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産保持恢復態勢

時間:2023-05-29來源 : 經濟日報作者 : 熊 麗

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328.8億元,同比下降20.6%。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8.2%,降幅較3月份收窄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介紹,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作,工業生産繼續恢復,産銷銜接水準提升,企業營收增長加快。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增速較3月份加快3.1個百分點。在當月營收改善帶動下,工業企業累計營收由降轉增。前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5%,一季度為下降0.5%。

分三大門類看,前4月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752.4億元,同比下降12.3%;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723.7億元,下降2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852.7億元,增長34.1%。

4月份,企業利潤降幅繼續收窄,多數行業盈利改善。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利潤增速較3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佔56.1%。少數行業下拉工業利潤增速明顯。4月份,受産品價格降幅較大等因素影響,化工、煤炭採選行業利潤分別下降63.1%、35.7%,合計下拉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14.3個百分點。

裝備製造業利潤明顯恢復,是拉動作用最大的行業板塊。4月份,在新動能産業發展較好、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作用下,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大幅增長29.8%,實現由降轉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6.4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4.3%,較3月份提高1.5個百分點,帶動工業利潤行業結構改善。孫曉表示,裝備製造業利潤普遍回升,其中汽車行業因同期基數較低,利潤大幅增長20.4倍,增速較3月份顯著加快;電氣機械行業受光伏設備等産品帶動,利潤增長37.5%,增速加快26.2個百分點;通用設備行業受産業鏈恢復帶動,利潤增長63.7%,增速明顯加快。

電氣水行業利潤持續快速增長。4月份,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利潤同比增長36.5%,增速較3月份加快8.9個百分點。其中,隨著經濟運作向好,用電需求增加,電力生産持續加快,帶動電力行業利潤增長45.3%;燃氣生産和供應業、水的生産和供應業利潤分別增長7.3%、17.4%。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發展分化明顯,尤其在盈利方面更是如此。”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研究員、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表示。一方面,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裝備製造業,整體盈利隨著經濟復蘇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拉動工業經濟盈利增長的關鍵力量;另一方面,原材料領域以及前端加工領域,受去年盈利基數高、市場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盈利同比下滑較大,嚴重拖累了工業經濟的利潤增長。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現階段上游行業利潤增速持續回落主要仍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行拖累,上游價格傳導帶來的PPI降幅加上去庫存壓力也給中游原材料行業的利潤率帶來壓力,中游裝備製造業和下游行業價格彈性相對更小,其利潤增速反彈的形態與節奏則更多受需求端表現帶來的銷售量的影響。

4月份,外資企業利潤由降轉增,私營企業利潤降幅明顯收窄。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受汽車等行業帶動,利潤同比增長16.3%,由3月份的下降轉為正增長,增速連續兩個月回升。私營企業利潤降幅較3月份收窄7.3個百分點。

“總體看,工業企業效益延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嚴峻複雜,需求不足制約明顯,工業企業盈利持續恢復面臨較多困難。”孫曉表示,下階段要著力恢復和擴大需求,進一步提高産銷銜接水準,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把發揮政策效力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結合起來,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龐溟認為,由於基數效應給PPI帶來的拖累將在三季度後消減,疊加各項政策落地生效和內生動力鞏固走強帶來的去庫存壓力和費用率壓力的減輕,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在四季度轉正概率較大,其最重要的推動因素還是經濟運作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

劉興國建議,提振工業經濟整體盈利水準,需要從多方面協同發力。一是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壯大高附加值高增加值率的現代先進産業,實現産業結構高級化。二是推動工業産業技術進步,加大産業技改力度,提升産品技術含量,全面提高産業盈利水準。三是提升工業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包括技術進步推出新産品、加強成本管理、抓好品牌建設等。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