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長大的學霸成世界名校收割機!哈佛耶魯統統拿下

時間:2019-03-14 11:37:31 來源 : 浙江新聞客戶端 作者 : 謝甜泉

對預備出國深造的中國學生來説,3月是收穫的季節。尤其是那些學霸,國外名校的錄取通知估計眼下已經收到手軟。

而這個在溫州長大的“學神”竟接連收到四所世界頂尖名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甚至拿到了哈佛和普林斯頓的全額獎學金,耶魯的1萬美金獎學金和麻省理工的半額獎學金!

據了解,哈佛的研究生全額獎學金覆蓋全年51600美元的學費,每年獎學金將近35萬人民幣。更難得的是,此“學神”原本是一位文科學霸,如今跨界學理,申請的竟然是四所名校的招牌專業之一——建築專業。

這位傳説中的“名校收割機”到底是何來歷?

他叫章大偉,小學就讀于溫州市籀園小學,初高中就讀于杭州外國語學校,本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電腦科學和藝術史。接下去到了他在四所頂尖名校中選擇一所的時候了。

作為一名本科GPA 3.82的學霸,章大偉並不是傳統的理工科學生——高中申請大學時,他選擇的是藝術史專業;雖然在哥大又修了電腦科學專業,但是在大二之前章同學並沒有系統性地接觸過編程。從藝術史,到電腦,再到建築學,所以他現在除了“名校收割機”還有個外號:“跨界學霸”。

文科學霸如何成為理科學神

章同學坦言,自己高中階段在杭外康橋國際高中學習,當時更擅長文科類課程,對藝術史尤其感興趣,平時也會去逛博物館、畫展和拍賣行。同時對科技也很感興趣,常看科技新聞。

高中的假期,章同學作為學校參賽隊伍的一員,獲得了國際空間站設計大賽亞洲區的第一名,也曾到義大利學習羅馬建築史。

美國本科的專業選擇很靈活,只要跟得上,學生可以學好幾個專業。“我從大二開始學電腦,一入門發現自己還比較擅長,就開始正式學習。”他解釋説。

科技與藝術,都是章大偉的興趣所在,不過要兼修兩個專業,課業負擔也成倍增加。普通本科生一學期通常有四五門課,他得上5到6門課程,白天一直在上課,晚上都用來做作業。藝術史專業不光要閱讀,還要寫論文,每學期要寫三四篇;電腦每節課都有作業,花費時間長,一旦代碼出現個把小問題,就要修改很久。

“忙的時候,我一週會花超過30個小時,僅僅用來完成一節課的作業。”章大偉印象最深的一門課,需要創造一種新的電腦語言,這項任務被拆分成若干小目標,每節課的作業就是完成一個小目標。“我們四人小組每天晚上都得討論,臨近期末更是天昏地暗,還要做個像字典一樣的説明書,工程量非常大,最後做出來了很厚一本,差不多400頁。”

除了作業,章大偉每天還得完成100多頁的閱讀。他本科所在的學院,所有學生需要學習西方文學史、哲學史、音樂史和美術史,每一門課程都挑選了從古到今展現西方文明精髓的代表作品進入深入學習。

“一個學期要讀10本很厚的書,一週就得讀完一本。比如在西方文學史的課程中我們會從以《伊利亞特》為首的荷馬史詩一直閱讀到意識流的代表作《到燈塔去》;在哲學史的課堂上會從柏拉圖的《理想國》聊到福柯的《紀律與懲治》。上課是十幾個人的小課堂,每個人都要參與討論,因為書目覆蓋了非常大的時間跨度,而且上課進度比較快,所以每天都要讀上百頁,比一般的文科課程閱讀量都要大很多。”

不過,章大偉並不認為這樣大量的閱讀是種負擔,“從留學生的視角看,哥大頗有名氣的必修課程系統對於我們的意義更大,因為我們能夠真正在西方的文化、哲學框架下思考問題,從而對中西方的思維差異,以及怎麼樣更好地促進相互理解,有更清醒和深入的認識。”

章大偉的本科四年都是跟著興趣學習,他相信並認同博雅教育的理念,即一種通才素質教育,同時重視人文和科學。正是基於這個理念,章大偉在本科階段探索了不同行業。

他曾在紐約的一傢俬募基金實習,也曾在頂級拍賣行——佳士得紐約總部和領先的線上拍賣行Paddle8實習過。章同學還創建了哥大藝術管理協會,並擔任第一任社長。社團曾成功邀請十多位藝術界成功的校友回校作分享,並且與佳士得、蘇富比、Paddle8、美國銀行、Tiffany & Co.等公司保持密切聯繫。

興趣驅動的自律,讓章大偉在繁忙學業中一直能保持緊湊的節奏。週一到週五,章大偉白天上課、健身並進行社團活動,晚上開始做作業,常常做到深夜。

四年下來,他的本科成績單非常亮眼,平均績點高達3.82(4分制),加上託福118分,GRE 327/5.0,申研的硬實力有了充分保障。

跨學科背景,讓名校另眼相看

臨近本科階段的尾聲,章大偉在繁忙的四年探索期之後開始沉澱,並確立以後專注的方向——建築。

“我認為建築是設計能力的頂峰,而且電腦在建築上的運用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它很好地結合了我本科的兩個專業,讓我能夠用藝術史去探討形態的審美哲學,用電腦科學去更好地輔助我設計。”

他猜測,自己之所以能拿到哈佛和普林斯頓的全額獎學金,最大的亮點或許就是跨學科背景——“在哥大同時學習電腦和藝術史的,可能只有我一個。有電腦背景的同時,還有藝術、審美的能力,大學都很重視跨學科人才,但兩者兼具的學生比較少。”

明確了方向後,之前出於愛好才參加的項目經歷,都成了申研的有力助推。建築學申請研究生時,需要交一份作品集,這是建築學申研的重頭戲,非建築專業的學生需要在作品中體現創造力和美學功底。

章大偉上交的作品集主要有4個項目,充分利用了所學優勢,一個是大一參加的哈佛暑期項目,與建築設計相關,還有一個用演算法生成的建築形態,另外兩個運用本專業所學——用戶界面的交互設計和增強現實項目。

另外,章大偉畢業後在哥大的電腦圖形與交互實驗室進行的研究,也是他研究生申請中的亮點。

這個暑假對章大偉來説收穫豐富——

“我有兩封推薦信都來自實驗室的教授,一位是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是電腦圖像的先驅者之一,之前我上過他的兩門課,取得了班上最好的成績;還有一位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跨界藝術家,在實驗室領導研究人工智慧與增強現實項目,由美國騎士基金會提供資金。你的推薦人要越了解你越好,這兩位教授對我很了解並且很關心,我很感謝他們。”

充足的準備後,章大偉的申請非常順利,從2月底開始,章大偉先後收到了麻省理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的錄取通知。

在分享申請美國名校研究生經驗時,章大偉的建議是:

首先得滿足硬性條件,本科學校和成績必須要比較好,GPA通常要在3.5以上,託福100分、GRE 325是底線。

其次,本科期間多去參加相關實習或研究。

第三,推薦信要找了解你的教授寫。

最後,準備個人陳述時,要著重強調自身特質和學校想要的吻合部分。比如,我跨專業申請建築學,我在寫文章是詳細講述跨學科能力,讓學校看到我的亮點,寫材料的例子越具體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