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經濟強力助推江蘇轉型發展

時間:2022-03-08來源 : 新華日報作者 : 張遠鵬 于誠

江蘇是數字經濟發展先進省份,根據《2020江蘇省資訊通信業發展藍皮書》,2020年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4萬億元,佔GDP比重超43%,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在“2021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中,江蘇成為除直轄市外唯一全部城市入圍的省份,且數字經濟二線及以上水準城市數量達6個,位居各省首位。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興産業規模或增速領跑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水準指數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發展位列全國第一方陣。數字經濟在全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的滲透性、引領性、主導性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江蘇轉型發展面臨創新領先優勢有所弱化,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有待提升,綠色低碳發展與節能減排任務艱巨,開放合作新優勢亟需重塑,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仍較突出等問題,應該讓數字經濟強力助推江蘇轉型發展。

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快速發展,成為創新發展新動能,為江蘇新舊動能轉換和産業體系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助力。數字技術既是研發和創新的關鍵領域,也是其重要基礎。一方面,數字技術為傳統産業的生産效率提升提供了工具,通過獲取海量數據、連接巨量産品,使相關産業價值重新煥發出來,帶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尤其是對很多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大幅度提升了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大都採用開源模式開發、共用和創新,極大提高了研發效率。通過打造開放式研發平臺,能夠更好地匯聚數據、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快速打通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是數字技術外化下的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涉及産業領域更多、市場規模更大、結構層次更深的産業數字化也在如火如荼推進。2020年我省産業數字化規模2.91萬億元,已位居全國第二。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為江蘇新舊動能轉換和産業體系現代化提供強大助力。

數字技術與新能源技術融合形成的數字能源技術,將有效構建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是江蘇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到2030年,各行業因資訊通信技術(ICT)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將達121億噸,這是ICT行業自身排放量的10倍。數字技術與新能源技術融合形成的數字能源技術,將有效構建數字經濟時代江蘇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能夠有效連接“電源—電網—負荷—儲能”全過程中的各種要素,起到優化能源生産和消費端運作效率的作用。通過提供數字生活服務、“碼上消費”,營造綠色低碳消費場景,有助於引領市民低碳消費,促進出行、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向低能耗轉型升級,激勵全社會用數字探尋綠色生産、生活方式。

全球數字貿易井噴式增長,數字化革命對傳統貿易方式的再造改寫未來全球貿易形態,將增進江蘇開放樞紐功能。

當前,全球化已進入“數字驅動貿易”(Digitally enable trade)階段,基於數字技術開展的線上研發、設計、生産、展示、促銷、交易等活動日益頻繁,越來越多商品轉變為數字形態。2019年全球數字服務出口規模達31925.9億美元,佔服務出口的52.0%,佔全部出口的12.9%。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線上消費快速增長,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數字貿易方式也進入高速發展軌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也已成為我國數字支付、數字傳媒、數字學習、數字動漫、數字出版等領域的主要出口市場。江蘇作為外貿大省和“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發展數字貿易的巨大潛力亟待釋放。應當加快貿易尤其是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推進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形成新的國際競爭能力。

數字經濟具有高分享性特徵,能夠促進共用式增長,助力在城鄉區域協調中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解決普遍增長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共同富裕目標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須堅持共用性增長方式。與浙江等地區相比,我省在解決地區、城鄉、收入“三大差距”上仍存在短板弱項,與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盼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數字經濟的普惠性、分享性特徵與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一方面,發展以電商為代表的鄉村數字經濟,推廣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將整合匯聚農業農村數據資源,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為蘇北地區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壯大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和龍頭企業(如徐工、京東等)生態鏈,有助於形成智慧製造、大數據等特色産業體系,打造新興增長點。

(責任編輯:王鳳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