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經開區:綠色是園區發展最美底色

時間:2022-08-18來源 : 長沙晚報作者 : 伍玲 王健 郝麗霞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搖籃。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都在大江大河沖積的廣袤平原上崛起。

河流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一個城市的萌芽、興起、壯大、轉型,都映照在歲月的長河中,也在河水的流淌中變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雨花經開區奉為圭臬。

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蜿蜒逶迤圭塘河畔,一座座智慧現代化工廠掩映在清新綠意中。2020年,雨花經開區捧回“國家綠色工業園區”榮譽,成為湖南唯一獲此殊榮的省級工業園區。

據統計,從2013年起,雨花經開區先後婉拒50多個項目;關停並轉企業5家,轉型18家;31家企業退出綠心區域,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綠色産業在園區蓬勃興起,生態立園的理念在園區越扎越深。

扮靚青山綠水,才能做活園區經濟。今年1—6月,雨花經開區完成規模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9%,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完成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8.6%,實現全口徑稅收同比增長30%,高品質發展態勢一年比一年好。

綠色産業描摹發展底色

産業是時代的産物,既享受時代的紅利,也受困於時代的局限,雨花經開區的發展定位和産業結構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2002年,雨花經開區剛成立時,長沙市“四區十園”的開發區建設格局已經成型。在園區競相發展的特殊時期,雨花經開區就在思考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一開始,雨花經開區命名為湖南環保科技産業園,以環保産業和工程機械作為園區建設主導産業。其設想一是搶抓當時熱門的環保産業,二是依託長沙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慧等工程機械巨頭,發展配套産業。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由於競爭力不強,雨花經開區招商引資選擇餘地不大,往往“撿到籃子都是菜”。設想中的工程機械配套産業,既難以做出具有競爭優勢的拳頭産品,又無法達成相應的産業體量。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立足現狀,瞄準未來,雨花經開區確立了因地制宜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優”的特色産業發展之路。

在具體産業的抉擇中,雨花經開區推動環保産業向新能源汽車産業轉型;淘汰小規模的傳統工程機械企業,大力發展細分領域的高端智慧製造産業,形成人工智慧及感測器(含數控機床)特色産業,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色智慧製造産業示範園區。

思想一變天地寬,方向一轉無事難。

很快,比亞迪來了,之後,曉光模具、中南智慧、長步道等行業龍頭企業也來了,園區逐漸擺脫往日的刻板印象,綠色産業從弱到強。迄今為止,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72家,居全市省級園區第一。

經過20年的努力,雨花經開區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産業發展之路,致力於打造新能源汽車、智慧光學、智慧生物醫療(藥)三大産業集群,綠色産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也逐年提升。2021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園區工業總産值98%以上,綠色産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89%左右。

如果説,綠色産業描摹了雨花經開區的發展底色,那麼,綠色智造則為園區綠色轉型、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走進雨花經開區,只見一條條智慧生産線上,一雙雙靈活的機械手,取代大量人工操作,快速地生産出一個個智慧産品,從雨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彰顯出“雨花智造”的實力。

在科比特,近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就藏著4條防雷産品標準生産線、6條新能源電氣産品標準生産線、2條光伏逆變器産品標準生産線,年産能逾億元。

曉光科技參與研發的“超高強度鋼智慧成型”技術突破1180兆帕最高強度,突破長期被國外壟斷的間接熱成型技術,成為全球第二、國內唯一攻克智慧梯級熱成型技術的公司。

長步道自主研發的光刻機鏡頭、全球首創1.5億像素鏡頭、全國首款超高清高端新媒體電影鏡頭實現量産並銷售。據統計,目前國內市場每五顆標準工業鏡頭就有一顆是“雨花造”。

唐智科技研製的“城軌車輛走行部及輪軌線上監測與健康管理系統”,已在長沙地鐵5號線、6號線列車應用,為長沙地鐵提供列車運作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和智慧運維服務。

與此同時,雨花經開區為智造添“芯”,加快推動工業軟體和智慧機器人裝備産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推動製造服務化,不斷向價值鏈、技術鏈、創新鏈高端邁進。

