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改革力度“看得見” 群眾關切“辦到底”——2023年度南寧市優秀改革創新案例掃描(下)

發佈時間: 2024-03-14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李鑫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在不斷升級。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有所思,我有所動;民有所願,我有所為。2023年,南寧市在貫徹落實好黨中央、自治區黨委改革決策部署的同時持續深化民生領域改革,就業、交通、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優秀改革創新案例不斷涌現,不斷夯實民生基石,紓解民生難題,增進人民福祉,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改革,奏響社會治理“和諧曲”

南寧市創新研發推出“碼上回家·預約小精靈”小程式,並選擇部分學校開展試點,實現家長接送學生車輛在校門口即停即走,有效破解學生家長駕駛私家車輛接送學生引發的校園周邊停車難、交通堵、秩序亂問題。找準問題癥結,摸清全市校園周邊每日私家車接送需求,南寧交警與市教育局、學校等加強聯動,在試點校園門前設置鏈條式接送停車帶,施劃護學專用停車位,並配建標誌標牌。實施應用“碼上回家·預約小精靈”小程式,建立“學生刷臉離校—移步至智慧分配停車帶—家長驅車抵達等待區—在App簽到預約—查收學生離校資訊—驅車前往指定停車帶接送”閉環服務,推動“車等人”轉為“人等車”模式,實現家長駕車接送學生全流程有序管理。試點以來,累計服務家長、學生30多萬人次,校園周邊擁堵指數下降54%,學校周邊維護交通秩序警力需求減少75%,違法停車發生率下降17%,交通事故率下降50%。“碼上回家·預約小精靈”小程式在2022年度“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國公安基層技術革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為化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過程中“執法難難執法”的矛盾,改變重執法、輕監管、輕服務的執法方式,南寧市探索出“重服務、優管理、嚴執法”的“631”説理式執法模式,即60%的問題通過服務方式解決,30%的問題通過管理方式解決,10%的問題通過執法方式解決,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違法違規行為。

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服務,建立事前預防、事中化解、事後回訪工作機制,採取普法宣傳、整改銷號、信用修復等措施,有效遏制違法問題新增。優化監管執法管理方式,對違法行為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讓矛盾更快、更有效地化解在初始階段。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完善重大行政執法案件集體討論、執法全過程記錄審核等制度,構建系統嚴密、運作高效的執法全流程、全要素監督管理體系。據統計,2023年,南寧市交通運輸違法違規案件降幅超40%,重點場所道路旅客運輸及執法類投訴舉報案件同比下降51%,交通運輸企業通報抄告次數下降32%。

邕寧區聚焦滿足城市治理精細化、居民利益訴求多元化的需求,創新推行“民呼我應快辦”服務工作法,構建群眾訴求收集、分類梳理、會商快辦、滿意評價等服務鏈條。通過進網格走訪入戶、定期召開民情懇談會、設立“民呼我應快辦”專窗和線上App、微信群等多措並舉暢通社情民意訴求渠道,收集群眾訴求;深入推進黨組織、專責人員、社會力量“三應”協同呼應機制,帶動多方力量齊抓共管;構建“日清日結—協同辦理—監督實辦”機制,著力打破條塊壁壘限制,多級聯動推動群眾訴求解決,全面推進“民呼我應快辦”標準化、規範化運作,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準。自2022年“民呼我應快辦”服務工作法推行以來,共收集群眾訴求清單1149份,兌現辦理1110份,群眾滿意率99.97%。

南寧市探索打造組織、機構編制、人事、財政四部門統一的“智慧人事”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機關事業單位人、編、財全週期融通管理,有效解決人事管理業務長期以來分散辦、分頭辦的問題。打破資訊孤島再造人事業務流程,實現四部門業務系統深度融合,數據資源整合共用、業務辦理“多門變一窗”。挖掘人事數據價值優化資源配置,在前瞻性決策、週期性配置、適應性管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深化人事管理聯動破解權力尋租,業務全部上線運作,實行全流程監管,實現資訊系統“管人”“管事”“管錢”一體化。平臺上線以來,四部門共用使用數據56.7萬條;辦理各類業務41614筆,覆蓋全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6301個、工作人員11.5萬人。

