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南寧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舉全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 2023-12-29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李鑫

金秋時節,賓陽縣古辣鎮稻香四溢,鄉風和美。記者葉子榕攝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工程,要落實規劃、紮實推進。

今年以來,南寧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當作一項必須抓緊抓好的政治責任、政治任務,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目標,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多措並舉 紮實做好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

2023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抓好防止返貧監測,落實幫扶措施,進一步增強內生動力,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12月15日前後,南寧氣溫驟降,寒氣逼人。南寧市迅速組織村“兩委”成員、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等力量,對脫貧群眾、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留守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進行走訪,重點排查安全隱患,及時解決取暖難題,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今年以來,南寧市發揮各級防返貧監測優勢,多舉措將預防手段做細做實,提高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的即時性、精準性、有效性,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築牢底線。

南寧市在落實防返貧監測“主動預警、及時干預”工作機制上創新方式方法,通過業務關聯部門互動、數據交換共用等方式,全面分析重點監測人群收支狀況及各類保障情況,以動態化管理獲得精準數據並及時預警。截至目前,全國防止返貧監測資訊系統中,全市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163684戶614909人,其中監測對象17071戶56664人(1869戶7064人為年度新納監測對象戶),已消除風險10432戶36981人。截至11月30日,南寧市專項防貧基金累計支付1147.28萬元,救助1463人次。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防返貧監測數據品質保持全區前列。

對需要幫扶的對象,南寧市及時採取干預措施,按規定提供教育、醫療、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購買社會服務、公益崗位、防貧基金資助等全方位保障。目前,全市有農村低保對象9.08萬戶22.44萬人、農村特困人員2.715萬人,累計發放農村特困人員供養補助34.24萬人次28455.38萬元、發放臨時救助5826人次1517.39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43.85萬人次17571.24萬元。

同時,紮實推進社會幫扶。截至11月30日,全市工商聯繫統有2000多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與430個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簽約結對共建,通過産業幫扶、就業幫扶、消費幫扶及公益捐贈等形式開展幫扶工作。“萬企興萬村”行動臺賬數據統計顯示,全市“興村”項目總數2654個,“興村”總數846個。其中投資經營類項目方面,“興村”項目數298個,“興村”數201個,計劃投資總額69億元,企業累計實際到位資金29.8億元;公益捐贈類項目方面,“興村”項目數2356個,“興村”數685個,捐款捐物總額5700多萬元。

南寧市穩步推進新階段的粵桂東西部協作工作,創新協作模式,促進穩崗就業,增強鄉村振興的“源動力”。截至目前,南寧市轉移到廣東省就業農村勞動力25984人,其中脫貧勞動力9177人,新增引導落地投産企業34家,實際到位投資額21.26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2372人,其中脫貧人數816人。援建幫扶車間21個,共吸納農村勞動力256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979人。2023年投入廣東幫扶財政資金14246萬元,開展粵桂協作項目35個。

打“特色牌” 完善“6+6”鄉村振興全産業鏈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先行。

在青秀區劉圩鎮晟發現代設施蔬菜基地,一座座整齊排列的現代設施農業大棚映入眼簾,辣椒品種試驗大棚內的青翠枝丫上挂著嫩綠的小辣椒。廣西南寧晟發設施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冠明告訴記者,基地選育了黃瓜、辣椒、番茄等20余個品種進行試種,試驗篩選出最適合南寧氣候特點的品種。該項目是南寧市青秀區與山東壽光農發集團重點合作項目,計劃在A區建設45個大棚,目前有20個大棚正在搭建中。

打好“特色牌”,念好“産業經”。近年來,首府沃野之上,像這樣現代化、産業化的種植基地正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如今,南寧市進一步推動“6+6”鄉村振興全産業鏈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建成廣西沃柑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項目15個、廣西三黃雞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項目30個,分別通過驗收13個、29個。隆安縣那桐鎮火龍果基地獲評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賓陽縣古辣鎮(古辣香米)、隆安縣那桐鎮(火龍果)通過首批國家農業産業強鎮認定,“橫州市:全産業鏈數字化打造茉莉花特色産業品牌”是廣西唯一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的優秀案例。

同時,大力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帶動脫貧群眾增收機制。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成6個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截至11月30日,全市累計發放産業以獎代補資金約2.8億元,受益脫貧戶(含監測戶)約9.41萬戶。

