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以改革開新局 向改革要動力——2023年度南寧市優秀改革創新案例掃描(上)

發佈時間: 2024-03-13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李鑫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充分展示改革創新成果,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我市開展2023年度南寧市優秀改革創新案例評選,經過全市徵集、初評推薦、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等程式,確定“全鏈條佈局新能源電池産業搶佔産業發展新賽道”等20個案例為2023年度南寧市優秀改革創新案例。

一年一度的南寧市優秀改革創新案例評選,是南寧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樹牢改革思維,凝聚攻堅合力,切實以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的一個縮影。仔細梳理這20個案例,不難發現這些案例題材更加聚焦産業高品質發展,更加聚焦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更加聚焦科教振興、提振消費、改善民生,覆蓋全市各領域各層級,其中不少富有基層首創精神。這些案例充分展現了全市上下深入實施“改革攻堅提升年”,錨定發展堵點難點發力,重實效、強實幹、抓落實,持續改革攻堅的具體實踐。

創新求變 聚焦“內”“外”為高品質發展賦能

南寧市依託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和鋁精深加工等傳統産業優勢,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全鏈條佈局新能源電池産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重點産業,搶佔産業發展新賽道,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帶動傳統産業轉型、優勢産業升級。聚焦産業主攻方向,編制工業樹産業林佈局全景圖,建立重點産業鏈推進工作機制,制定加快新能源電池産業發展等政策,引導産業在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集聚。

實施新能源汽車産業垂直整合發展戰略,成功引進比亞迪等“鏈主”企業,按圖索驥引進龍電華鑫、多氟多等一批新能源電池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新能源産業加快集聚。2023年,新能源電池産業成為全市工業增長的最大動力,南寧成為全國新能源産業重要的集聚區,首次入圍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産業集聚度城市榜50強,位列第36位。2023年我市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9倍以上,鋰離子蓄電池出口同比增長72倍以上,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

南寧市抓住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的機遇,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中越跨境物流快速通道,不斷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創新建立區市高效聯動的中越物流快速通道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道運作政策體系;優化中越跨境物流樞紐功能,深化南寧空港、南寧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兩港一區”整合聯動,探索區域合作共建跨境物流基礎設施,常態化開行公鐵貨運班線;通過降本增效吸引貨源、積極引進重點物流企業參加南寧國際鐵路港物流運營組織、大力培育本地貨源等,努力形成“貨從南寧走”的常態;創新推出“公鐵雙模”跨境運輸監管和海關監管與鐵路安檢平行作業模式,陸路口岸通關效率明顯增強。目前,中越跨境公路12小時“廠到廠”運輸班線穩定運作,鐵路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班列規模、運量逐步擴大。2023年貨郵吞吐量189434噸,同比增長24.7%;國際貨郵吞吐量87281.9噸,同比增長19.5%。

南寧市政協首倡建立“共建北部灣城市群跨區域協商機制”,與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政協共建跨區域協商工作機制,共同加快推動海洋強區建設。協商活動由六市依次輪流承辦,並邀請自治區、各市有關部門、企業參與,實現跨市、跨行業領域等聯動協商。協商主題主要聚焦北部灣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産業發展佈局、生態環境保護、人文資源開發、交通物流等,2023年南寧市率先承辦跨區域協商,以“以平陸運河建設為契機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廣西六市産業協同發展”為主題,各市政協圍繞協商主題開展調研,形成了一批協商成果。各市共同建立協商成果轉化落實跟蹤機制,形成“協商議政—提出建議—跟蹤聯繫—改進提高”工作閉環。

南寧市高度重視盤活國有資産工作,組建資産盤活工作專班,健全資産盤活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盤活存量資産。強化國有資産確權登記,2023年實現國內首例軌道交通地下商業空間確權登記並取得不動産權證。多措並舉提升資産價值,把推進盤活存量和改擴建有機結合,整合低效閒置房産資源,撬動社會資本36.98億元參與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運營;完善“批而未供”土地及閒置用地盤活機制,累計處置批而未供土地4457公頃、閒置土地683.83公頃;引導國有企業盤活未出租物業面積44.72萬平方米。把盤活存量資産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結合起來,加強資源整合,加快關鍵業務重組,優化經營模式,提升國有企業籌融資能力。同時,建設“資産可視化管理平臺”,準確核算和動態反映資産配置、存量等情況,並依託管理平臺建設虛擬公物倉,建立資産共用公用機制,有效提高國有資産使用效益。2023年,南寧市累計通過盤活存量資産帶動投資及撬動融資超2000億元。

