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南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

發佈時間: 2024-11-29 |來源: 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日報 |作者: 楊盛 |責任編輯: 李鑫

作為南寧歷史上首部“多規合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南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獲國務院批復,是南寧面向2035年的空間藍圖,是全市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修復的系統謀劃和全局安排。

南寧市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持續升級“中國綠城”。圖為蓬勃發展的鳳嶺片區。記者 黃維業 攝

11月28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市政府、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對《規劃》內容和特色以及如何進一步細化、實施進行解讀。

《規劃》的核心要點?

賦予南寧新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

根據國務院批復,南寧的城市性質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華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面向東盟開放門戶,通過強化服務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交往、産業合作、科技創新、服務貿易、交通物流等門戶功能,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戴繼鋒介紹,“華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對南寧發展前景的高度肯定和認可,也是對南寧未來發揮中心輻射帶動作用的要求和期許。《規劃》在進一步促進南寧深度融入華南地區發展大局,特別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緊密聯動,提升南寧在華南地區的重要節點作用上重點謀劃,助力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迴圈市場經營便利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定位是對南寧樞紐地位的充分肯定,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平陸運河建設給南寧帶來江海聯動樞紐重構新機遇,《規劃》系統謀劃區域交通格局,把握歷史機遇,努力將交通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優化水、陸、空樞紐和物流設施體系,支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國務院批復還要求,南寧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建設中國—東盟跨境産業融合發展合作區,高水準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引領北部灣城市群高品質發展,加強南寧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調,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如何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引領北部灣城市群高品質發展?《規劃》明確,以南寧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共建“南北欽防”、南寧—貴港、南寧—崇左三條城鎮發展軸,進一步強化向海、東融和向邊三大方向協同發展。通過構建互聯互通的高效立體交通網路,聯合打造跨境産業鏈供應鏈等,提升南寧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通過推動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水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等,加強南寧都市圈共建共治共用。

如何落實新的定位要求?

重點圍繞五個中心功能謀篇佈局

國務院批復賦予了南寧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強的城市功能,描繪了更好的發展藍圖。《規劃》重點圍繞國際交往、産業合作、科技創新、服務貿易、交通物流五個中心功能謀篇佈局,努力將南寧打造成為服務雙向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樞紐。

在國際交往方面,重點在東盟商務區和五象新區等區域,加強對全市國際會展、文化交流、體育賽事、國際醫療等方面的空間保障和品質提升,增強南寧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助力南寧建設成為服務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交往中心。

産業合作方面,依託“一體兩翼”産業空間格局,聚焦跨境産業鏈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環節,加強和東盟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的産業分工合作,助力南寧建設成為面向東盟的先進製造中心。

科技創新方面,要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創新合作。在五象新區南部,主動為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平臺預留優質發展空間。結合城市更新積極整合閒置低效的空間資源,形成多樣化、個性化的創新創業載體,助力南寧建設成為面向東盟的科技創新中心。

在服務貿易方面,依託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中國—東盟資訊港等開放平臺,提升五象新區總部經濟、現代金融、數字經濟等産業的發展能級;優化埌東—鳳嶺片區國際會展、現代商務功能;助力南寧建設成為面向東盟的服務貿易中心。

交通物流方面,高水準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平陸運河,規劃六大對外陸路運輸廊道,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沿邊臨港口岸的交通聯繫。充分保障空港、陸港、水港三大樞紐空間需求,打造覆蓋華南、面向東南亞的航空、客運和貨運樞紐,推動南寧港與廣西北部灣港聯動發展,助力南寧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面向東盟的交通物流中心。

未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什麼樣?

“一屏四片一帶一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除了城市性質等重點內容,南寧新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也備受矚目。《規劃》要求,構建北部生態屏障、四片農業發展區、邕江保護與發展帶、南寧都市區共同組成的“一屏四片一帶一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一屏四片一帶一區”內涵豐富,“北部生態屏障”和“四片農業發展區”穩固全市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本底;“邕江保護與發展帶”勾勒全市最具特色魅力的城鎮發展軸和生態保護軸;“南寧都市區”是引領廣西和北部灣城市群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引擎,這一總體佈局,為南寧市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瞭方向、注入了動力。

《規劃》明確,到2035年,南寧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707.0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602.25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3020.52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905.57平方千米以內。

《規劃》細化了全市130個鎮級行政區的主體功能,並在全域劃分了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5類分區,明確了不同鄉鎮、不同分區的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的主導方向,促進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國土空間體系。

在生態安全方面,細化提出全市生態保護格局,保護南寧市的北部生態屏障和邕江生態保護帶,提升大王灘、西津濕地公園等生態功能,維育10條市級生態廊道,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在糧食安全方面,圍繞數量、品質、生態,強化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優化“米袋子”糧食主産區、都市蔬菜保障區、特優高效農業示範區、大石山區生態種養示範區、都市休閒農業示範區、富硒農業六大類農業生産空間,穩固潯鬱平原農業主産區糧食生産安全。

人居環境品質如何提升?

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人民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群眾需求,對醫療、教育、養老、體育、文化、公園綠地等民生設施都進行了統籌安排,努力做到讓市民出門見綠、出行不堵、幼有所托、老有所依,持續升級“中國綠城”。

南寧將構建全齡友好、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通過規劃構建“市級—片區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文化、教育、醫療、社會福利、體育等重大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打造樂齡生活、兒童友好、活力共用的15分鐘生活圈。

打造山水融城、融入自然的藍綠空間網路。構建“一帶兩核一環多廊”山水城融合的開敞空間體系,保護“城市中的自然”,塑造“自然中的城市”。優化公園綠地體系,到2035年,中心城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2平方米。

南寧將優化中心城區路網結構,以大中運量軌道交通為骨架,建設綠色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此外還將統籌水利、能源、環境、安全等基礎設施空間佈局,提高城市安全韌性。(記者 楊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