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提質增效促發展 奮楫篤行啟新程——南寧市統戰工作亮點展示

發佈時間: 2024-03-11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李鑫

越往基層走,統戰工作的任務就越具體。近年來,為推動統戰工作在基層沉下去、實起來,南寧市統一戰線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著力推動基層統戰工作系統性重塑、高品質發展,凝聚起更為強大的向心力量。本報選取南寧市12個縣(市、區)統戰工作的部分亮點,展示新時代南寧統戰風采。 

橫州市

發揮統戰優勢 助推鄉村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統一戰線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用,橫州市積極引領統戰成員通過産業發展、智力支援、文化建設、公益慈善等多種途徑,踴躍投身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橫州市已實現民營企業結對幫扶脫貧村全覆蓋,有力促進茉莉花茶、甜玉米等優勢産業發展。其中,該市有130多家民營茉莉花茶企業,茉莉花種植面積13萬畝,帶動6.6萬脫貧人口穩定增收,橫州茉莉花産業帶農振興案例入選第三屆全球減貧優秀案例。

同時,橫州市引導商會和民營企業家參與捐資助學和興辦鄉村文體活動等公益事業,做好鄉賢統戰工作,鼓勵吸引鄉賢回鄉創業發展,有力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文創等産業發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推進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發展,成功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個、廣西民族特色村寨3個。 

上林縣

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促進旅遊産業發展

上林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獨特的民俗文化,持續深化“民族團結+旅遊”發展模式,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創新業態,將民族元素融入旅遊業態,助推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推進壯鄉大龍湖水上運動基地、東敢國際滑翔基地等項目建設,打造壯族老家民俗遊、紅色遊、生態遊等精品路線。成功承辦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馬術比賽、2023年“5·19中國旅遊日”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南寧市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大型活動,帶動壯家米酒、渡河公等民族特産及手工藝品成為旅遊産品爆款,帶動各族群眾增收。

擦亮品牌,積極打造達努節、盧於春社、龍母文化節、渡河公節等民俗節慶品牌。全域旅遊邁入新發展階段,截至目前,該縣成功申報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5個、中國傳統村落1個,鄉村旅遊、“石榴花開”民宿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上林糯米酒釀造技藝成功入選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進一步深化了民族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 

隆安縣

村裏來“顧問”發展增力量

近年來,隆安縣選聘42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擔任24個村“鄉村振興顧問”,發揮其智力和專業優勢實施産業幫扶,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推動鄉村振興添助力、增合力、強動力。

在“鄉村振興顧問”的牽線推動下,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對隆安縣愛華村等村進行村莊規劃設計,優化鄉村生産生活生態空間,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振興顧問”還抱團聯動,共同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徑,激發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活血”效能,努力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準。如“鄉村振興顧問”韓曉和譚昌益幫助該縣團結村整合各方資金,開展岜官屯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推進紅色鄉村旅遊發展。

在産業開發、技術指導等方面,“鄉村振興顧問”蘇秀清帶領公司創新實施“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返包管理有酬金、超産分成有獎金、村企合作享股金”的“五金”聯農益農富農做法,累計幫扶該縣10907戶42675人,每年為當地群眾增加收入1500多萬元。 

江南區

深挖民族文化底蘊 提升旅遊“煙火氣”

江南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挖掘“平話文化之鄉”深厚底蘊,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旅遊消費”融合發展新活力。

江南區圍繞民族團結“進景區”活動,在麻子畬紅色文化旅遊區打造非遺戲臺、非遺一條街、中國平話文化之鄉山歌展示傳承基地等多個項目;依託“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等活動,將壯劇、邕劇等的經典橋段和壯錦、剪紙等特色非遺代表性項目融入亭子商業廣場“亭子有戲”非遺戲曲生活市集;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氛圍提升工程,將特色民族文化符號和形象融入揚美古鎮、三江口、江南公園等景區;在亭子碼頭夜市、江南萬達星夜市集、海悅城無限星光夜市等融入特色民族民俗元素,提升夜間經濟文化內涵。

在旅遊消費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連續舉辦7屆“江南區平話文化旅遊節”,提升江南“煙火氣”,吸引人氣。2023年創新以“民族+潮流”的方式舉辦華流音樂節,吸引內外場觀演人數超13.5萬人次,拉動消費2205萬餘元,持續激發江南區文旅市場消費潛力。 

