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學城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城

時間:2022-03-03來源 : 人民日報作者 : 佚名

日前,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正式運作。這一“科創重器”是智慧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的結合,承擔了破解農業“晶片”中“卡脖子”問題、打好我國種業翻身仗的重要使命,將有力推動我國種業發展。

今年初,重慶出臺《關於支援西部(重慶)科學城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城。

西部(重慶)科學城位於重慶中心城區西部槽谷地帶,規劃面積1198平方公里。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既是重慶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抉擇,也是重慶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主動作為。自2020年啟動建設以來,西部(重慶)科學城正以重慶高新區為核,加速匯聚科創力量。

如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城?西部(重慶)科學城正探索“科産城”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

依託“五大創新支撐”

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金鳳)

科創是助推産城融合、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意見》提出,將高標準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金鳳)。

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金鳳)將依託大學城、科研港、科學谷、生命島、科創街“五大創新支撐”,集中佈局創新資源,增強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創新“引領性”。

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是生命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西南大學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將開展長江上游種質資源發掘、收集、保護、創制與利用等行動。

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是西部(重慶)科學城集聚創新資源、增強科技創新“引領性”的縮影。自啟動建設以來,西部(重慶)科學城瞄準智慧科技、低碳科技、生命科技等重點領域,加快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等重大創新平臺,高起點建設金鳳實驗室,推動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校地院地央地合作項目落地。目前,科學城核心區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增至92個,累計引育市級以上研發機構304個,市級孵化器增至16個。

力爭到2025年,西部(重慶)科學城圍繞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個,建成新型研發機構30家,發展傑出人才100名,引育科技型企業2000家,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超過100家,每萬家企業法人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00家,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5%以上,逐步成為構築大平臺、實施大項目、凝聚大團隊、促進大協作、産出大成果、孵化大産業的集中承載地。

瞄準新興産業

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科産城”深度融合,關鍵在於興“産”。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建設以高新技術産業為重點的産業創新引領區,著力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高技術服務業等主導産業集群。

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集群是西部(重慶)科學城最大的産業集群,集中分佈在重慶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2021年,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産業技術研究院落地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牽手重慶聲光電集團、西南整合、聯合微電子、華潤微電子、吉芯科技等多家科學城企業,進一步壯大了科學城積體電路産業規模。在産業集群效應的帶動下,2021年西部(重慶)科學城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增速達15.8%。

一手抓支柱産業,一手抓動能培育。在做大做強優勢産業的同時,西部(重慶)科學城還積極佈局新的發展領域。

科學谷是佈局新領域的“創新支撐”之一。建成後的科學谷將提供約140萬平方米辦公樓宇,聚焦智慧産業、低碳産業集中佈局技術創新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等。

2021年底,清安新型儲能科研院項目在科學谷落戶。該項目將聚焦儲能系統安全和電網安全,打造全球領先的“雙碳示範園區”。同期,國家電投集團兩個低碳項目也簽約落地科學城。低碳項目的密集落地,標誌著科學城圍繞國家“雙碳”戰略佈局綠色低碳産業的步伐不斷加快。

下一步,西部(重慶)科學城將發展重心轉向新型儲能、種質資源創制、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等領域,加快形成規模達5000億元、有全國影響力的主導産業集群,同時還將聯合西部(成都)科學城等共建川渝産業合作示範區,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打造“兩大城市中心”

為人才安居樂業“築巢”

在城市建設方面,《意見》明確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著力強化空間規劃統領、實現高水準互聯互通、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打造綠色智慧樣板城市。

今年春節前夕,科學大道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三公里示範段順利竣工。科學大道是西部(重慶)科學城中軸線,全長約66km,雙向12車道。建成後將串聯起重慶西部槽谷各個重點區域,聯通科學城各個片區,溝通起“兩大城市中心”,即以商業、商務、外貿為主的大學城—西永中心和以總部辦公、科技金融、國際交流為主的金鳳中心。

未來,西部(重慶)科學城還將圍繞“兩大城市中心”,統籌佈局綜合交通、配套設施、教育醫療、綠色生態、商業商務、智慧智慧“六大城市功能”,為人才安居樂業“築巢”。  

在綜合交通上,強化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內快外暢的綜合交通體系,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六橫六縱兩環”骨架路網,開工建設4條軌道交通線路,新打通3條穿山隧道,路網密度提升至7公里/平方公里。在教育醫療上,高標準、全覆蓋、多層次佈局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教育特區、醫療高地。在綠色生態上,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示範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文化休閒上,把歷史文化、科學元素融入景區景點、城市街區、美麗鄉村。在商業商務上,合理佈局國際化商業商務設施,構建“一核引領、七點支撐、均衡網路”的三級商業中心體系。在智慧智慧上,加強5G基站、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融合應用,確保重點區域5G網路覆蓋達90%,提升數字化水準。

(責任編輯:王鳳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