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經濟回歸常態仍面臨挑戰 長期應關注增長內生動力的培育

時間:2021-08-18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王一鳴

一、經濟逐步向常態化回歸,不平衡帶來挑戰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持續復蘇態勢。進入二季度,受基數較快抬升影響,各項經濟指標的同比增速高位回落,但環比增速和兩年平均增速仍處在合理區間。總體判斷,我國經濟正在從快速復蘇向常態化回歸過程中。同時,要全面客觀地看待經濟常態化進程。當前,全球疫情和經濟復蘇仍有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仍不平衡,基數效應減弱、訂單逆向回流和宏觀政策邊際調整,經濟增速將逐步放緩,前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風險逐步暴露,經濟回歸常態仍面臨挑戰。

第一,全球經濟走勢仍複雜嚴峻。今年二季度以來,隨著疫苗加快投放和接種率持續上升,加之主要經濟體保持政策刺激力度,全球經濟步入加快復蘇的軌道。國際機構普遍上調了對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已步入下半場。但疫情衝擊帶來的結構性影響和對全球經濟的創傷並未消除,全球復蘇仍面臨諸多挑戰。

全球通脹壓力上升。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鐵礦石、銅礦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全球經濟加快復蘇,需求恢復性增長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支撐;二是受疫情影響,供給還沒有完全恢復;三是流動性寬鬆,空前的財政刺激和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氾濫,增強了大宗商品金融屬性,推動價格大幅上升。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通脹水準短期上升已成事實,對我國輸入性影響已經顯現。

第二,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提前。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改善和通脹預期上升,美聯儲政策可能會逆向調整。6月17日,美聯儲議息會議決定上調超額準備金利率和隔夜逆回購利率各0.05個百分點,預示著寬鬆政策調整可能開始啟動。

第三,國內需求恢復仍然偏弱。在工業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國內消費和投資恢復仍然偏弱。今年前5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僅為4.3%,相較于2019年同期明顯偏低,特別是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5月份又有所回落。在國家預算內資金加快下達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仍然偏低,兩年平均增速僅有2.6%。製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為0.6%,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從下半年走勢看,消費恢復仍將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長情況,基礎設施投資將受到地方融資平臺償債壓力的制約,製造業投資在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企業利潤的情況下,可能也難有較快回升,增強內需動力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第四,外貿出口增勢可能會逐步回調。今年上半年,外貿出口超預期增長是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因素。以一季度為例,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2.2%,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因素。

第五,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經濟均衡恢復。前5個月,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5.9%,其中5月份上漲12.5%,這對企業生産成本形成較大影響。5月份PPI同比上漲9%,其中生産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2%,原油、鐵礦石、銅礦等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對中下游企業利潤形成明顯擠壓,中小微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大。這將帶來不同行業和大中小企業恢復的不平衡不同步。

第六,部分領域風險釋放壓力增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本付息壓力增大。債券違約有所增加,企業信用風險上升。中小金融機構資産重組及補充資本金壓力仍然很大。這些都需要予以關注。此外,受疫情和其他多重因素影響,部分行業供應鏈不穩定,比如晶片短缺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還在持續,甚至在向消費類電子領域蔓延。實現“雙碳”目標對經濟運作也帶來一些壓力,一些地方為完成降能耗指標,採取比較激進的措施,對高耗能企業實現限産或停産,首當其衝的是煤電行業,從趨勢看,煤電有可能從主體能源轉變為調峰能源。如果短期內調整力度過大,可能會帶來煤電生産的大幅下降,導致電力供應不穩定,部分地方還會出現電力緊張,影響到經濟穩定恢復和産業鏈穩定。因此,要處理好綠色轉型與穩增長的關係。

二、全年經濟增速前高後低,通脹水準總體可控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二季度同比增速會放緩到8%左右,兩年平均增速可能略高於一季度。下半年同比增速將繼續放緩,三季度同比增速會略高於6%,四季度可能低於6%,在5%-6%之間。三、四季度對應的兩年平均增速應該在5.5%-6%之間。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1年中期)預測全年經濟增長8.8%,還是可預期的。如果全年經濟增長8.8%,兩年平均增速就在5.5%左右,這與“十四五”時期的經濟潛在增長率基本匹配。

全年通脹水準總體可控。今年以來,我國PPI漲幅明顯上升,這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是分不開的。5月份PPI上漲9%,漲幅比4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但也要看到,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動力在逐步減弱:一是前期形成的低基數效應正在減弱;二是供應緊約束隨著疫情得到控制而逐步改善,産能恢復擴張使價格承壓;三是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將減弱流動性對價格上漲的推動。隨著輸入性壓力減弱,下半年PPI將逐步回落。目前CPI漲幅總體溫和,5月份上漲1.3%,前5個月累計上漲0.4%。CPI漲幅比較溫和主要受豬肉價格下降影響。如果剔除食品因素,PPI向CPI的傳導效應已有所顯現。從趨勢看,CPI短期內仍面臨上漲壓力,但漲幅是可控的,因為消費和投資需求還處在恢復過程中;國內工業品供給充裕,市場競爭比較充分,PPI價格向CPI的傳導相對有限。

三、短期促進經濟常態化,長期關注增長動力培育

在經濟常態化進程中,既要關注短期經濟恢復,也要關注長期增長動力的培育。

第一,為經濟常態化創造宏觀政策環境。我國需求恢復仍然偏弱,外貿增勢可能減弱,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還不足,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把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隨著經濟逐步回歸常態,宏觀政策常態化也是必然的,要把握好政策調整的節奏和力度,更加注重跨週期設計和調節,既有效應對短期問題,也為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留出政策空間。

第二,把握好內外部均衡的平衡。隨著美聯儲政策的可能變化,把握好內外部均衡的平衡更加重要。宏觀政策要堅持以我為主,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充分發揮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作用。要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審慎做好匯率風險管理,還要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提高對跨境資本流動的調控能力。

第三,更加注重培育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從趨勢看,即使今年底經濟轉向常態化,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壓力。隨著經濟總量基數擴大,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加快和勞動生産率增速放緩,潛在經濟增長水準會繼續放緩。在經濟轉向常態化後,培育新的增長動力至關重要。要進一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特別是要促進擴大消費需求,釋放內需市場潛力。更重要的是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在增強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提升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推進數字化和綠色轉型等方面持續發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為“十四五”時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創造條件。(作者:王一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曹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