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資源共用 創新無憂

時間:2022-03-11來源 : 科技日報作者 : 吳純新

人、財、物,于創新而言,缺一不可。

任何一項科技創新中,不可避免要與各式各樣的儀器設備打交道。價格昂貴、耗資巨大的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一直是稀缺資源,不時會給創新者們“添堵”。

創新需要合力,創新者們更期待資源共用,完成1+1>2!

買不起也可以用得上

“樓上研究、樓下試驗,非常方便還免費,大大提升了我們新産品檢測效率。”3月7日,位於武漢岱家山科創城的武漢整流器研究所技術總監李志宏高興地説。

以前,園區沒有建整合檢測中心,李志宏得針對不同檢測項目,預約多個檢測機構,費時耗力成本還高。“自己買設備?投入太大,也沒必要。”他説。


在岱家山科創城,80%的企業涉及智慧機電領域,擁有大量産品檢測需求。“動態整合型”智慧檢測服務中心,是專為園區企業打造的公共檢測服務平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董事長鈕新強表示,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創新動力足、需求旺,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包括大型儀器設備、裝置、試驗場所和數據資源,二者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共同開展産學研用全鏈條科技研發。

記者了解到,該集團聯合武漢大學成立武漢大學水工程科學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通過組建創新團隊、設立開放基金、聯合培養人才、共用科研平台資源等舉措,推動協同創新,為服務長江大保護、國家水網建設等提供技術支撐。

湖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湖北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入網單位共1618家、實驗室1381個,10萬元以上科學儀器設備資訊14793條,儀器設備領域專家630位。

從近三年數據看,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儀器共用率明顯高於企業。

針對當前總體共用率偏低、機構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該負責人建議,適時開展科學儀器開放共用績效評價。

對績效評價較好的管理單位分檔給予績效獎,激發一線服務人員積極性。對評價較差的管理單位給予公開通報、責令限期整改,並視情節採取限制新購儀器設備、在申報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時不準購置儀器設備、核減單位年度預算經費等措施予以約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無獨有偶,在廣東、上海、安徽等地,科研資源共用機制也讓創新者們嘗到了甜頭。

為盤活設備資源,提高科研儀器設備使用效率,降低科研機構及企業研發成本,廣東東莞于2020年11月上線成立東莞市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用平臺,並出臺所有配套政策。4700余臺套科研設備上線“設備超市”,為撬動推動産學研深度合作,提供新的支撐點。

“我們將實驗室的高精尖設備挂在‘莞儀線上’平臺上,東莞企業就像逛超市的客人,可以在付費前提下向我們提出使用申請,如此一來,實驗室的科研力量就惠及全東莞的科技企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研究員胡偉説。

早在2015年上海就試點“科技創新券”,使用共用儀器的部分費用由政府“買單”,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把科學儀器閒置時間賣出去,可為中小企業降低近四成研發成本。

“技術日新月異,創新資源開放共用成為內在需求。”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加快數字産業化,首先要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核心技術進步推動了開放平臺繁榮。

截至去年底,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已開放449項産品方案,開放能力矩陣更加完整,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文字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分析等熱門領域提供豐富的API調用以及SaaS産品服務,幫助開發者大大降低前期開發週期和成本,促進更多高效産品整合落地。

今年1月17日,“1024開發者節”被寫入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這是一個面向全球開發者、行業生態夥伴、高校群體、創新創業者和社會大眾的人工智慧科創大會。

劉慶峰表示,下一步,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將持續開放合作、生態共用,聯合行業龍頭、匯聚開發者創意,為數字産業各層各環協同共贏發揮基礎設施平臺關鍵作用。

(責任編輯:王鳳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