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豐盈“科普之翼” 激發創新潛能——南寧多舉措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提檔升級

發佈時間: 2024-07-19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馮梓劍 朱明強 |責任編輯: 李鑫

暑期期間,南寧市科技館迎來參觀熱潮。圖為遊客參加科普活動。記者 黃維業 攝

在市區,人們在科技館沉浸式感受科技的力量和魅力;在鄉村,專家們把實用的知識送到田間地頭促進産業發展……今年以來,南寧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延展“科普之翼”,拉近公眾與科學的距離。

今年公佈的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南寧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14.6%,較2022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國總體水準,是廣西唯一超過全國總體水準的城市。

如何讓創新潛能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噴涌?打造科普陣地、培養全民科普意識……南寧市厚植科普土壤,把加強科普教育、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作為一項政府引導、全民參與的長期基礎工程,推動科普工作全面融入各項工作,市民科學素質的快速提升在潛移默化中集聚促進首府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磅薄力量。

豐富活動 持續建載體搭平臺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南寧市一直高度重視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中健全“黨的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工作機制,多措並舉開展科學知識普及,促進科學思想、科學意識、創新理念深入人心,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水準持續提升。

持續聚焦五大重點人群,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堅持建載體、搭平臺,全力推進全域科普生動開展。據統計,2023年全市開展“科普中國”“科普服務鄉村振興”等全域科普系列活動2400多場(期),科技培訓、報告500多場,科技諮詢1.5萬多人次,活動參與人數30多萬人次;新建3家科技小院,累計建成6家,覆蓋水稻、茶葉、水果、畜禽等當地農業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其中1家科技小院被中國農技協評為“最美科技小院”;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成功爭創國家級、自治區級優秀項目5個;累計建成94家企業科協,建成市級學會、協會47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79個。

拓寬渠道 大力建設科普陣地

“自己動手製作重力陀螺,認識重心的概念,實在太有意思了!”7月14日,一群小朋友在南寧市科技館裏參與“探秘重力平衡,尋找奇妙的重心”科普活動,並展開熱烈討論。

以市科技館為代表的科技類場館是南寧重要的科普基礎設施,在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工作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舉辦科普活動可以增強青少年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激發探索科學、追求科學的興趣。”市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精心打造南寧市“燎原計劃”科創研學活動特色品牌,活動已舉辦3屆,覆蓋學校360余所,開展活動近800場,惠及師生55萬餘人次。

近日,中國發明協會在市科技館設立“創新少年培育工程”首批省級工作站,帶動南寧開展創新少年培養工作,開展基於實踐探究和創新潛質開發的科技創新教育,持續探索青少年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從學校到科技館,從城市到鄉村,綠城科普陣地建設進入多元化發展、數量品質穩步提升的階段。目前,南寧已建成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6個、自治區級科普教育基地10個、市本級科普教育基地35個,拓寬了科普供給渠道,提高了科普供給效率。

奔向目標 實施七大重點工程

根據《南寧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到2025年,南寧市全民科學素質比例要超過15%。

面對目標,南寧如何持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除面向青少年、農民、産業工人、老年人、公務員和領導幹部等重點人群,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外,我們還將實施科學教育和培訓工程、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資訊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工程、應急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普隊伍建設工程、科普國際化交流工程等七大重點工程。”南寧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開展好全國科普日、綠城科普大行動、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題科普活動,不斷提升群眾參與科普活動的興趣,培育一批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精品科普活動品牌。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科普”的新途徑新載體,努力實現科普理念、科普內容、傳播方式、運作和運營模式創新。統籌推進各類科普場館、基地建設,營造全社會科普資源開放共用環境,進一步完善優化科普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推進科普資源高效利用,不斷提升科普公共服務實效,全力推動全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再上新臺階。(記者 馮梓劍 朱明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