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科創新機遇專場”引留“天下才”

時間:2021-11-18來源 : 湖北日報作者 : 李墨 東新才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

11月16日,在2021年華創會“光谷科創新機遇專場”,一批熟悉的光谷面孔,帶著另一個身份而來。現場觀眾驚訝發現:原來,這些炙手可熱的上市公司和科技領軍人物,不少都是華人華僑。

銳科鐳射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這天的另一個身份是湖北歐美同學會光谷分會會長、湖北省僑聯副主席。

一直埋頭研發北斗導航晶片的夢芯科技董事長韓紹偉,這天的另一個身份是湖北歐美同學會光谷分會副會長。

過去3年,銳科鐳射、明德生物、帝爾鐳射等光谷高科技企業紛紛上市,成為各自賽道的龍頭企業。它們,均是由華人華僑歸國創立。

作為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光谷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與常住外籍人員,已達1.9萬人。

“蕭何追韓信”的光谷決心

15年前的6月28日,也是在那一年的華創會上,光纖鐳射器國際權威專家閆大鵬,從美國飛抵武漢參會。求賢若渴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得知後,立刻將這位光纖鐳射器權威推薦給華工科技。

2006年的光谷,剛剛18歲。儘管光通信産業已經“站起來”,卻還沒有“強起來”,光纖鐳射器等許多關鍵核心技術,仍在被“卡脖子”。

閆大鵬和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初步約談後,當晚飛到北京,擬於次日返美。

在外出差的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聞訊飛回武漢。其時,閆大鵬正在從武漢飛向北京。

馬新強未出機場便調頭再飛北京,與閆大鵬徹夜長談。

“這讓我很感動。光谷企業家産業報國的想法説到了我的心坎上。”閆大鵬説,很多人在國外最多是高級打工仔,有這個技術,為什麼不回來報效祖國?

這段現代“蕭何追韓信”的故事,在光谷傳為美談,也拉開了光谷大規模引進海外高端人才的序幕。

2007年,閆大鵬從海外歸來,創立銳科鐳射。

2013年,銳科鐳射研發出首臺1萬瓦連續光纖鐳射器,結束了我國不能自主研發高功率光纖鐳射器的歷史。

2018年,銳科上市。次年,銳科鐳射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大關,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纖鐳射器研發製造企業,在全球擁有1600多家客戶,産品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儘管美國的光纖鐳射器品種更多,仍然引領全球,但現在,中國的工業鐳射器在跟跑多年後,終能與世界並跑。”

“新僑”增速居中部第一

帶著華爾街“光環”歸來的85後創業者全琎,是今年華創會上最具代表性的光谷“新僑”之一。

2007年,全琎從上海同濟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後,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博士,主要從事燃料電池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控制等開發。

隨後,他進入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華爾街標準普爾紐約全球總部任職,對全球新能源領域進行了5年專業研究。

“在美國學習工作的十年,讓我對全球新能源産業與技術的發展,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也時刻關注著國內新能源行業、特別是氫能行業的發展。”他説。

2017年,全琎回國創立武漢海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氫能技術産業化。

“我是武漢伢,選擇武漢固然有故土情結,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區域的産業、創新和人才等環境。”全琎説,光谷高校眾多,科研院所也多,人才儲備“水草豐沛”,企業很容易招聘研發人員。這裡還有大批海歸背景的留學生創業團隊,有校友和共同的圈子。

這次華創會上,全琎正式將公司簽約落戶光谷。今年,公司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萬元。

現場,博百歐生物、柔元科技、植仁健康、立科生物、巨安儲能等另外5個創業項目同步在光谷紮根,聚焦新能源、大健康等新興産業方向。這些海歸創業者,均畢業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華盛頓大學等全球知名學府。

截至目前,光谷已聚集了4名諾貝爾獎得主、68位中外院士。7000多個海外人才創業團隊,來自美國、德國、以色列、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僑增長速度位居中部地區第一。

“將科技報國的薪火接力傳承”

“華創會舉辦20年來,以閆大鵬、孫小蓉、陳莉莉等為代表的傑出華人華僑,創立了銳科鐳射、明德生物、帝爾鐳射、風脈能源、蘭丁醫學等一大批優秀企業,為光谷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潔表示,在這些榜樣的感召下,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僑”來到光谷,將科技報國的薪火接力傳承。“未來,這些星光將匯聚成星辰大海。”

當前,光谷正全力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重點打造“光芯屏端網”和生命健康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支撐創建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國光谷”才能真正邁向“世界光谷”。

武漢東湖高新區組織部副部長、招才局局長余季生介紹,為打造“天下谷”引“天下才”,並讓海歸人才留得住、發展好,光谷先後建設了武漢留學生創業園、矽谷小鎮等多個創業載體,堅持12年實施“3551光谷人才計劃”,出臺了“光谷人才11條”等一系列支援政策,同時開設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開展外籍高層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薦。

目前,武漢留創園共吸引了來自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業海歸近2000人,累計孵化留學生企業600余家。

“多年前,技術型高端海歸人才主要以高校背景居多,但在過去十年,産業驅動下的回流越來越明顯,光谷就是典型的晴雨錶。”外籍高層次人才、武漢聚華傳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傑認為,這與中國的創新崛起和高科技産業浪潮密不可分。

前來出席華創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黃維,是國際上最早從事聚合物發光二極體顯示研究的知名學者。

他説,在全球範圍內,柔性電子已成為科學技術前沿研究熱點,這是中國領跑全球的重要風口和機遇,光谷“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大有可為。“我熱切期待光谷成為‘柔性電子+’這個未來産業的前沿地區,也更堅定了我到武漢光谷發展的決心!”

今年,光谷在全國率先推行人才註冊制和動態積分制,面向全球開放式引才。申報者不限地域、時間,隨時隨地能線上註冊,了解並申請光谷人才政策。對於長年在海外的“海鷗人才”,甚至能以離岸人才的方式,與光谷進行空中創新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責任編輯:董天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