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地鐵:線網串聯民生與發展
地鐵是城市綜合實力和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標誌。2016年6月28日,南寧地鐵1號線東段開通試運營,南寧成為全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從此邁入“地鐵時代”。同年12月28日,南寧地鐵1號線全線開通試運營,實現了南寧人“一線牽東西,全城若比鄰”的美好夢想。
南寧地鐵從無到有,從“地鐵時代”到“地鐵換乘時代”,再跨入“地鐵線網時代”。一條條加速鋪展的地鐵線網構建了城市發展新格局,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讓市民的幸福感持續提升。
“地鐵時代”提升市民幸福感
2016年6月28日,南寧人圓了“地鐵夢”。南寧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運營一中心站長肖英文説,南寧地鐵1號線東段開通試運營那天,他和許許多多等候已久的市民一樣激動,因為自己也是南寧進入“地鐵時代”的見證者之一。
2015年,得知南寧地鐵1號線開始運營籌備,作為廣西人的肖英文放棄了在港鐵(深圳)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回來加入運營籌備隊伍,他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努力做好地鐵運營服務工作人員培訓工作。南寧地鐵1號線東段開通試運營那天,為了給乘客留下美好回憶,肖英文與同事們一起在佛子嶺站設置了留言墻供乘客打卡拍照,還精心準備了紀念品送給第一位進站的乘客,與乘客共同分享南寧進入“地鐵時代”的喜悅。
“坐著地鐵去上班”曾是不少南寧人的夢想。南寧地鐵1號線全線通車後,讓南寧東西兩端1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無論是上班還是節假日逛街,我首選的出行方式都是地鐵。”家住衡陽路的黃女士説,乘坐地鐵既不擔心堵車,也不怕日曬雨淋,還省了找車位的煩惱,幸福感滿滿。
目前,南寧市已開通運營地鐵線路5條,線路長度合計128.2公里,共104座車站。2016年6月28日至2024年9月13日,南寧軌道交通線網累計客運總量19.62億人次,線網單日客流量最高達176.87萬人次;列車運作圖兌現率及列車正點率均為99.99%。
技術創新啃下工程“硬骨頭”
“每當看著列車在隧道裏疾馳,我心裏有種説不出的自豪感。”南寧軌道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部長楊磊説,以技術創新“啃”下南寧地鐵修建中的“硬骨頭”,讓地鐵建設者特別驕傲。
修建地鐵需要大規模建設深大基坑,圓礫地層又是邕江兩岸大範圍分佈、地域性極強的強透水複雜地層。楊磊介紹,建設者們積極進行科研技術攻關,自主研發合適南寧地鐵1號線的施工技術。最終,形成了南寧強透水複雜地層地鐵深大基坑設計施工關鍵技術,有力保障了南寧地鐵1號線及後續線路的建設安全,該技術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南寧地鐵3號線青秀山站為超深明暗挖車站,埋深達64米,暗挖隧道群由13個洞室、37個轉換節點構成,規模形式均為國內罕見。楊磊表示,該項目位於青秀山風景區,車站位於富水半成岩地層中,項目建設難度大、風險高。建設者們積極探索創新,形成半成岩明暗挖超深地鐵車站綠色建造關鍵技術,在國內首次應用明暗挖結合車站立體交叉隧道群、偏壓超深基坑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首創半成岩集群深井降水工藝,構建了地鐵工程綠色建造體系,技術成果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隨著一項項創新技術的應用,一個個地鐵修建中的難題被攻破,建設目標如期實現。緊隨1號線的腳步,2017年12月,南寧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實現“十字合龍、雙線齊發”,南寧進入“換乘時代”;2019年6月,南寧地鐵3號線開通試運營,標誌著“換乘時代”升級為三線網路運營時代;2020年11月,南寧地鐵4號線首通段和南寧地鐵2號線東延線開通試運營,南寧地鐵實現“四線齊發、八方通達”新格局;2021年12月,南寧地鐵5號線開通試運營,首府軌道交通邁入智慧城軌新紀元。
向新而行運營服務更智慧
南寧地鐵5號線是南寧市首條全自動運作的地鐵線路,廣西大學站、小雞村站是該線路上試點建設的智慧車站。據南寧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辦公室主管馮建安介紹,廣西大學站、小雞村站利用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分析、AI和5G等技術,實現車站的可視化、協同化、整合化及智慧化管理。
馮建安説,通過安裝在車站公共區的高清攝像頭,結合AI演算法,智慧車站管理平臺可以實時監測站內如乘客摔倒、行李遺留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車站工作人員幫助乘客,優化出行環境。在智慧車站裏,乘客從購票、進站、乘車到出站,每個環節都提供了自助服務設施,同時引入AI大模型技術,全面打造資訊易查、指引清晰、換乘便利、運力協同的車站電子客服和資訊查詢系統,讓乘客出行更便捷。同時,借助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智慧車站管理平臺還能夠實時監控車站的各項運營指標,預測客流變化趨勢,動態調整客流控制策略,保障車站的平穩運作。
近期,南寧地鐵4號線車輛智慧運維上線,打通了交控智維繫統與車輛智慧運維繫統資訊通道,實現資訊互聯互通,在智慧化管理、智慧檢修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未來,南寧地鐵將持續深挖車輛智慧運維繫統潛能,依託智慧化平臺及現代化資訊技術,積極探索設備設施智慧化檢修的新思路,助力南寧市軌道交通事業高品質發展。
(記者 楊玲 實習生 覃紫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