放微觀主體的活力;同時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觀調控。政府不能包攬全部經濟發展的活動,政府是主導方向的,是規導市場秩序的。正確發揮政府作用要靠黨的堅強領導。黨統攬全局、統籌佈局、協調各方、制定政策,既是政府的嚮導和核心,又是實施政府宏觀政策的組織保證。黨中央和各級地方黨組織每年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及相關部門經濟工作會議,任務就在於分析經濟形勢,制定相應政策,有的還要矯正市場運作中的偏向,依法治理市場亂象,規範健全市場秩序,保證市場和企業運作的安全有序。

 

第四,黨的堅強領導,能夠協調各個方面,統籌調動多種力量形成合力、解決問題。新時代進入高品質發展軌道,更需要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諸多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發展的多元性、系統性、協同性要求必須加強黨的統籌協調能力,彈好“鋼琴”。同時要把握好行進的節奏,保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這也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

 

第五,深化改革必須加強黨的領導。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力度、方式,處理好改革進程中的矛盾,防範系統風險,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國企改革旨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增強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造成國有資産流失。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新事物,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和優勢,發展國際一流的企業,但如果削弱黨的領導,就會造成國有資産流失等嚴重後果。

 

四、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

 

黨的建設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受國際國內環境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面臨的執政環境仍然是複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的領導幹部要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但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地方出現“塌方式腐敗”,還有一些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領導者以多種手段謀取國有資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推進反腐敗鬥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是公有制鞏固發展壯大的最大政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減存量、重點遏增量。”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嚴厲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要把掃黑除惡同反腐敗結合起來,既抓黑組織也抓後面的“保護傘”。要通過改革和制度創新切斷利益輸送鏈條。加強權力的制約,形成有效管用的體制機制。要對行賄的私企等強化追查和防範,就要建立相應的機制。掃黑除惡有著更深層的經濟政治根源,不僅在體制上要通過深化改革建立防線,還要嚴格執法,確保經濟在法治軌道上運作。由此可見,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密不可分。

 

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既要當好領導,又要成為專家,不斷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高品質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