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出臺行動計劃:至2022年,這類經濟將佔GDP比重20%以上!

時間:2020-07-31 14:27:54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諸葛之伊 溫世萱

為充分發揮線上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創業創新、推動産業升級、擴展消費市場的重要作用,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日前,溫州正式出臺《溫州市促進線上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

行動計劃總目標:

根據行動計劃,溫州市將組織實施4個“100”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培育100家高成長創新型線上新經濟企業,建成100個線上新經濟示範項目,打造100個線上新經濟示範應用場景,攻關100項關鍵技術。

至2022年,全市“四新”經濟中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0%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線上新經濟發展先行區。

溫州市將在這些重點領域培育線上新經濟:

智慧工廠

深化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技術在“5+5”産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積極推廣柔性製造、雲製造、共用製造等新製造模式,加大自主機器人、智慧裝備研發推廣應用力度,推廣無人工廠、無人車間。

至2022年,建設100家以上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新增智慧化診斷項目3000個以上,實施智慧化技改項目3000個以上,新增工業機器人5000台以上,工業設備聯網率達到45%左右,探索創建“未來工廠”溫州樣本。

工業網際網路

圍繞産業特色,打造一批電氣、汽摩配、鞋革、服裝、泵閥等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航太雲網浙南總部、阿裏飛鹿雲平臺等建設,發揮天心天思等資訊技術企業優勢,形成以平臺為核心、應用為根本、産業為支撐、網路為基礎、安全為保障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推動企業上雲深度應用,實現製造企業基礎資源、資訊系統、業務應用、設備上雲,增強軟體和解決方案供給,催生網路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創建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5個,引進、培育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10家以上,開發、整合工業應用程式(APP)2000款以上,連接工業設備15000台,服務工業企業1萬家以上,培育兩化融合等深度應用示範試點企業60家。

線上金融

推進不動産線上抵押登記服務縣(市、區)全覆蓋,擴大“浙裏貸”等線上貸款覆蓋面。推動移動支付接入政府公共支付平臺,全面提升全市移動支付業務量,打造省內移動支付領先城市。打造全國一流的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搭建集金融供需對接、信用評價、線上抵押登記等功能于一體的“信貸超市”。深化“金融大腦”平臺應用,實現與“溫州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對接。探索建設金融監管沙盒,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票據以及跨境結算等領域試點。

線上文旅

全力發展線上文旅,推進新興技術成果應用於網路視聽等數字內容生産及超高清視頻制播等平臺建設。加大數字文化和旅遊資源的開放共用,結合5G互動直播,借助VR/AR、語音講解、三維地圖等技術,開發建設數字文旅應用場景,打造“雲遊溫州”自助導覽和5G示範運用系統,拓展網上“雲遊”文化場館和沉浸式全景線上産品。推動企業拓展線上旅遊市場,實現線上預訂、分時預約、移動支付、快捷入園等旅遊服務;推進星級酒店、民宿、旅遊社等開展旅遊電商,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市場推廣、多平臺跨區域運營。進一步推動網遊手遊、雲遊戲、動漫電競等互動娛樂産業發展,建設浙南電競小鎮。加速推進溫州網路文學原創IP眾創空間平臺建設,推動IP+影視、+遊戲、+體驗等協調聯動發展。提升智慧文化雲服務,面向公眾提供文化資訊、活動發佈、場館預約、展出展演、數字資源等服務功能。

線上會展

鼓勵會展主體研發線上會展平臺,創新線上會展與實體會展融合互通新模式,探索打造虛擬線上會展場景,實現網路虛擬會展。支援搭建線上會展行業聯盟,整合展館、技術服務提供商、分銷平臺、會展業主等必要資源,實現網上會展“一網通”,創新發展網上行銷推廣、客戶挖掘、線上配對等服務。

電商零售業態

大力發展“數字生活新服務”,推進網上超市、網上餐廳、網上菜場等數字商貿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發展,鼓勵開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智慧行銷新業態。建成超10萬平米“數字貿易港”,引導各縣(市、區)建設超萬平米電商孵化中心,建成市級以上電商平臺型企業10個以上。推進農産品冷鏈物流、産地商品化設施等建設,推廣“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加強“甌越鮮風”線上行銷平臺建設。至2022年,全市網路零售額達2800億元以上,3年年均增長8%以上。

線上線下物流融合

加快創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城市,完成6個重要場站標準設置配備。抓住國家綜合物流資訊平臺落地溫州等機遇,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甩挂運輸、滾裝運輸等運輸組織方式,著力構建形成以海港物流為龍頭、空港物流為突破、物流資訊平臺為支撐的物流發展體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城市配送體系,行業新建智慧快遞櫃等智慧終端設備300組。推動城市末端配送體系規範化標準化,提高配送體系智慧化綠色化水準。鼓勵夜間配送、共同配送等新配送模式創新,培育入場物流、“倉儲+配送”一體化、“訂單末端”配送、“區域性供應鏈”服務、“嵌入式電子商務”等寄遞服務示範項目5個。

