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面部署濕地保護八大主要任務 2030年前全區將新建濕地公園9處以上
南寧那考河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優美(資料圖)。記者 宋延康 攝
日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林業局印發《廣西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全面推動廣西濕地保護高品質發展。《規劃》明確了廣西濕地保護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保障措施,提出,2030年前全區將新建濕地公園9處以上,新認定自治區重要濕地25處,新增國家重要濕地10處、國際重要濕地5處。到2030年,全區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達47處,重要濕地達59處,濕地保護率提高到36%以上,全區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優勢明顯提升,山更綠、水更清、灘更凈、湖更美、灣更藍、海更碧。
濕地動植物資源豐富 是眾多候鳥越冬地停歇地
據統計,廣西濕地有13類,濕地總面積為918606.18公頃,濕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全區有已知濕地野生脊椎動物88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9種。廣西處於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是眾多候鳥的越冬地及停歇地,已知濕地鳥類185種。廣西魚類資源豐富,已知魚類609種(其中淡水魚類380種、海洋魚類229種)。
廣西濕地植物可分為兩棲植物、半濕生植物、濕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多種生態類型,目前共記錄濕地高等植物90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8種,包括中華水韭、水松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野生稻、海菜花、灌陽水車前、高雄茨藻、水蕨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廣西特有濕地植物有短喙狐尾藻、上林樓梯草、合苞挖耳草、貴港水蓑衣、靖西海菜花、出水海菜花、橙花水竹葉、廣西隱棒花、廣西裂果薯等9種。
濕地保護體系日趨完善 水環境保護合作成功實施
《規劃》全面部署八大主要任務,包括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加強濕地保護、推進濕地修復、開展濕地可持續利用示範、加強濕地科普宣教、加強能力建設、健全濕地保護機制、健全濕地保護支撐體系等方面。
濕地保護體系日趨完善。以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海洋公園等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全區現有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2處,國家濕地公園24處(含試點),國家海洋公園2處,建成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等一批城市濕地公園。濕地分級管理體系逐步建立,截至2021年,全區有國際重要濕地2處,自治區重要濕地34處。受各種形式保護的濕地面積309908.15公頃,濕地保護率33.7%。
實施濕地保護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廣西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區(百色、崇左、南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2.31億元,有效解決跨界水體和流域水環境污染問題。粵桂兩省區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成功實施,成為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的示範,區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建立。
新建濕地公園9處以上 打造濕地生態旅遊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廣西典型濕地生態狀況總體良好。珍稀物種以及候鳥遷徙、繁殖和越冬棲息地等得到有效保護,生態脆弱和濕地退化的生態狀況得到改善,逐步形成濱海、河流、庫塘等多種濕地類型的保護和恢復示範模式,對重要濕地生態保護和恢復起到較好的示範作用。國家濕地公園成為生態旅遊的網紅景點和打卡勝地,一批濕地公園和紅樹林濕地被列為生態研學或科普教育、教學、實習基地。北海濱海、荔浦荔江、龍勝龍脊梯田、南寧那考河等眾多濕地公園已成為傳播濕地生態文化和開展自然教育的主陣地,成為人民群眾共用的綠色空間。
《規劃》提出,2030年前全區將新建濕地公園9處以上,新認定自治區重要濕地25處,新增國家重要濕地10處、國際重要濕地5處。將全面推行林長制、河湖長制、灣長制,加強城市濕地管理和保護,加強珍稀瀕危動植物棲息地保護,推進小微濕地試點建設。將推動濕地賦能經濟發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濕地生態旅遊、運動康養和濕地農業生態産品品牌,加強宣教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濕地生態宣教形式。將加強濕地保護工作協調聯動,強化濕地法規政策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完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提升濕地資源監管能力。(記者 淩劍伊 張雷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