此外,南寧市還為特色農産品銷售“支招”,加大消費幫扶力度。“我們用好粵桂協作機制,開展‘圳品’認證,打造‘深圳農場’和‘供深基地’,搭建中國—東盟資訊港農産品産銷供應鏈數據平臺,突出培育冷鏈物流經營主體,多渠道推動農産品‘上行’。”南寧市粵桂辦副主任陳浩説。

南寧市積極舉辦“供銷大集”活動,今年以來,實現銷售金額2154.4萬元;上林、馬山、隆安縣入駐“832平臺”企業180家,實現銷售額14249.85萬元;“供銷優品”平臺入駐商戶68家,實現銷售額214.8萬元。

就近就業 帶動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增收

讓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穩就業、有收入和發展可持續,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保障。南寧市堅持用發展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低收入人口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90後”馬山青年藍燚是當地農民墻繪團隊的一員,有一天能靠墻繪賺錢生活,這是他之前不敢想的。每當有墻繪任務時,他心中懷揣著繪有山清水秀、房屋林立、墻白瓦青、孩童嬉戲的美麗鄉村藍圖,騎著摩托車去縣城跟師父韋兆科會合,然後一起將心中藍圖畫出來,裝扮美麗鄉村。

“政府以工代賑的政策,給了我們手藝人在‘家門口’工作的機會,讓我的生活有了盼頭,還可以此來養家糊口。”在韋兆科的指導下,藍燚的墻繪技術得到提升,很快就可以獨當一面,成為墻繪團隊的得力幹將。

“剛開始,墻繪的工作很少,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開展,我們就越來越忙,如今月收入有6000元左右。”藍燚開心地説,“在繪畫之餘,我還積極參加培訓,考了全國通用的特種作業操作證,可以開展高壓電工作業,賺錢的技能更強了,口袋也越來越鼓了。”

南寧市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以工代賑工作,在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同時,直接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增收。南寧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潘耿華介紹:“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繼續支援脫貧地區在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時廣泛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加強對農村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就業崗位安置就業。”

一人就業,全家有奔頭。南寧市通過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促就近就業等,支援脫貧人口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截至目前,全市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就業25445人;全市實有運營就業幫扶車間313家,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5214人;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外出務工287977人,完成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任務的108.15%。

同時,落實包點工作責任制,切實提高易地搬遷安置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截至11月30日,全市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搬遷戶共14800戶31218人,實現就業31199人,就業率99.94%,實現“一戶至少一人就業”。深入實施易地搬遷勞動力實現靈活就業的“小梁送工”就業模式,累計組織送工294批次1.99萬人次。

今年,全國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推進會在南寧舉行,對我市穩崗就業工作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扮靚鄉村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南寧市在築牢鄉村産業根基的同時,在扮靚鄉村“顏值”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上下功夫,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被大山環繞的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是脫貧村,過去大多數村民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誰都不曾想到,全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選擇落戶於此,帶來了以攀岩運動為核心的新産業。如今,羊山村已開發出22面岩壁、553條攀岩線路、6條登山棧道、9個攀岩平臺、2條飛拉達大眾攀岩線路等,吸引國內外攀岩愛好者慕名而來。

村莊因攀岩運動的發展而“重生”。記者在羊山村三甲屯看到,河岸邊建起了步道連廊、木橋,硬化路通向家家戶戶。環境好了,人氣就高了。在政府的引導下,羊山村鼓勵社會資本發展體育旅遊,加快招商引資,引入精品民宿,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村裏依託山林、溪水、田野等自然生態基底,串聯城鄉自然、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通過連接周邊的弄拉風景區、農家樂等,形成網狀串聯型的綠道結構,成為遊客攀岩、跑步與騎行的熱門選擇。羊山村沿線設有驛站、景觀平臺、通道、坐凳等,提升了該村參與健身休閒活動的人流量,綠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銀山”。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成功入選2023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現在村裏環境好了,我們靠著攀岩基地過上了穩定的好日子。”攀岩基地的安全員梁方玲説,根據接待遊客的需要和預約量,靈活安排工作時間,不僅有時間陪伴家人,每月還有3000元收入。對於梁方玲來説,“工作地點離家800米”,這800米是他幸福生活的保障。

今年以來,南寧市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因地制宜、逐個規劃,分批推進、量力而行,持續改善農村環境,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運維監管,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提升農村生活環境治理水準。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完成143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2.6%;運用農村污染治理綜合管理平臺對1189個項目進行監督管理,上傳運維巡檢記錄33152條;自治區下達南寧市的40個農村生活垃圾轉運設施項目(2022—2023年)已全部竣工驗收。

如今,全市上下舉全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繪就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

(記者 阮曉瑩 黎莉 易祎婧 陳家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