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青秀區:以“文化+”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發佈時間: 2024-08-16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李靜 |責任編輯: 李鑫

今年以來,青秀區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挖掘和利用文化資源,通過“文化+旅遊”“文化+産品”“文化+項目”等方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青秀區立足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基礎等,打造“東盟之窗·魅力青秀”品牌,舉辦中國—東盟啊哩哩鄉村音樂市集、天下米粉大會、中國—東盟美食節等活動,在抖音、微網志等新媒體平臺登上熱搜榜,總瀏覽量超100萬人次;組織青秀區藝術團赴越南多市進行文藝演出,並與海防市吳權郡簽訂區郡友好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拓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以“廣西三月三”為契機,承辦第七屆南寧國際傳統舞龍邀請賽系列活動,參賽舞龍隊及多個民俗表演團隊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南湖公園舉行盛大的巡遊嘉年華活動,並走進青秀萬達、綠地中央廣場等商圈進行展示展演,累計接待遊客93.37萬人次。

“文化+産品”,展現民族文化魅力。青秀區現有壯族麒麟舞、壯族芭蕉香火龍舞等8個項目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南陽大鼓習俗、古岳壯族五色美食製作技藝等6個項目被列入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有茶藝傳承人覃聰聰等7個市級非遺傳承人。青秀區通過深入挖掘城區傳統文化資源,鼓勵各級非遺傳承人參與非遺文創的研發推廣工作,豐富城區特色文創産品種類。培植成立“壯衣工坊”,依託織錦、刺繡等壯族服飾製作技藝,推出品牌金壯錦,以“政府+企業+基地+農戶+市場”模式,採取邊培訓邊創收的方式,組織脫貧婦女參與技藝培訓,工坊推出的苗繡手提袋與壯方經絡槌産品累計銷售額達70余萬元。

“文化+項目”,促進民族團結。青秀區聚焦各族群眾需求,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傾斜,持續投入資金,實施村(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燈光球場等基層公共文體設施項目建設,目前全城區村(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城區、街道(鎮)、村(社區)三級文化設施網路日趨完備,在城區建立10個文化館、圖書館城市共用分館,在基層建立4個鄉鎮文化站分館、37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支館;聯合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在289上海天地、東盟盛天地、青秀萬達、柳沙體育公園落地廣西首批市民藝術共用空間,促進民俗藝術與街區、商圈深度融合,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記者 李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