邕寧區

提升服務水準 優化發展環境

邕寧區在推動基層商會活力增強、服務民營企業水準提高、優化民企發展環境上下功夫,通過積極優化“六大服務平臺”,促進邕寧區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優化法律護航平臺。充分發揮“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障巡迴法庭”作用,持續深化公檢法協作,提升商會調解品質水準,夯實基層法律服務能力。

提升溝通服務平臺。籌備成立邕寧新興産業園區商會、邕寧區農業産業商會,通過商會牽線搭橋,促進園區與企業、農民與企業之間合作交流和共同發展。

完善校企合作平臺。持續深化轄區企業與轄區學校的溝通交流,高效銜接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服務經濟發展。

打造民族團結平臺。積極鼓勵基層商會參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創建夜市文化平臺。以“商會+社區”模式,結合民族文化,在那元社區打造那美味道美食街;在工業園區區域打造良信便民集市,同時開展政策宣講、務工資訊宣傳等。

用好清廉文化平臺。積極培育自治區、南寧市清廉民營企業建設標桿企業,並推廣經驗,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青秀區

深化統戰品牌建設 推動工作共融互促

青秀區以服務中心大局為方向、以深化統戰品牌建設為抓手,推動統戰工作高品質發展。

以“青秀同心”總品牌為引領,實現黨建工作與統戰工作共融互促、同頻共振。2023年,青秀區精心打造了“青山夜話”“青秀‘新’力量”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品牌,開展活動20余次。依託廣西萬益律師事務所“同心·法律工作室”,開展公益活動15場;依託同心·直播基地,舉辦新媒體課堂8期、電商直播帶貨公益培訓13場等。

積極培育全國、廣西“四好商會”。青秀區工商聯獲評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調查點工作先進基層單位、廣西“五好”標桿縣級工商聯。創新開展政企早茶會、“我為企業謀發展”等活動,服務企業760家。出臺處級領導幹部聯繫民營企業工作方案,69家民營企業被納入重點聯繫服務對象。

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培訓工作,與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簽訂協議,推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走深走實。建設“石榴紅”民族團結進步驛站,持續打造鳳嶺北社區“石榴籽工作法”、新竹社區“竹聲傾談”等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品牌。

創新聯誼方式,通過“祥雲會僑”線上平臺,邀請海外僑胞、僑領代表線上共敘鄉情、共話發展,吸引越來越多僑胞僑企帶著回報桑梓的熱忱來到城區投資興業。 

良慶區

以僑為“橋”賦能經濟發展

近年來,良慶區按照“基地平臺匯僑、多重優勢引僑、品牌活動聚僑”的工作思路,積極促進華僑要素回流,為賦能轄區經濟發展凝聚僑心、匯聚僑力。

良慶區保障“新僑聯誼基地”“新僑實踐創新交流基地”“僑商交流基地”規範化運營,線上依託“愛南寧APP”的“新僑之窗”應用程式拓寬服務渠道。舉辦“僑青匯”、“僑創大講堂”、僑商僑企交流會等活動,基地的影響力和輻射面不斷擴大。依託基地資源,運用“網際網路+新外貿+物流+金融”的模式助推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目前,基地多家入駐企業分別與孟加拉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集團公司達成跨境電商業務、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等,海內外溝通交流渠道持續拓寬。

良慶區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中國—東盟資訊港等為依託,築巢引鳳吸引僑資源。成功舉辦良慶區2023年海外僑商僑領、知名企業專場招商推介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名僑商僑領相聚良慶、共商合作。引進僑商企業南寧德濠智造谷項目落地良慶,借助僑資企業的影響力助力城區招商引資。 

賓陽縣

搭建交流平臺 服務民營經濟

隨著民營經濟地位作用日益凸顯,民營經濟人士隊伍不斷壯大,民營經濟統戰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賓陽縣以“搭平臺、促交流、共發展”理念,積極搭建商會交流發展平臺,通過建成南寧市首個縣級商會之家——賓陽縣商會商務中心,助推賓陽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依託該商會商務中心,賓陽縣打造服務“優”平臺、招商引資“媒”平臺、商會宣傳“e”平臺、商會培訓“新”平臺、異業聯盟“聯”平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助”平臺等六大特色平臺。通過這六大平臺,賓陽縣多次召開黨政領導為企紓困協調會,幫助解決民營企業生産發展問題,接待客商20多批次,引進項目15個。近年來,該縣有4名企業家獲評2022年度南寧市優秀民營企業家、1家企業獲評2023廣西民營企業製造業100強,賓陽縣獲評首批廣西民營經濟示範縣、賓陽縣黎塘鎮獲評首批廣西民營經濟示範鎮。 

