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後廠托舉隱形冠軍——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推動科研成果産業化

時間:2023-05-12來源 : 經濟日報作者 : 楊學聰

從北京市區沿京港澳高速奔西南,在竇店出口下高速,不遠處就是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近年來,這個聲名不顯的製造業基地已悄悄引入15家頭部企業、12家隱形冠軍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千億元,累計實繳稅金近80億元。

偏居京城西南一隅的房山區,怎樣攏住如此多優質企業?這離不開以中關村新興産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為研發辦公載體,以研究院周邊的國有標準化廠房為産業化空間打造的“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能為暫無財力“買地”建廠的智慧製造企業提供研發空間,還能就近提供廠房,讓科研成果就地産業化。

高端製造集聚成勢

不久前,墨西哥首個政府級太陽能項目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電站配套儲能工程全容量並網投運,其儲能設備全部來自中國。作為該工程設備供應商的新源智儲能源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不足兩年。這不僅是企業的高光時刻,也是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的又一次閃光。

2022年11月中旬,新源智儲能源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3萬平方米的智慧工廠在房山區投産運作,規劃年産能4GWh(吉瓦時)以上。而今,高大寬敞的廠房邊還規劃出1萬平方米的堆場,擺放著一排排形似小型集裝箱的儲能産品。廠長王念貴告訴記者,5月份公司總部也會整體入駐研究院二期。

截至2023年3月底,作為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控股的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整合應用專業化平臺的新源智儲建設項目總裝機容量近2.5GWh(吉瓦時),在山東海陽、青海格爾木、江蘇常熟、新疆阿圖什等地陸續有項目落地。其工廠聚焦數字化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自動化程度高達95%。

王念貴説,隨著企業迅速壯大,新源智儲積極打造儲能大集控智慧運營平臺,預計今年年底,儲能檢測實驗室可實現電芯、模組到簇的自主檢測,“房山區給了多方面支援,特別是人才引進政策。我如今就住在附近的人才公寓,步行上班只需要10分鐘”。

在這裡大展身手的遠不止新源智儲一家。作為中關村房山園的一部分,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是房山高精尖産業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聚焦發展高端製造、5G自動駕駛示範應用、智慧醫工、智慧應急裝備、新能源等重點産業,逐步形成中關村示範區唯一授權以“高端製造”為主題的特色園區。

截至目前,基地已入駐包括長安汽車、京西重工、京東方等企業52家,實現工業總産值超千億元。形成以馭勢科技自動駕駛汽車、衛藍科技固態鋰電池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産業;以達闥雲端智慧機器人、航景創新無人機等為代表的智慧應急裝備産業;以北航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京東方生命科技産業基地為代表的醫療健康産業。預計2023年可實現産值近百億元。

創新模式凸顯優勢

前有研發空間,後有測試廠房,通勤時間15分鐘……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智慧特種機器人産品研發的科技型公司,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自從2020年搬到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公司員工的幸福指數更高了。在這裡,他們有1600平方米辦公區和4000平方米的廠房,前後僅一路之隔。這份便利,提升了研發與生産的溝通效率,節省了時間和空間成本,讓産品快速産業化。

“我們的産品與現場息息相關,研發涉及中試、小批量、量産,對空間有要求。在房山,可以把研發和生産打通。”史河科技行銷總監許鑫告訴記者,公司最近發佈的外墻清洗産品,基本上就是在“前店”研發,在“後廠”搭建測試墻,完成了組裝、測試。

“房山區的各種優惠政策,對我們初創型企業幫助很大。這裡的空間足以支撐我們現階段發展。”許鑫説,目前公司不少員工已在房山區安家。“對創業公司來説,每個要素都是增強回路。注入一項要素,對其他要素的吸引力就會增強。”目前,企業已有280多項智慧財産權,預計今年訂單規模過億元。

堪稱優越的環境,得益於2017年印發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該政策明確,房山區在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先後建設研究院一期、二期共計約23萬平方米研發辦公及生活配套空間和13.43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作為優質空間載體,用於承接“高精尖”項目落地。

以往,在京企業産業化往往是在京外,技術人員疲於奔命。而今,與研究院一路之隔的國有標準化廠房讓企業就近找到了産業化空間,幾萬平方米的標廠切分成企業需要的生産製造空間,實現總裝工藝和智慧製造,與京外的産業配套資源協同發展。技術人員前後穿梭即可解決生産技術對接問題。

“針對企業面臨的通勤距離、辦公空間、生活配套等方面的顧慮和需求,我們將研究院打造為‘科學家的社區’。”中關村房山園管委會副主任葉強告訴記者,研究院6.5米高的辦公空間靈活搭配;4萬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解決員工住宿;餐飲、游泳健身、咖啡廳、洗衣房、數字圖書館、健康醫療中心齊全;有14條直達市區的免費班車;中關村發展集團提供企業全生命週期專業服務。

葉強表示,“前店後廠”模式讓企業輕裝上陣、輕資産運作。“前店”提供優質生活服務配套,團隊穩定了,企業就不會輕易流向京外;“後廠”提供優越的中試及産業化條件,有助於“高精尖”産業鏈的培育及産業生態的形成。

同時,房山統籌區級層面支援政策,“一企一策”為企業紮根提供有“營養”的政策保障;對應企業入駐和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採取定向支援,通過市區聯動給予該領域企業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援。

城市更新良性迴圈

“前店後廠”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複製性和可推廣性。近年來,房山區通過深化“前店後廠”創新發展模式,打造滿足高科技企業研發辦公、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全鏈條需求的産業組織和服務體系,加速“高精尖”項目落地發展,帶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2022年,中關村房山園引入以新源智儲、展視網科技、阿邁特醫療等為代表的50余家優質企業落地;今年1月份至2月份,已對接達芬騎、深藍航太、新源清材、新心醫療、知形科技等110余家項目單位,近30個項目即將落地,實現“簽約落地一批、接洽推進一批、甄別儲備一批”。

企業不斷集聚,對園區的空間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房山區的做法是:結合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利用低效工業用地,激發存量發展潛力,著眼區域定位和發展趨勢,深度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合理分類改造,通過政府收儲、遷建,以及自行改造相結合,探索多元化土地利用路徑。

近年來,中關村房山園緊盯産業鏈龍頭企業引優育強,全力加快城市更新項目建設,産業集聚態勢進一步凸顯。充分發揮中關村前沿技術公司産業組織優勢,通過廣開項目渠道、全週期管家式服務等舉措,加快儲備、遴選、導入優質項目資源。為統籌優化園區存量空間,通過“買、租、轉、提”4個步驟,將園區閒置空間分類處理,為入園企業提供發展空間。截至目前,已完成11宗地塊408畝土地與25.7萬平方米廠房的閒置空間城市更新工作,正加快盤活18個儲備地塊約439畝土地與15.2萬平方米廠房。

“騰籠換鳥”後,入駐企業排起了長隊:北京特種機械研究所“房山園高端裝備産業化(一期)項目”預計9月底完成土地轉讓;北京航太華世工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航空、航太器及設備産業化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投産;“永康藥業三期新建工程項目”一期用地,計劃6月底前土地掛牌出讓……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