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剛:讓金融更好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時間:2022-06-15來源 : 人民網-人民日報作者 : 曾剛

結合穩增長、保就業等目標,金融系統可以從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完善融資增信體系、不斷強化中小銀行能力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紓困政策的精準性

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對策舉措,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衝擊和影響。由於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抗風險能力弱,仍需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手段,進一步紓解資金困局。

當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幾個重要特徵:一是現金流吃緊,紓困、救急的貸款需求突出。企業因疫情停工停産,但仍需支付工資、租金等支出,亟待應急貸款以備週轉;二是部分中小微企業在復工復産過程中,有一定新增信貸需求;三是受疫情影響,企業收入下降甚至中斷,短期內的償還貸款能力下降,壓力增加,原有貸款需要展期、延期。

這些特徵表明,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呈現多樣性和複雜性,且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程度各不相同。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為突出的餐飲、運輸、旅遊等行業,因停工停産情況更為普遍且持續時間長,這些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紓困需求更為迫切。

為此,結合穩增長、保就業等目標,提高紓困政策的精準性,金融系統可以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要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加大金融支援力度。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額度和支援比例增加一倍,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貨車車貸、暫時遇困個人房貸消費貸,支援銀行年內延期還本付息。用好這些工具,可以為特定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長期限的資金來源。

要繼續創新風險補償、融資擔保服務等政策,完善融資增信體系,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例如,在餐飲行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資訊共用,運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交易流水、經營用房租賃以及有關部門掌握的信用資訊等數據,提升風險定價能力,更多發放信用貸款。

要不斷強化中小銀行服務地方經濟、支援中小微企業的能力。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政策工具,夯實其資本基礎、提升信貸能力,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要借助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在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的同時,更好地管控風險。此外,通過金融科技應用,金融機構還可以更加精準地識別中小微企業的各種個性化需求,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産品開發,提升支援效力。

(作者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