改革,繪就文旅融合新畫卷

南寧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非遺與文旅融合、與現代生活充分聯結。從制定政策、人才管理、落實經費等方面,建立完善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及縣(區)級四級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推動傳統節日活動轉型,推出“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等品牌活動,開展非遺活動校園行、社區行,激發非遺傳承活力。推動“非遺+基地”建設,拓展“非遺+文旅”體驗,打造形成那家一錦、壯美坊等非遺産品品牌。線上線下同步投放以非遺為主題的影視劇、紀錄片、宣傳片、舞臺劇等,開展非遺線上直播,擴大非遺宣傳覆蓋面。2023年,南寧市25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入選第九批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入選總數與累計項目總數均位居全區第一。

江南區積極創建亭洪路商文旅融合帶,將廣西民族劇院、江南萬達等10多處地標景點動態串聯,打通萬達、壯錦等四大商圈脈絡,促進商文旅消費提檔升級。將老城區城市更新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制定全域旅遊發展方案,成立黨政主要領導挂帥的重點工作先鋒隊,破除商文旅管理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局面;建成亭子碼頭、百益·上河城等一批特色項目,豐富夜遊、夜購、夜娛、夜讀等消費場景,吸引遊客線上、線下沉浸式體驗;拓寬亭洪路商文旅融合帶産業交叉延伸,實現業態功能疊加互補,推動商文旅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融合發展。

橫州市充分發揮“世界茉莉花都”的特色資源體量優勢,持續推進建設茉莉花産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統籌謀劃推動茉莉花産業發展,設立專項發展資金,引導全鏈條自主創新,建立“專家+工匠”人才庫,推動“産學研用”一體化,創建“龍頭企業+基地+花農”生産模式、“數字+産業”應用模式、“平臺+電商+特色農産品”銷售模式、“茉莉花+”農文康旅融合發展模式等,著力推動“小茉莉”做成“大産業”。橫州市茉莉花産量、産業規模多年穩居全國第一,連續蟬聯廣西最具價值農産品品牌,花農收入逐年攀高,以茉莉花為主體産業的石井村連續入選全國特色産業億元村,“好一朵橫州茉莉花”逐漸揚名。

改革,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

為著力破解脫貧群眾就業難問題,切實提高脫貧群眾就業品質,南寧市創新開展“服務企業用工促進農民增收”專項行動,突出抓好鄉村振興高品質就業服務、庭院經濟高品質發展、以工代賑、鄉村工匠培育等重點工作,著力以高位推動壓實“穩崗”、挖掘産業鏈條“拓崗”、創新帶農機制“增崗”、推動技能培訓“優崗”等“四崗”服務拓寬脫貧群眾就業增收渠道,實現脫貧群眾“務工規模”“務工時長”“務工收入”三個穩步提升。2023年全市脫貧人口務工規模28.8萬人,同比增長8.15%;脫貧人口跨省務工交通補助、縣域內穩定就業勞務補助宣傳覆蓋率100%,發放補助11.27萬人次。2023年全國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推進會在南寧市召開。

賓陽縣積極推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出臺一系列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文件,建立行業規範發展監督指導機制,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立足市場多元需求,探索推出了“糧食訂單+託管”“服務主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協會服務模式、股權型合作服務等多種模式,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産前、産中、産後多個環節,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試點以來,賓陽縣優質稻連續三年保持種植面積、單産、總産“三連漲”,20畝以上規模種糧大戶從600戶增長到1600余戶,糧食規模生産面積從5.6萬畝增長到20.36萬畝,農民種水稻每畝可增收約200元,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90.28%,位居南寧首位、廣西前列,水稻生産不斷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

上林縣聚焦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籌集困難、農村公路養護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為重要抓手,深化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體制改革。通過探索“資源開發+交通”融資模式,以資源換項目,推動礦産資源開發加工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協同發展。採取“政府主導、分級管理、市場運作”的管理方式,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和公路養護市場化,推進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運”一體化建設,建立健全“四好”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農村路網建設,促進“交通+産業”“交通+旅遊”融合發展。2023年上林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馬山縣積極借鑒浙江“千萬工程”先進經驗,成立集體資産運營平臺公司(也稱“強村公司”),通過“多村合作、整鎮組團、跨鎮抱團”,優化整合鄉鎮資金、資源、人力等要素,探索産業帶動、就業服務、工程承攬、資産經營、“飛地”發展等模式,破解村級集體經濟“零、小、散、弱”發展難題,以集約化、市場化運營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更優服務農村生産生活,推動村強民富同頻共振。2022年7月至今,全縣共成立強村公司11家,覆蓋11個鄉鎮,實施項目36個,帶動用工1.8萬人次。(記者 阮曉瑩 羅必敬 陽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