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忠:以特色産業集群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時間:2022-10-27來源 : 經濟日報作者 : 趙子忠

中小企業聯繫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自2015年工信部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産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因地制宜重點圍繞特色産業集群、縣域工業集中區、塊狀經濟等出臺專項政策,呈現出“一縣一業”發展態勢。數據顯示,近三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佈在縣域産業集群中,縣域産業集群已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定位在縣域的中小企業産業集群,既是促進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和載體,也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對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的作用要有清晰的認識。  

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主導産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路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産業集群。它在推動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有利於完善優質中小企業培育體系,形成“點線面結合”的促進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格局,打造覆蓋廣、專業強、服務優的中小企業服務網路,加快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二是有利於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發揮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在資源對接、要素整合、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推進惠企政策宣貫落地,緩解企業在資金、供需、人才等方面的困難。 

三是有利於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引導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做強主導産業,形成一批核心配套産品,提升産業鏈關鍵環節的配套能力,為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助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四是有利於促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産業優勢,更好匯聚産業資源,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打造縣域經濟新增長極。 

但也要看到,目前一部分集群主導産業定位不夠清晰,優勢特色不足。由於協同創新平臺尚不健全、發揮作用不夠等問題,不少集群仍表現為“集而不群”。此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的欠缺,也限制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水準的提升。 

二、對如何做強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講幾點建議  

首先要提升主導産業優勢,激發創新活力。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的生存發展之根在於産業,無産業則無集群,無專而強的産業則無優而壯的集群。應有針對性地固鏈強鏈補鏈延鏈,暢通集群協作網路,增強專業化配套能力,強化品質品牌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不斷提升集群産業競爭力。構建多層次集群創新平臺,整合和開放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推動集群與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創新合作機制,開展主導産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共性技術産學研協同創新。 

其次,要推進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要不斷適應網際網路經濟和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新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為提升集群數字化管理水準提供了堅強後盾。應引導廣大中小企業運用數字化轉型指南及評測指標,推廣智慧製造裝備、標準和系統解決方案,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工業軟體整合應用,提高數字化轉型水準。應用清潔能源將有效改善集群能源消費結構,應開展節能改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強化資源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治,持續完善綠色製造體系。 

第三,要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提升治理和服務能力。“一帶一路”建設將為集群參與國際交流帶來新的歷史機遇,要不斷深化在人才、技術、資本、資源等方面的合作;加強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品質,強化服務考核,通過機制創新形成多方共建、共商共治、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集群發展新模式。集群還需結合産業發展形勢和自身發展基礎,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採取量身定制、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打造成特色鮮明、模式各異、各有韆鞦的行業標桿。 

(責任編輯:董天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