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

時間:2022-06-07來源 : 人民日報作者 : 鄒磊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實現“雙碳”目標,既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也要推進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産國和消費國,形成了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202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52.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2%。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5.5%,上升1.2個百分點。儘管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面臨著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産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能源技術水準總體落後等挑戰。一是我國多年形成的産業結構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特徵,高能耗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偏高。工業用能佔全社會用能的65%,其中鋼鐵、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五大耗能産業就佔近50%。改變這種狀況絕非一日之功,但必須加大力度、加快進度。二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佔比較大,以煤為主仍是我們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超過一半,煤炭發電量約佔60%,實現碳達峰必須立足這個實際。三是我國能源技術水準總體落後,需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四是能源價格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進一步發揮價格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降碳方面的“指揮棒”作用,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科學有序推進”“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我們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堅持穩中求進、紮實推進。既要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積小勝為大勝;又要放眼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把握好控耗降碳的節奏和力度。

優化完善産業結構。加快建立綠色低碳産業體系,力促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加強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盲目發展。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産業集中度和企業規模化水準,構建産業集群和特色産業園區,促進優勢産業集聚發展,通過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等途徑實現節能減排。

加快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持續加大煤炭綠色開採和清潔高效利用程度;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有序減量替代煤炭能源消費比重,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準入,不斷優化能源生産和消費結構;積極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努力開發利用氫能、潮汐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提升電氣化水準,完善能源供應體系。

加大能源技術創新力度。深入研究支撐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友好並網的智慧電網技術,提升自主化水準;在高耗能、高排放領域推廣園區能源梯級利用等節能降耗技術;加快油氣先進開採技術開發應用,提升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準;推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示範和産業化應用;加大儲能技術攻關、示範和産業化應用,提升能源轉換利用率;推動傳統能源、新能源技術與現代資訊、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形成能源生産、加工、輸送、存儲和利用技術體系。

建立健全能源政策體系。完善能耗與碳排放考評制度,將能耗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制定綠色金融引導政策,利用多層次綠色金融産品體系,支援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重點領域發展;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深入推進能源價格改革。

培育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牢固樹立節能意識和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能源浪費,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居民使用更高能效、更低能耗的家用設備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等。

(作者為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園區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