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賦能 推動外貿高品質發展

時間:2022-08-31來源 : 經濟參考報作者 : 王文博

據海關統計,過去5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近10倍,2021年規模達到1.92萬億元人民幣;業內預測,未來5-10年內,海外電商市場還將有3萬億-5.7萬億美元的增長空間。這兩組數據反映出數字化賦能之下,中國外貿發展的新契機、新動能。外貿的數字化轉型還有更多領域、更大空間和潛力待探索和挖掘。

在近日由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外貿數字化轉型發展研討會”上,業內權威專家和頭部企業就如何提升傳統外貿數字化水準,持續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等問題深入討論,提出要用數字技術提升各環節運營效率,賦能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提升外貿國際競爭力,打造中國外貿增長的強勁引擎。

“外貿數字化轉型發展研討會”現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提出,外貿連著整體經濟,就做好外貿工作和經濟工作而言,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待形勢。他指出,當前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活力,是推動外貿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所在。

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表示,中小微企業是中國外貿增長的主要支撐者和貢獻者。今年上半年,外貿中小微企業在2021年新高的基礎上雙雙延續穩定增長態勢,外貿進出口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充分展現出中國外貿外資強大的發展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與會嘉賓還指出,當前外貿所處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廣大外貿主體,尤其中小微企業,在巨大市場機遇面前,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濟參考報副總編輯王恒濤表示,近年來,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技術進步顯著,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國際貿易發生了重大變革,數字化轉型賦能外貿發展已經成為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成為拓展國際貿易渠道的有效手段,成為實現外貿高品質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資訊顯示,跨境電商讓中國的外貿企業能夠直接接觸到海外消費者,直接面向海外市場銷售産品、運營品牌,由過去單純代工的角色,逐步提升能力,覆蓋研發設計、品牌行銷等“外貿微笑曲線”中的更多環節,獲得更多利潤。“數字化驅動的B2C跨境零售,將會造就一大批微型跨國企業。”有關專家表示。

據研究測算,未來5-10年內,海外電商市場還將有近10億人的消費者規模增長潛力,GMV(商品交易總額)的增長潛力更是能達到3萬億-5.7萬億美元。而在這樣巨大的增長潛力中,如果以目前各個海外主要電商平臺上中國賣家的GMV佔比來看,中國供給、中國商品可能佔據全球電商市場30%-40%的份額,而且這個份額還在持續增加。

“數字化賦能外貿成為大勢所趨,發展外貿新模式也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王恒濤説。

與會專家同時強調,還要看到,一部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面臨著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同時,國際規則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抓住窗口期贏得發展先機?王恒濤提出,進一步提升傳統外貿數字化水準,加快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把“中國創造”“中國品質”“中國品牌”帶給全世界,已成為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課題。

圍繞如何攻克這一課題,與會專家和企業家進行了深入討論,剖析中國外貿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領域、關鍵環節、主要因素,提出諸多建設性觀點和意見。與會專家與企業界代表指出,中國在國際貿易數字化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先進經驗,這是一筆重要的財富,建議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如何將這些先進經驗用於參與制定國際規則,助力跨境電商發展,也為全球貿易數字化的發展進程提供思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

中國市場主體規模大活力足

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外貿連著整體經濟,就做好外貿工作和經濟工作而言,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待形勢。”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在發言中提出,目前,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呈現邊際改善態勢。經濟運作朝著經濟合理增長軌道前行。

在國際形勢超預期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大趨勢是沒有變的,背後是大市場的韌性——中國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又有深化改革的巨大紅利以及強大的制度等優勢。

此外,高培勇還強調,中國還有來自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他提醒有三點因素需要特別關注:第一是中國人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持續迸發頑強的生命力和超強的創造力;第二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具有不竭的動力;第三是市場經濟主體,到今年6月底,我國已經有超過1.6億戶的市場主體,規模巨大。

高培勇同時提出,特別需要注意,中國市場主體成長過程是和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同步而行的,在40年的市場經濟運作洗禮中發展壯大,對市場運作規律非常熟悉,而且擅長市場運作,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發展的根基和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經濟韌性和中國經濟潛力,指的就是市場主體的韌性和潛力。”

高培勇認為,從這三個方面著眼,既能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同時也能凸顯出超預期因素和中國經濟基本面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能堅定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我們找準做好外貿和經濟工作的著力點和著重點。

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原司長洪曉東:

推動貿易數字化助力中小微企業出口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專家、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原司長洪曉東在發言中指出,中國在今年初已經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實施,還在積極考慮加入CPTT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這些自貿協的推進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便是推動完善數字貿易規則,並使這些規則服務於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讓全球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從中受益。而在這一過程中,頭部平臺企業將起到積極作用。

洪曉東給出兩組數據,從總量來看,全球95%的公司是中小微企業,就業人數佔比達到60%。從出口來看,WTO相關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微企業出口只佔到製造業總銷售額的7.6%,而大型企業這一比例為14.1%,高出近一倍。

分析原因,洪曉東指出,從企業呼聲來看,中小微企業缺乏相關技能,缺乏對國際市場的了解,缺乏對非關稅壁壘繁瑣的規制和邊境程式的掌握能力以及獲得融資的機會有限。

洪曉東同時提出,中小微企業自身要充分參與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和方式,但是公司越小參與國際貿易的挑戰越大。他説,有企業反映,出口環節最怕制單,“填半天表可以慢十單,把制單的時間省下來了,這半天又可以去多做幾筆生意。”

