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高新區:創新成勢 高品質發展引擎轟鳴

時間:2022-10-17來源 : 南京日報作者 : 六高軒

創新潮涌,創聚六合,六合高新區應運而生,拔節成長。自2017年“呱呱墜地”以來,高新區牢牢把握“高”和“新”的發展定位,不斷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厚植創新創業沃土,累計創成國家級科創載體4個、省市級科創平臺超過20個,引進國內外院士5人、省市區各層級高層次人才近百人,落地新型研發機構25家,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等高校先後進駐六合科技創新港……“創新創業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加速崛起。

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六合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園區上下將全方位激活創新基因,持續提升産業質效,加速打造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強磁場”“示範區”,在創新發展“主戰場”上爭當先鋒,在全區高品質發展新征程中爭作貢獻。

築暖巢 科創載體建設步履鏗鏘

走進六合高新科技城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或安裝強弱電,或涂飾外立面,忙個不停。該項目擬打造産業加速器,總建築面積約19萬平方米,其中公建配套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新建標準化廠房、研發配套實驗室等約17萬平方米,入列市重大項目計劃。

“通過現場工種培訓轉化、高溫天錯峰施工等舉措,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六合高新科技城項目經理介紹,目前,該項目11棟廠房已完成主體結構工程驗收,預計明年初項目整體竣工交付,比預期提前了近三個月。

六合高新科技城項目的“加速快跑”,只是六合高新區加快科創載體建設的一個縮影。曾幾何時,缺乏創新載體,創新資源、要素難以聚集是高新區創新發展面前的“攔路虎”。針對這一問題,高新區多措並舉拓展載體空間,六合科創中心、啟迪虛擬現實眾創空間、5G産學研教一體化空間、富爾登綠色智慧製造産業園等先後建成投用。

去年,六合高新區“大手筆”啟動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兩大産業城項目。除了六合高新科技城已現雛形之外,如火如荼建設中的環保科技城,如今已進入地上主體施工階段,其中二號樓已施工至11層。“我們全力以赴趕工期,力爭今年年底完成四棟塔樓主體封頂。”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一個個科創載體“拔節生長”,如今,園區投用、在建科創載體面積超100萬平方米,“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産業園”的完整創新鏈已經成形。今年4月份,科技部正式公佈2021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六合高新區棠邑科技企業孵化器榜上有名,成功躋身“國家隊”,前不久再獲省績效評價優秀評級。

築好暖巢,引鳳來棲。2018年以來,六合高新區陸續吸引了歐洲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張學記;中科院院士、中礦大(北京)教授何滿潮等5位國內外院士,以及科技頂尖專家、創新型企業家、市區高層次人才等超200位各類高端人才集聚,為産業強起來注入人才原動力,“初創-科小-高企-規上”的創新型企業矩陣已基本形成。

建良港 校地牽手賦能創新發展

以創新的辦法謀創新,六合區審時度勢提出建設六合科技創新港,打造深化校地融合與創新發展的全新模式,探索實體經濟轉型發展之路。六合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六合科技創新港由六合區與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等重點高校合作共建,按照“一港兩片區”建設框架、“N+X模式”加速推進。其中,“N”是重點打造N個高校院所的科研平臺集群,“X”是吸引國內外高校院所的單個科研平臺落地,力爭實現依託1個科研平臺、落地1個領軍人才、帶動1批産業發展、集聚1群雙創人才“4個1同步”。

去年12月,六合科技創新港首期落地項目揭牌儀式舉行,正式開啟創新港實質化運作。現場,創新港項目運營機構——南京長江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綠色智慧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究所、機器人智慧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究所、蜂群無人機製造與控制技術研究所等4個研發生産一體化項目集中揭牌落地六合高新區。

同為創新熱土,共擔創新使命。六合區委區政府賦予高新區與創新港融合發展新定位。置身發展“新坐標”,六合高新區著力在拓展項目承載空間、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加快成果轉化進度、優化服務保障制度上集勢聚能,積極導入南航、南信大等高校創新資源。僅今年上半年就有23個高校人才和産業化項目落戶。其中,平臺+産業類項目8個、科創類項目15個,南航已落地項目10個,由院士領銜的綠色智慧製造技術與裝備、山行智慧科技等6個項目已實質化運作,集聚碩士及以上科研人員60余人,在手訂單約5000萬元;南信大依託去年落戶六合高新區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合作引進愛浦路、岩復醫學等企業13家,一批高端優質項目陸續“開花結果”。

促進成果轉化全力以赴,服務人才團隊不遺餘力。六合高新區堅持為創新港落地項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務,涵蓋從工商註冊、項目立項、環評安評、政策申報等所有打包工作,今年以來已累計組織項目洽談、專場宣講、金融對接等推介活動20余場。“無論是房租物業減免、啟動扶持,還是設備購置、住所保障,六合區特別是相關部門提供‘管家式’服務,幫我們解除了後顧之憂,讓大家專心致志搞研發、抓項目。”在六合科技創新港工作的高校科研人員紛紛點讚道。

機器人智慧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究所項目落戶後,通過高新區牽線搭橋,與六合本土企業南京新浙數控機床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研究所利用自身先進技術協助新浙數控對現有技術進行升級,幫助企業提高産品加工精度。此外,南京天城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起草的“城市場景下無人機安全間隔標定技術規範”獲江蘇省地方標準立項,這也是全國首個低空無人機飛行安全間隔技術標準。

良“港”涌“新”潮!六合高新區將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完善創新體系,加快六合科技創新港建設,讓創新産出更大效益、釋放更強發展活力。

育生態 精準服務助企乘風破浪

連日來,在南京瑞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包裝車間,工作人員手不停歇忙著檢測一個個形狀各異的“小方塊”。“這是我們自主研發設計的新一代高熱流密度晶片散熱熱沉,兼具高導熱與低膨脹系數等優勢,材料成本僅為國外同類産品的五分之一。”公司董事長王長瑞介紹,聚焦晶片散熱領域的新材料研發、設計、生産與供應,公司與中國電科、航空工業等建立合作關係,訂單已突破100萬片。

去年底才正式成立的瑞為新材料,不到一年即“奔跑如飛”,背後離不開高新區的支援和推動。從公司成立第一天起,高新區就給予辦公場地等支援。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高新區積極宣傳政策、提前輔導,加速企業成果落地轉化。王長瑞介紹,由於公司業務主要圍繞新材料、新製造等産業方向,原先制定的産業政策與公司發展戰略契合度還不夠高,對於公司發展遇到的難題,高新區工作人員紛紛化身企業“服務專員”,包乾聯繫、服務到府、幫辦代辦,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在高新區,“乘風破浪”的瑞為新材料並非個例。作為首批入駐高新區的企業,2018年以來,南京融眾環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成功孵化13家企業,2021年總營收近1.4億元。多基研究院引孵企業14家,獲得智慧財産權18項,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總額近3000萬元。

一路陪伴成長,創新生態已蓬勃而發、漸成氣候。六合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棠邑客廳”品牌服務,全力構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社會服務、人才引育于一體的創新空間,打造佈局優化、項目集聚、産業升級、保障精準的發展空間,持續激發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高水準的創新生態厚植高品質的創新沃土,把高新區打造成人才創新創業的理想棲息地。

(責任編輯:梁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