馬山縣

民族團結手拉手 童心共畫同心圓

馬山縣把以壯族三聲部、壯族會鼓、壯族打扁擔為代表的“文化三寶”民族傳統文化體育項目引進校園,融入教學計劃,以多形式組織全縣各中小學校舉辦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體驗活動,組織開展青少年交流計劃,促進各族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進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近年來,馬山縣依託粵桂協作,通過“邀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開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福馬模式”。落實“粵桂·福馬同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合作框架協議,邀請深圳市福田區音樂采風團到馬山縣開展音樂采風及系列交流活動,與白山鎮城北小學共建“飛越彩虹福田·馬山壯族童聲合唱團”;組織合唱團赴深圳參加文化交流演出,開展系列交流活動,增進粵桂兩地各族青少年之間的情誼,促進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興寧區

完善工作機制 助企紓困解難

興寧區通過不斷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和服務舉措,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

興寧區開展“黨旗領航·誠信經營”品牌創建活動,積極創建“放心消費”單位,並建立朝陽商圈“大黨建工作聯盟”,主動延伸服務,將辦事窗口“搬”到企業“家門口”,切實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成立商會會員之家,加強基層商會建設,建立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民營企業訴求600余項,舉辦政金企融資對接會12場,幫助企業融資5.5億元,推動紓困惠企政策完善,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

清廉潤企,司法護企。開展“清風書香揚正氣·廉潔文化進民企”等活動,推動清廉民營企業建設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廣西萬里國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廣西富鳳農牧集團有限公司被選定為全區推進清廉民營企業建設觀摩交流活動實地觀摩點。深化“統一戰線+商會人民調解”模式和“族老”解紛機制,成功化解民營經濟領域矛盾3000多件。積極開展送法進企、法治體檢等“暖企服務”。引導民營企業強化經營風險管控,增強依法經營意識,營造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西鄉塘區

構建互嵌式社區 共用美好生活

西鄉塘區積極探索實踐“零距離”工作法,紮實推進互嵌式社區建設,全面構築守望相助和諧家園。

組織覆蓋“零距離”。建立健全“社區大黨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員服務站”四級社區民族工作網格體系,凝聚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的工作合力,為全面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優化提升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黨群溝通“零距離”。通過開展“百姓家事”大走訪,組建“三方辦”(社區、物業、小區業委會)、召開社區“三會”(黨群聯席會、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方式,收集各族群眾民情民意;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積極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為民服務“零距離”。聚力打造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等平臺,為轄區各族群眾提供便捷優質服務,將“群眾跑”轉變為“平臺辦”;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開設種類豐富的就業技能培訓課程,為各族群眾解決就業難問題;培育社區特色文化品牌,如中華中路社區、明秀南社區的“兩節一會”(文化藝術節、鄰里節、居民運動會)等。 

武鳴區

凝聚統戰力量 助力沃柑銷售

一果興百業,一果富一城。近年來,武鳴區積極發揮統戰力量,幫助武鳴區沃柑種植企業和農戶拓寬銷售渠道,助力武鳴沃柑暢銷全國。

武鳴區積極組織該城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以下簡稱“新聯會”)橘商仲介企業代表人士、僑界代表人士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轄區52家沃柑基地和600多戶沃柑種植農戶介紹外地橘商前來洽談採購沃柑,促進沃柑銷往全國各地2900多萬斤,銷售額5000多萬元。

直播帶貨是將産品快速銷往全國的途徑之一。僅2023年,武鳴區新聯會電商行業分會組織30多名網路直播員直播銷售沃柑,累計銷往全國各地900多萬斤,銷售額2000多萬元。此外,武鳴區組織南寧師範大學師生直播團隊到各鎮開展沃柑直播銷售實踐活動,帶動沃柑銷往全國各地6萬多斤。

為促進沃柑銷售,武鳴區與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兩地黨委統戰部還在武鳴區聯合掛牌成立“橘商(農)之家”南豐·武鳴統戰工作聯絡站,幫助協調解決武鳴沃柑有關摘收運輸、品牌包裝等問題10多個,為武鳴沃柑銷往全國各地做好服務。 

(記者 吳青華 古藝 巫建 韋覃 林小英 黎有華 白雪 郭超前 蔡欣薇 余萍 梁瓊方 寧玲日 張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