洪曉東表示,平臺企業恰恰可以發揮這方面優勢,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這些問題。例如,針對眾多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B2B報關痛點,阿里巴巴國際站推出9710智慧報關係統,打通國際站線上交易數據和向海關發送申報訂單,解決企業和海關的數據對接問題,幫助企業節約60%的制單和申報時間。

企業的需求、平臺的探索等也在倒逼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快貿易便利化步伐。“網購保稅進口”“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等監管模式相繼推出,滿足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需求。

同時,這些經驗也要在更多的國際合作中推廣,進一步推動貿易數字化,讓更多外貿企業從中受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

中國外貿迎數字化轉型窗口期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是中國外貿數字化轉型的‘窗口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在發言中提出。她進一步分析,當今,貿易發展的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發展模式、競爭手段都在向數字化轉換和迭代,外貿發展正在開啟更大空間。

張威指出,在數字化背景下,全球貿易鏈條迎來解構和重構,流通渠道扁平化,生産商和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大大縮減,甚至可以通過若干大平臺統籌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數字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網路協同和智慧化。”

從企業戰略佈局來看,數字化也是大勢所趨。

張威舉例,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服務)報告顯示,全球1000家大企業中的67%會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級的發展戰略。“全球供應鏈整體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快推進。”

同時,數字化還是響應市場需求的必由之路。統計顯示,93%的消費者會通過網際網路找商家,54%的消費者習慣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網路搜索和查詢。“無論是從供應鏈的組織,還是市場需求角度來看,數字化已經無處不在。”

數字化轉型方向已然確定,那麼在具體操作層面,轉什麼?怎麼轉?誰來轉?

張威認為,外貿的數字化轉型包括但不限于跨境電商。“單一的點或者環節的推進,並不能完成數字化轉型。”她強調,要從採購供應、研發設計、生産製造、行銷銷售、售後服務全鏈條發力,才能更充分的發揮數字化優勢,推動外貿轉型升級。

張威還提出,外貿的數字化轉型必須政府和企業一起轉。“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是中國外貿數字化轉型的‘窗口期’。時間緊、任務重,政府和企業要一起轉變觀念,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貿易開發、貿易撮合、貿易服務、貿易執行等環節進行數字化賦能。”

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

數字化賦能推動中小外貿企業轉型升級

“當前外貿中小企業面臨多重挑戰,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各方面要綜合發力,推動中小外貿企業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在發言中提出。他同時強調,外貿中小企業是促進外貿增長、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周平軍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保持了快速增長,成為貿易大國,外貿中小企業功不可沒,發揮了主體性作用。

商務部數據顯示,以中小微為主的民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2021年進出口總額1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6.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8.6%,對外貿增長的貢獻度超過了58.2%。“這些充分説明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支撐者和貢獻者。”周平軍説。

他進一步提出,當前,全球數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貿易數字化水準大幅提升,為我國外貿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機遇。但必須看到,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面臨著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對此,周平軍從四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支援力度。要不斷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在財稅、金融、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並及時出臺配套措施,有效激發外貿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力和活力,分擔外貿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風險。

二是發揮數字平臺引擎作用。建議大中型的數字平臺與大型國際展覽展會平臺相互聯動,通過各環節、全流程的引領,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進入拓展國內外市場的機會;同時,積極發揮數字平臺和大企業引領作用,搭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大中小企業數字化産業生態,帶動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

三是建立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積極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技術、管理、生産、法律等精準服務,開發便捷、成本低廉的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帶動外貿中小企業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

四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加強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的同時,各地方、各相關部門還要多點發力,持續優化外貿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外貿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力量載體。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我國外貿中小企業發展韌性強、潛力足,已經為我國外貿和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周平軍説,相信在有關方面的支援和綜合施策下,廣大外貿中小微企業必將在數字化轉型創新方面邁出堅實步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跨境電商有望成為外貿增長強大引擎

“跨境電商作為新工業革命條件下一種新型貿易方式,有可能成為助推未來30年發展的強大引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發言中提出。

張燕生分析,近年來面對國際國內多重挑戰,中國對外貿易不斷取得突破。2021年,貨物進出口連續闖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大關,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今年4月份以來,外貿增速更是逐月上升,7月份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為16.6%。

在他看來,中國外貿的韌性在很大程度反映了過去40餘年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

不過,張燕生同時提出,現在外貿發展面臨著新的變化,一是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了,二是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變化。

面對這些條件的變化,中國提出了要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穩定産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

張燕生説,新工業革命不同階段不同技術的發展,對全球供應鏈會有不同影響。“如果説IT革命打造了綜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應鏈管理,使得全球各地都能互通貿易並及時供貨,那AI技術有可能會打造一個智慧的綜合物流和數字化的供應鏈。這些都在逐步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壯大,甚至有可能在未來發展成為一種主導的外貿方式。”

而在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的發展過程中,張燕生認為企業的探索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目前一些頭部的電商平臺已經做了很多嘗試,可以看作是貿易新業態發展的先鋒隊。”

張燕生還強調,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中國外貿要想在數字化轉型中獲得先機,贏得更大發展,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以及全行業的協同。

張燕生表示,跨境電商等數字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國際數字貿易規則的完善,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更多力量參與推進。

(照片均由記者潘悅攝)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