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謀劃未來産業 在全球競爭中走出中國特色

時間:2022-02-22來源 : 科技日報作者 : 陳曉怡 李 宏

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前瞻佈局未來産業,是我國實現高品質發展、培育經濟新動能、構建新的增長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佔據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提出:“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發展數字經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産業”。當前,通過技術和産業變革引領經濟社會的總體轉型與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主要國家的共識。因此我國需要加緊行動,謀劃並推進未來産業的發展。

應對疫情、復蘇經濟,未來産業被寄予厚望

近些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在不同領域和方向取得了諸多科技進步和重大突破,並帶動了相應産業變革的出現。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科技、能源科技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步催生新的業態和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改寫著人類生産生活的方式,同時重塑著世界競爭的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發,帶來了廣泛的經濟社會危機,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造成了極大衝擊。各國應對疫情、復蘇經濟的需求,促使不同領域、不同方向取得的科技進步和産業變革快速匯集,推動未來産業的發展。

為此,疫情暴發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和組織都在加速佈局未來産業,一方面紛紛出臺戰略計劃,規劃未來發展的重點産業領域;另一方面大力投入創新,力圖使技術創新和未來産業發展成為經濟復蘇和競爭力提升的持續動力。

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前瞻佈局未來産業,是我國實現高品質發展、培育經濟新動能、構建新的增長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佔據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關鍵。謀劃未來産業的發展,需要把握全球發展大勢,並了解我國現有基礎,進而統籌規劃、系統佈局。

各國抓緊佈局未來産業,搶佔競爭制高點

2020年以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就已開始了對未來産業的部署。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佈《美國將主導未來産業》報告,歐盟發佈《加強面向未來歐盟産業戰略價值鏈報告》,法國實施“未來工業計劃”和“未來投資計劃”,日本發佈《未來投資戰略2017》。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更是把發展未來産業視作恢複國家經濟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其加快戰略部署,加大支援力度,並呈現出四大趨勢。

一是聚焦數字、健康與低碳3個主要方向佈局未來産業。面對數字主權、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等全球共同挑戰,各國積極出臺産業戰略,在數字領域重點佈局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區塊鏈、網路安全和大數據;在健康領域聚焦生物技術、數字醫療、制藥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聚焦清潔能源、綠色交通。試圖依託顛覆性技術引領新的産業變革,解決當前與未來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是扶持技術創新,提供多元資金投入,引導企業面向未來産業轉型升級。歐盟《塑造歐洲數字未來》報告提出建立以數字解決方案為動力的歐洲社會,德國、法國等歐盟成員國通過戰略引導、資金投入和政策幫扶,大力支援企業的數字化和綠色轉型,通過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融合,促進傳統産業的數字化升級;英國政府鼓勵養老基金投資新興高科技企業;美國的“競爭法案”提議為半導體製造等高技術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補貼的組合政策。各國都在通過提供支援方案,建立新資助機制,出臺稅收、補貼、投資等優惠政策,給予企業全方位的支援。

三是技術主權與産業自主因疫情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帶來的産業鏈和供應鏈“掉鏈”問題使歐美國家試圖加強對戰略性高端産業的主導性和控制力。歐盟發佈《關鍵原材料彈性:尋求更安全和更可持續供應的路徑》,要求在燃料電池、風能、稀土、機器人原材料、3D列印等方面加強自主研發和原材料供應;美國提出《為生産半導體創造有力激勵措施》法案支援先進半導體在本土的研發和製造,各國都力圖通過加大“製造業回流”力度,提升本土生産能力,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

四是以新型研發和生産組織方式支援未來産業發展。未來産業是技術與技術、技術與産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和耦合,需要依靠前沿研究機構和企業等創新主體之間的充分互動。美國組建跨機構的量子研究中心和人工智慧研究所,建立從培訓、研發到産業化全鏈條的半導體先進製造研究院;德國、英國和法國也在建設産學研協同的清潔能源、未來醫學集群和園區,各國都在嘗試通過構建新型研發組織模式,適應未來産業的發展需求和速度。

著眼長遠和全局,統籌謀劃我國未來産業發展路徑

未來産業發展具有依託新科技、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拓展新空間的“四新”特點,我國在未來産業發展上具備世界第一的內需市場、相對豐富的未來應用場景、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和一定水準的新興技術實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關鍵核心技術、産業基礎能力上仍有差距,對未來産業的系統佈局也相對欠缺。

面對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而要前瞻謀劃未來産業、培育發展新動能,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格局中走出中國特色,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一是統籌謀劃、系統全面佈局,發揮優勢、聚焦重點。面對全球共同面臨的健康、能源、氣候等挑戰和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把握國際戰略選擇的共同點,抓住自身發展的優勢,面向新挑戰,在國家層面統籌規劃,重點發展量子資訊、未來網路、類腦智慧、生物基因技術、新能源與儲能、深海空天開發等具有一定技術基礎、有重大發展前景和需求的前沿科技領域,進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和未來需求的新業態。

二是促進産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從源頭增強産業鏈韌性和供應鏈彈性。在持續保障基礎研究、新興技術研發的前提下,針對“卡脖子”問題,以市場為牽引、政府為輔助,引導成立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創新聯合體,實現全産業鏈的協同攻關;協商確定必須實現自主可控的若干戰略性産業,加強上下游合作,借助國內基礎製造優勢、鞏固可利用的國際供應來源,構建完整可靠的生産供應體系。

三是前瞻新場景,制定統一的未來産業路線圖,培育新産業體系。前瞻人類未來生産生活情景,勾畫未來産業應用新場景,借助國內市場優勢,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和消費需求,選擇科技創新資源突出、産業基礎雄厚的地區,佈局先導示範區,實施産業跨界融合示範工程,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加速培育未來新産業。在國家已有的優勢創新集群區,每區域突出規劃1—2個重點培育産業,避免重復佈局。

四是打造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加大對未來産業關鍵技術的精準投入力度。未來産業幫助我們不斷突破科學認知極限和物理極限,同時也打破了創新主體間的界限。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技術新産業帶來的新發展需求,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帶動製造業等生産行業向智慧化、個性化升級,帶動生産關係與組織方式的轉變。同時,在關鍵領域建立分佈式的未來産業研究所、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和科學城等承載區,以研發模式的革新促進技術與産業的更大突破。

(責任編輯:王鳳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