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縣做強種業“晶片” 賦能鄉村振興
近日,在馬山縣香格裏種養專業合作社興華基地,負責人卓鵬飛正觀察著作物的長勢,並不時翻看手機。
在他的手機裏,有一個名為“馬山種業振興工作群”的微信群組。這個由縣裏組建的技術交流群,既有制種專家、技術員,也有企業代表、種植戶。“只要我們在群裏一提出農業生産中遇到的問題,專家就會第一時間答疑解惑,如果線上解決不了,他們還會到府指導。”卓鵬飛説。
得益於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服務,去年馬山農業生産雖受到春旱、夏澇等不利影響,但興華基地的玉米制種仍喜獲豐收。興華基地玉米制種的豐收,是馬山縣種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2022年至今,全縣分別建成了雜交玉米、水稻制種高標準示範基地1萬多畝和6000多畝,打造了東盟優質雜交稻種出口示範基地、玉米制種出口示範基地等47個種業基地,玉米制種面積居廣西首位。
如何將種業做大做強,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是馬山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道必答題。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黨員幹部們將學到的工作方法運用到幹事創業中,不斷探索振興種業的新經驗、新做法。
在實踐摸索中,逐步構建起來的“基地+種業公司+強村公司(合作社)+新型農業主體(大戶)+農戶”發展模式,讓村集體、企業、農戶都嘗到了“甜頭”。截至目前,全縣幫扶就業車間、制種産業基地吸納用工達14.4萬人次,發放勞酬達1440萬元。78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強村公司入股1425萬元參與經營水稻、玉米制種基地,村級集體經濟累計獲得分紅收入141萬元,帶動培育強村公司11家。
種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是馬山縣將主題教育成果外化于行的積極舉措。
從搭建科創繁育種新平臺、建立種質資源庫、攻關推出優勢品種,到加強政策扶持引育種業公司、創新農業標準地供給建設種業基地、構建穩定聯農帶農機制,再到打造一批地方特色産業全産業鏈,推動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該縣發展種業的舉措不斷推陳出新,孕育出現代農業的新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馬山縣從數字化賦能和整合化服務發力,打造育繁推一體化全流程服務生態,為種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我們聚焦制種基地現代化提升、數字種業綜合監管實時化,推進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應用,打造整合智慧農業雲平臺,以提升基地管理實效。”馬山現代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執行主任藍苡山介紹。
馬山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結合自身實際,該縣找準資源和生態稟賦比較優勢,選準“種業賽道”,構建以種業為驅動,聯動地方特色産業良性迴圈發展的新型産業生態,有效促進農村産業齊頭並進、深度融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 賓藝苑 韋紅蓮 韋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