從園區企業的基本面貌可見一斑:今年上半年,雲箭智慧、先惠智慧、華燁智慧、長泰機器人、長泰智慧、馳眾機器人、唐智科技産值分別增長331%、256%、137%、60%、51%、44%、27%。

綠色生態踐行“兩山”理念

在雨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袁釗看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圭塘河的治理,就是雨花經開區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的真實寫照。

圭塘河是雨花區的母親河,于上世紀70年代依長沙市的綠肺——湖南省植物園修建而成的農田灌溉用水渠,係瀏陽河一級支流,帶給不少雨花居民美好的童年回憶。

改革開放以來,圭塘河兩岸加速從農業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産業騰飛、人流聚集帶來真金白銀的同時,也給圭塘河留下沉重的包袱:污水橫流、水體黑臭、魚蝦絕跡。

根據長沙市環境部門2012年末至2015年水質監測結果顯示,圭塘河流域三個斷面以及與瀏陽河交匯處水質均出現劣Ⅴ類指標。2016年,圭塘河一度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名單。

面對圭塘河的低聲殘喘,看到居民的熱切期盼,雨花經開區深知經濟發展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要向綠色要財富,向綠色要發展。

為改善園區環境,提升園區水環境品質,雨花經開區投入資金,以鐵腕手段大力開展了圭塘河治理工作,實施海綿工程、生態治理等等一系列修復工程。

沿岸違章建築眾多,直接拆除;

工業企業污染嚴重,轉退並舉;

污水亂排現象凸顯,精準截污;

地下管網設置欠佳,科學佈局。

雨花水質凈化廠作為整治圭塘河的重要項目之一,雨花經開區擴建水廠,提升凈化廠日處理能力,並將所有污水劃歸雨花水質凈化廠納污範圍,污水經處理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後排放至圭塘河,大部分作為生態景觀用水利用,少量用於綠化灌溉。

同時,雨花經開區在圭塘河沿岸(約3公里)栽種近水喬木和花卉,在水底種植挺水、沉水植物(芭蕉、菖蒲、苦草等)凈化水質,新增綠地面積1600余畝,實現了城市與園區、園區與自然的巧妙融合。

除了治水、節水,限水、蓄水等系列工作逐步深入。經過幾年修復,圭塘河水功能區水質目前基本穩定、達標,污水全部進入凈化廠集中處理,配套凈化廠穩定達標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空氣品質指數(AQI)達優良天數佔比逐年提升,今年達到86.89%,藍天保衛戰取得初步勝利。

這背後,離不開園區建設的“大氣污染監控平臺”的貢獻。如今,在園區涉氣重點排污企業、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區域、人群密集等區域都可以看到,一個攝像頭和兩個方形“盒子”組成的儀器,就是雨花經開區的環保“千里眼”。

據介紹,該平臺集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空氣品質監測、揚塵監控、污染源監控、視頻監控、環保地理資訊系統等於一體。工作人員只需要一台電腦或者手機,就能夠實時監控園區內PM2.5、二氧化氮、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污染指標,同時還能獲取噪聲值和揚塵值,有效數據捕獲率優於98%。

而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金飯碗”保護好利用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雨花經開區還流傳著一則動人的故事:為了一棵樹,改了一條路。

原來,同升街道古樟樹社區長有一棵400多年樹齡的古樟樹,就位於原環保科技園道路工程線上。這可讓工程項目部犯了難——移栽,古樹枝繁葉茂,易地生長可能面臨死亡風險;不移,道路工程建設計劃又迫在眉睫。

多番考慮後,園區最終決定原地保護古樟樹,調整了道路規劃,重新設計線路,贏得了社區居民的高度評價。

多年來,雨花經開區對“兩山”理論的實踐,讓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一步步變成現實,提高了園區企業和居民的幸福指數,並進一步轉化為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和資源基礎。

資源盤活産出最大效益

作為一家省級園區,23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並不算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産出更高的經濟效益,讓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更高?

