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21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1.8萬億元 同比增長6.6%

時間:2023-05-12來源 : 中國網園區作者 : 王鳳臣 李慧明

5月11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介紹,今年一季度,自貿試驗區外貿外資實現較快增長。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949億元,增長8.5%,進口10363億元,增長5.2%。實際使用外資719億元,同比增長22.1%,高出全國17.2個百分點。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佔21個省(區、市)的比重分別為19.4%和18.1%。

束玨婷表示,我國自貿區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根本動力,強化制度創新賦能發展,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各項措施疊加效應日益顯現。廣東自貿試驗區實施RCEP原産地簽證無紙化申報,快件、易腐品出口6小時內放行。浙江自貿試驗區推動保稅和非保稅油氣産品“同罐共儲”、出口監管倉“一倉多能”等制度創新。

自貿區聚焦重點産業促進發展,並有力促進外向型産業發展。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入實施“全球營運商計劃”,支援總部企業疊加新型貿易、資金管理等複合型功能。江蘇自貿試驗區累計部署實施90余項重點研發項目、49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過3500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區內集聚。

多地自貿試驗區建立了外貿外資企業“白名單”、服務台賬等,提供精準服務保障發展。天津自貿試驗區探索人才跨境便利化舉措,出臺首批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遼寧出臺金融支援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的22條措施。北京自貿試驗區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範圍,為小型外貿企業保駕護航。

自貿區大力暢通物流通道服務發展,積極強化國際物流通達能力,創新推動物流、運輸、通關便利,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上海、安徽等自貿試驗區聯合開展“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跨境貿易通關時間大幅壓縮。雲南、四川、陜西、廣西、湖南、重慶等自貿試驗區與地方鐵路局合作推進中老鐵路多式聯運“一單制”,促進國內國際物流暢通。

束玨婷表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一直以來,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高品質落實中央和地方各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的同時,積極探索穩外貿穩外資新思路,努力培育增長新動能,為全國外貿外資平穩發展作出了貢獻。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