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漢服愛好者相約獅山公園竹園 領略七夕浪漫
齊心協力拋香包。記者 宋延康 攝
七夕節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昨日下午,30多名漢服愛好者相約南寧獅山公園的竹園過七夕,體驗乞巧、賽巧、鬥巧等習俗,共品七夕鵲橋宴。
當天下午3時許,來自南寧各城區的30多名漢服愛好者來到獅山公園的竹園,開展每年一度的七夕活動。在品嘗了各自帶來的美食之後,一名小朋友身著書生裝為大家講述了七夕的習俗,他跟著家長一起來參加活動。活動組織者之一喳喳(網名)説,同袍的孩子一起參與傳統節日體驗是傳承,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認識傳統文化,喜歡穿著傳統的漢服。
七夕活動開設了有趣的競技項目,有投壺、拋香包和穿針引線等。據了解,投壺活動的文獻記載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左傳·昭公十二年》載:“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自戰國時期開始,投壺的禮節性開始減弱,而遊戲性逐漸加強。漢代的投壺是社會上層階級喜愛的休閒娛樂項目。現存于南陽漢畫像館的一塊投壺畫像石形象地描述了漢代的投壺情形。參與七夕活動的青年男女2人一組參與投壺競技,一根紅繩把他們的手“綁”在一起,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投中,投中者可獲得同袍自製的七夕香囊一個。那邊投壺正在緊張進行,這邊的拋香包也在歡樂中展開,同樣是各綁一隻手的遊戲,增加了難度的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穿針乞巧也是二人組合的遊戲,其中一人穿線,另一人拿穩插有七根針的蘿蔔,給同伴將細細的紅線從一排針眼中穿過。當兩人合力完成遊戲,現場響起了掌聲和歡呼聲。在古代,女孩子們都會在七夕晚上穿針引線,祈求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穿針乞巧的風俗在唐代已經流行,宋代更是盛極一時,每逢七夕,皇宮裏都要舉行乞巧盛會。
當天的七夕活動笑聲不斷,人們體驗、感受傳統習俗,樂在其中,豐富了傳統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記者 葉禎 實習生 黃佳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