筆者了解到,在雨花經開區20年的發展歷程中,以圍繞片區主導功能、自然山水格局等,堅持1/7綠地、1/5商住用地、1/3工業用地的規劃理念,構建“一軸、兩帶、兩廊、五組團”的功能佈局。

對於綠地,雨花經開區更是倍加愛惜。園區範圍內所有的綠地林地都被嚴格保護起來了,如清泉寺片區1200畝綠地與109畝水域、同升湖片區約2100畝綠地與600多畝水域等,均得到嚴格保護。

綠地紅線不能碰,為突破土地瓶頸,雨花經開區發展立足內涵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品質發展、節能發展“五大維度”,堅持向空間要土地,向創新要動力,以綠色為底色,以智慧拼未來。

2006年,雨花經開區試水建設初級形態的標準廠房——環科園創業中心;2007年成功引進東湖高新後,開啟長沙標準廠房建設;2018年,又成功引進長沙嶼,現入駐企業140多家,其Easy-office全生態辦公模式領銜長沙新一代辦公標準。

而與之呼應的是,通過打造多層工業産房、騰籠換鳥推進舊廠房改造等,變“攤大餅”為“搭積木”。雨花經開區2020年度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水準,位列省級園區排名第一,園區發展朝著內涵式、內核式、內延式闊步前進。

雨花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海波介紹,園區一直堅持向空中要生産力,向空中要效益,實現了設備上樓,集約發展,發展空間實現了立體化擴展,也撐高了園區發展品質的“天花板”。

不止於此,“綠色園區”其他的一些指標中,雨花經開區也是多措並舉,亮點頻頻。

基礎設施更綠色化。走進園區,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園區綠化覆蓋率33%以上,且逐年提升;園區在營公交車全部為電動新能源公交車,無柴油等高污染車輛運營;園區新建公共建築均按照綠色建築或節能建築的標準設計、建設。

製造體系更綠色化。以創建綠色工廠、綠色産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抓手,加強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支援,到2022年,雨花經開區共有32家企業完成了清潔審核,曉光模具、智水環境通過了省級綠色工廠認定,長沙比亞迪、普斯賽特光電入圍2022年綠色工廠創建計劃,初步建立了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製造體系。

能源利用更綠色化。雨花經開區計劃聯合國網能源公司,加快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儲能電站、充電樁建設。“十四五”期間,擬建設10萬平方米屋頂、總功率為10MWp的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3座化學能儲能電站,3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點。力爭2025年單位GDP能耗控制為0.0426tce/萬元(tce:噸標準煤當量),到2025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68974.19tce,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84491.78tce。

為了推進一批光伏發電項目,充分利用園區廠房屋頂佈置光伏發電設備,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雨花經開區專門成立了公司推進此事。

去年8月,雨花水質凈化廠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投入使用,該項目光伏總裝機容量為1149.88kWp,採用8台100kW逆變器,採用0.4kV低壓並網接入廠區電網,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在水質凈化廠實施光伏發電系統,不僅可以通過土地二次開發利用,降低電力成本開支,減少污水處理成本,而且可以減少碳排放,緩解城市環保壓力。同時光伏板對污水池的遮擋,能有效抑制池內水體藻類生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

環境監管更智慧化。雨花經開區充分發揮園區大氣污染防控平臺、用電監測系統等智慧化手段,全面做好污染現象預警、污染問題溯源、污染責任追蹤等工作。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在重點項目設置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點,進一步完善大氣環境監控體系,同時完善監測預報共用平臺,開展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引進專業“環保管家”,通過提供初期環境問題檢測調查、源清單梳理、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設施運維、污染治理,以及全過程診斷、分析、評估、決策等所有、一站式服務,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思路。

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成為園區的“環保管家”。“我們主要為園區提供環保政策研究,對工業企業、建設工地和河流進行環保巡檢、建立環保檔案、廢氣廢水廢固監測和環境宣教等全流程、全週期服務。”新九方環保管家部部長張艷介紹,雨花經開區是長沙首家引入“環保管家”的省級園區,兩年來,公司技術團隊行走在園區每一塊土地、每一家工業企業中,見證著園區生態建設各項指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持續提升。

路漫漫其修遠兮,綠色發展是百年大計,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只有園區堅定生態自信、增強生態自覺、實現生態自強,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年接著一年抓,才能讓發展成果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才能在未來不負於歷史,不負於時代,不負於人民。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