智慧出行

提升智慧公共交通體系,開展智慧道路、智慧公交等示範工程建設,有效提升公共交通資源利用效率。依託瑞安智慧汽車關鍵零部件省“萬畝千億”産業平臺,打造智慧網聯汽車技術産業鏈,加速車路協同、無人駕駛等技術落地,推進智慧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支援威馬等企業拓展汽車後市場服務,打造智慧出行平臺,發展公共充電、分時租賃等新模式。加快北斗産業基地項目應用轉化,推進通信、導航、遙感等産業與交通出行融合發展。

線上教育

深化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推廣翻轉課堂、慕課等授課模式,培育200個基於技術的教與學方式變革試點。鼓勵共用教育平臺發展,採取“公益+市場”方式探索推廣微課、雲課堂等知識付費新模式,推進“5G+教育場景應用”。推廣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打造鞋革技術、家政保育員、民宿餐飲、建築特種、企業班組長作業等“金牌”培訓項目,構建市民終身教育體系和數字化技能培養體系。完善“溫教釘”移動平臺,建設“釘釘未來校園”,構建“網際網路+教育”城鄉結對網路,實現結對幫扶農村學校全覆蓋。

雲上健康

實施“智慧醫院上雲”工程,推動衛生健康大數據在公共衛生、臨床科研、行業治理和健康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推廣5G遠端視頻、影像、心電會診等場景應用,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聯動。拓展市級衛生健康大數據平臺應用,開放個人健康雲服務,探索全生命週期自助健康管理。打造醫療系統身份認證體系,實現掃碼刷臉就醫廣泛應用,逐步替代實體就診卡。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分診、輔助診斷、醫學影像識別、健康預警等領域的應用。加快培育“5G遠端診療”“AI輔助診療”“智慧醫養”“網際網路+藥品流通”等新業態。

未來社區

圍繞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交通、低碳、建築、服務和治理九大場景,高標準建設永嘉雅林、鹿城集新、甌海南湖、龍灣富春等4個省級未來社區,推廣智慧安防設施、智慧文化、社區智慧服務平臺等場景應用,構建科學高效的社區治理架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至2022年,爭取創建省級未來社區10個以上,完成投資超600億元。

“城市大腦”

以公共數據資源全面、暢通、安全匯聚共用為支撐,以多業務協同和大數據分析場景應用為突破點,加快“城市大腦”建設,構建“1158+X”架構體系(即一個運營指揮中心、一個數據中心、五大支撐平臺、八大重點板塊應用,並逐步拓展到其他領域),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準。建立政府與企業間的數據交流機制,由企業開發應用交通、教育、醫療等民生服務領域公共數據,打造100個線上新經濟示範應用場景。

促進線上新經濟發展,溫州市將有這些專項行動:

資訊基礎支撐行動

加快5G網路、城域網、下一代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基礎網路設施建設,優化提升資訊交互性能和速率。實施光網城市戰略,5G網路建設優先覆蓋核心商圈、重點産業園區、重要交通樞紐、主要應用場景等,至2022年新建5G基站3萬個,實現溫州市域全覆蓋,城域網出口頻寬達到15T,建成大數據中心機架總數12000個,攻關關鍵技術100個。推進物聯網系統建設和應用,深化物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防災救災、生産製造等領域部署應用,包括電動汽車充電網路、城市基礎設施升級(智慧燈桿)、電力物聯網(國網算力)、工業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

線上新經濟創新創業園創建行動

結合産業佈局和功能定位,依託高能級戰略平臺和骨幹開發區(園區),通過廠房改造、商務樓等存量資源改造提升,引導線上新經濟要素集聚,培育網紅直播基地、電商平臺、研發設計等新業態,創建線上新經濟示範園50個,孵化一批具有潛力的小微、初創企業、個體工商戶。完善扶持配套政策,建立匹配新業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低成本入駐模式,營造線上新經濟創新創業濃厚氛圍。

創新型市場主體引育行動

摸排溫州市現有線上新經濟項目、企業情況,聚焦十二大重點領域,建立線上新經濟企業招商指導目錄和項目甄別評價體系,招引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用戶流量、商業模式的線上新經濟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建成線上新經濟示範項目100個,完成投資800億元。採取獎勵、貸款貼息、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線上新經濟各類創新型市場主體發展,培育高成長創新型線上新經濟企業100家。鼓勵以浙江溫州轉型升級産業基金、市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支援溫州市線上新經濟發展。強化政銀企三方合作,探索設立政府風險補償基金,為領域內市場主體債權提供擔保。舉辦線上新經濟創新創業大賽,發掘培育和引進優秀項目和團隊,吸引各類創業投資。

新型人才引育行動

探索建立新型人才職稱評價標準、與高層次人才分類匹配標準,落實人才住房新政等政策,開展自由職業者等稅收徵管模式創新。鼓勵以企業帶人才、以項目引人才,支援企業採用柔性引進方式。支援本地高職院校擴展開設與線上新經濟相關專業與課程,與企業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合作建立實訓基地。(諸葛之伊 溫世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