産教融合 為培育新質生産力築牢人力支撐

南寧市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共建廣西首個電子資訊産教融合基地——桂電南寧研究院,為首府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建立全方位支援保障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抓指導,組建專班深抓協調,出臺專案重抓保障,僅用5個月實現研究院如期開學。創新整建制引智育才機制,以桂電南寧研究院為紐帶批量“帶土移植”科研創新團隊和創新成果等資源要素,建成科研平臺18個、累計引進各類人才2300多人,通過研究生轉校培養、校企共建基地、選聘校外導師等方式,“厚土培植”産業急需人才,並提供“點菜式”畢業實習服務,輸送370多名研究生到130多家單位開展科研交流或實習。探索互動式合作賦能機制,暢通校企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合作研發,南寧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開展科研合作120余項,持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南寧市建立“提質培優”“産教融合”和“對外開放”工作機制,努力打造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合作區。深化職業教育內涵發展,在全區率先研究設立南寧市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專業設置隨産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産業發展水準。打造“産業+教育+智庫”立體模式,統籌在邕高職院校聯合企業、行業組織、科研機構等,打造一批産教融合實體化平臺;建設職業教育新型研究智庫,開展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研究、國際合作研究和政策諮詢服務。打好國際合作“三張牌”,支援職業院校開發國際化優質課程資源,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和合作辦學,探索建立中國(南寧)—東盟職業教育聯絡機制,在全區率先研究設立東盟國家職業教育留學生獎學金。2023年南寧市第三次入選“廣西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的市”,4所中職學校與東盟國家6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11所在邕高職院校入選自治區首批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特色項目建設單位,聯合越南等東盟七國建設産業現代工匠學院。

優化環境 創新機制為項目落地提供保障

南寧市改革項目策劃工作機制,成立項目策劃中心,組建項目策劃諮詢集團,建立項目策劃智庫,為項目策劃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撐;制定項目策劃前期工作經費管理辦法,提高前期經費使用效率。實施項目全生命週期資訊化管理,研發“項目為王”雲平臺,實現項目策劃、建設可視化調度。建立市領導聯繫服務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等機制,提級成立市重點辦,統籌項目推進實施,推動解決項目用地、用林、用能、資金等要素保障問題。同時,加快推動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構建“3+X”“標準地”控制性指標體系,創新“標準地”極簡審批模式,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2023年,全市策劃並實現新開工項目965個,總投資4465.75億元,策劃項目總投資轉換率超30%;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22.82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0.7%、27.6%。

南寧市建立企業“辦不成事”訴求直達快辦機制,構建集中受理、快速響應、高效辦理、跟蹤督辦、考核評價、改進提升的全過程閉環管理體系,解決企業急難愁盼。整合渠道集中受理涉企訴求,統籌“辦不成事兜底辦”訴求窗口、12345優化營商環境專線、“邕企訴求快辦”小程式等“一站一號一碼”,實現訴求直達通辦。建立問題快查快辦機制,限時辦理各類疑難問題,實行分片包乾、挂賬管理、動態銷號,通過“兩函”“兩會”提醒督辦、協調調度推動問題解決。完善回訪評價機制,開展清單式、嵌入式、下沉式深度回訪,形成實情反饋長效機制。強化監督保障,聚焦集中突出問題,補短板、補漏洞,通過個案辦理推動解決類案,用好提醒談話、通報曝光、追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2023年共解決企業訴求1027個,企業整體滿意率99.73%。

興寧區探索“新産業加速器+招商快速落地+廠房整合+投資基金”新模式。運營廣西南寧·興寧新産業加速器;建立招商快速落地機制,推動青海鹽業食用調味品加工項目20天內完成投資洽談到簽約落戶;建立“新項目+舊廠房”合作模式盤活廠房資源,為霓星電動車項目節省5—6個月廠房建設時間,實現項目落地至投産運營用時僅2個月;建立市場化産業投資基金引育優質項目,通過“投貸結合、投運分離、投成轉股”提高項目招引效率和風險管控能力,實現城區首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卓能10GWh新型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56天。2023年,興寧區三塘鎮上榜2023中國西部地區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名單,“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創新做法獲高度認可。(記者 阮曉瑩 羅必敬 陽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