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讓文化惠民更接地氣——青秀區巧用績效考核“指揮棒”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 2024-12-02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李靜 |責任編輯: 李鑫

“有了這個圖書館,我們借書、看書更方便了。”市民小彭高興地説。11月15日,青秀區圖書館廣園社區分館揭牌儀式在廣園社區服務中心一樓舉行。這是青秀區圖書館在城市開設的第九個分館。

青秀區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是青秀區推進城鄉文化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一項改革。近年來,青秀區進一步發揮綜合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以“人民滿意”為根本出發點,重實效、強實幹、抓落實,堅持以總分館制建設為抓手,在城市與社會力量合作打造了9個城市共用分館,在鄉鎮農村打造了4個鄉鎮文化站分館、37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支館,推動總館和分館上下聯通、資源共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富的圖書資源和優質的閱讀服務。

完善機制推動工作效能提升

“深化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改革的初衷,是希望延伸公共服務觸角,讓市民有更多元、更便捷的渠道享受公共文化服務。”青秀區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青秀區打造以城區文化館、圖書館為總館,企業社區和各鎮文化站為分館,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為支館的上下聯通的總分館制體系,各鎮文化站站長擔任分館館長、各村村級文化專管員擔任支館館長,設計製作統一的標識標牌。每年為各鎮分館下撥2萬元活動經費、配送1萬冊圖書,為各村支館下撥1萬元活動經費,開展分支館負責人集中業務培訓至少1次。據統計,2021至2022年,青秀區累計投入236萬元,配送圖書8萬冊,開展城鄉文藝團隊結對幫扶、文化志願者下鄉村業務指導400余次。先後組織轄區專業院團開展以革命現代戲、雜技、木偶劇目為主題的高品質文藝演出35場。推動城區總館的優勢資源下沉,真正實現總館和分支館互聯互通、共建共用。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活動

早上去圖書館看書,晚上到家附近的文化館跳舞,週末、節假日參加城區組織的各種文藝匯演……青秀區居民趙芬退休後的生活相當充實。

“要深化文圖總分館制改革,除了要建好一系列場館,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的文化産品供給讓市民樂在其中。”青秀區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行文圖總分館制改革的過程中,青秀區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通過不斷豐富産品內容、創新産品形式、打造特色産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壯族芭蕉香火龍舞是青秀區世代相傳的傳統民俗活動,已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各鎮芭蕉龍舞團隊與國內武漢漢陽高龍、湖南城步吊龍、雲南紅河州花腰龍、重慶銅梁龍及越南海防、泰國坤敬、馬來西亞怡保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龍隊同場競技、互相交流,促進青秀區傳統文化對外交流互鑒,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推動文化資源向農村基層傾斜,提升農村文藝團隊的業務水準,為村級服務中心支館提供人才基礎,青秀區文化館把城鄉團隊結對幫扶培訓列入每年扶持團隊的考評辦法中,平均2至3支城鄉團隊對口幫扶1支農村團隊,每年每支城鄉團隊根據幫扶需求深入農村至少完成10天的培訓任務。近兩年來,青秀區城鄉團隊開展結對幫扶培訓1000多個課時,城鄉幫扶創作反映脫貧攻堅題材的文藝作品10余個,為服務基層、服務農民、促進城鄉文化融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兩年來,青秀區組織、指導業餘文藝骨幹創作文藝精品,並選送作品參加廣西基層群眾文藝會演,榮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參加南寧市基層群眾文藝會演,榮獲二等獎7個、三等獎2個。

共同建設延伸公共文化服務觸角

嗩吶獨奏《好日子》、馬頭琴獨奏《神馬》、合奏曲《刀劍如夢》《最炫民族風》和《雲宮迅音》,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8月9日,青秀區公共文化進商圈系列活動暨市民藝術共用空間愛琴海城市廣場站揭牌儀式在愛琴海城市廣場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全民藝術共用課堂是青秀區文化館自2017年開始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品牌。近年來,全民藝術共用課堂始終以提升廣大城區居民藝術鑒賞力為目的,持續在各分館開展全民藝術共用課堂名家講座、週末朗誦會等活動。累計舉辦全民藝術共用課堂主題系列活動255場,惠及市民達5萬餘人次,真正實現了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便利、免費獲取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從2023年起,青秀區文化館升級打造了5個市民藝術共用空間,作為文化館“總分館制2.0版”,突破了藝術共用的館舍空間局限性,將生動豐富的藝術裝置和文化藝術活動融入開放式空間,以文化藝術推動商圈消費體驗升級,不斷豐富創新公共文化進商圈的服務內容供給,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持續在各分館和藝術共用空間開展全民藝術共用課堂名家講座、音樂沙龍、藝術培訓等活動。累計舉辦全民藝術普及主題系列活動700余場,惠及市民13萬餘人次。

青秀區圖書館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堅持無閉館日、零門檻對外開放,全面實行“免押金辦證”服務,2024年新增辦證近1000張,文獻借閱冊數約22萬冊次,服務群眾超18萬人次,線上資源瀏覽量約15萬次。堅持通過高品質、深內涵的閱讀活動,提升品牌形象,開展世界讀書日、書林大會等全民閱讀活動近300場次,參與群眾超5萬人次,掀起全民閱讀新熱潮。拓展數字化服務能力,重點打造特色館藏資源自建庫,整合微信端個性化服務和數字資源應用系統,完成10萬冊數字資源上架和數臺智慧設備數據的更新。積極探索跨界合作,聯合成立科普共建基地、國安書屋,開展華南“共讀半小時”、地鐵集章打卡等文旅融合活動,加強機關單位和社會力量間的功能融合。健全志願者服務機制,開展社會實踐、志願培訓10余場次,參與服務的志願者達800人次,服務時長超8500小時。聚焦媒體推廣,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媒體,發佈推廣視頻、圖文約260條,瀏覽量約30萬人次,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展示形成流量並抓住“留量”。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路,讓公共文化服務更精準、發揮的作用更大。”青秀區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李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