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鋪就移民安置小區的幸福路——良慶區大塘鎮太安片區基層實踐基地奏響和諧發展移民新歌

發佈時間: 2024-10-11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楊盛 |責任編輯: 李鑫

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移民安置小區內,道路整潔、瓜果飄香……這裡,演繹著一個個人大代表幫助移民群眾奔向幸福生活的精彩故事,打造了南寧市人大常委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樣本。

代表在身邊履職零距離

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移民安置小區是良慶區“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項目,項目佔地118.5畝,目前共安置移民群眾230戶698人,並配套建設了村委行政辦公樓、籃球場、文化戲臺等基礎設施。

在建設安置小區時,良慶區人大常委會將人大代表聯絡站和基層立法聯繫點同步建設,通過“站點”建設架起政府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在太安片區基層實踐基地,“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標語醒目,人大代表聯絡站各項規章制度公示上墻,駐站人大代表的基本情況、履職記錄等相關資訊一覽無余。從産業發展到就業創業,從社區治理到道路交通,代表與群眾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找到問題癥結,商討解決方案,破解“急難愁盼”問題。

村民韋徵烈一家原來住在大石山區,搬到安置小區後,在人大代表和當地黨員幹部的幫助下,他漸漸融入了當地生活。“起初我只會種玉米,不懂得利用土地輪作套種。在人大代表的帶領下,我現在學會種水稻、甘蔗,還會養雞、養鴨,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很多。”韋徵烈説。

在建設安置小區的過程中,韋徵烈還學會了瓦工、木工等建造手藝,人大代表推薦他去務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家人搬來和我一起生活,住進了新樓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韋徵烈樂呵呵地説。

韋徵烈一家的生活變化是搬遷群眾過上幸福新生活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太安村那廖坡移民安置小區還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建立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移民群眾可持續增收。

辦好民生事幫扶情誼深

在安置小區建設初期,太安片區人大代表們就做出一個承諾:要帶領群眾共同發展。

考慮到移民群眾從外地來、年齡普遍較大、生産技能不高等實際情況,太安片區基層實踐基地召集村裏的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和部分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共同協商,以人大代表牽頭組成“移民幫扶小組”,幫助移民群眾擺脫困境。

大塘鎮人大代表、太安村村委副主任李業林把自家的水田無償給鄉親們耕種,把移民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踐行“共同發展”的承諾,辦好民生實事,帶領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安置小區居民倪永鳳回憶説,在代表們的幫助下,移民群眾學會了耕種技術和養殖技術,堅定了發展信心,紮下根來共同創造新生活。

為了進一步改善移民生活品質,太安片區基層實踐基地還定期舉辦母嬰、家政、裁縫等專業技能培訓,幫助群眾務工就業。

“人大代表積極與企業合作舉辦招聘會,為我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改善我們的生活。”安置小區居民蘭秋淇現在是村裏的文化專管員,一年前她參加太安片區基層實踐基地組織的技能培訓,通過考核後獲得該崗位,現在每月有2700元的收入。

民主到基層使命扛在肩

為了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太安片區基層實踐基地探索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下沉基層,在每個村小組設立議事廳,並建立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力求做到多方商議、公開結果、監督落實,保障“議而必決、決而必行”。

大塘鎮人大代表、太安村村委副主任陳軼介紹,太安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和基層立法聯繫點積極響應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要求,依託“人大代表進網格”“人大代表接待選民”等活動,在各坡設置11個網格化基層立法聯繫點和資訊採集點,人大代表可就近隨時進駐,群眾有事可到站點反映情況,拓寬了人大代表與選民見面的“主陣地”。

“每年人大代表收到來自選民群眾的大大小小意見建議超過100條。近幾年,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人大代表主動對接上級相關部門投入大量經費,紮實推進道路硬化、橋梁建設、水毀修復、水利設施、住房維修等項目建設,大幅提高了移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陳軼説。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大代表工作的動力和目標。太安片區人大代表們發揮基地功能優勢,在産業發展、社會治理、教育衛生、項目落實等重大事項和民生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共建共治共用美好家園。

“人大工作的主體是代表,我們就是要把代表的‘根’扎到群眾之中。”大塘鎮太安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潘世力表示,要調動人大代表的積極性,真正走到群眾身邊,當好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梁,不斷豐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太安片區的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記者 楊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