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添秀色 逐“綠”繪藍圖——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
南湖公園與“南寧藍”相映襯,一幅清朗怡人的自然生態畫卷徐徐展開。記者 黃維業 攝
那考河畔,藍天白雲與悠悠芳草,相互映襯;生態濕地,水鳥翩躚與碧波盪漾,鋪展畫卷;工業園區,綠色能源與傳統産業,向“綠”前行……冬季的綠城南寧,綠色發展勢頭十足。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南寧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首府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探索出守“綠”塑生態、逐“綠”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以“綠”為底 繪就生態畫卷
從高空俯瞰,那考河濕地公園五彩斑斕的花海,仿佛畫家在城市裏打翻了調色盤;河流蜿蜒曲折,白鷺、水鴨等在翠綠草間安了家。
“良好的水生態是宜居城市的點睛之筆。”居民王夢雪説起那考河水質的改善不禁感慨道,“現在我們特別喜歡來這裡,在河邊走上幾圈就是一種享受。”
昔日的黑臭水溝如今成了“城市生態客廳”。今年,那考河入選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在整治那考河過程中,以“全流域治理”和“海綿城市”相結合的治水理念,統籌做好生態修復和控源截污“加減法”,實現了流域高品質綠色發展。
治一條河,凈全域水。南寧市在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做法,蹚出了水環境治理的“南寧經驗”。在那考河流域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帶動下,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朝陽溪等城市內河“化繭成蝶”,重煥生機。全市還嚴格落實“三級”河長巡河制度,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原有的38段黑臭水體水質達標率100%。
南寧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做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減法”,大氣、水、土壤環境品質持續穩中向好。
——看水質,從控源截污到碧水長流。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保持“Ⅱ類水入境、Ⅱ類水出境”。市、縣兩級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看氣質,從攻堅向“藍”到“藍天常駐”。今年1—11月,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9.1%,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6位,省會城市排名第6位。
——看土壤,從守“土”有責到“無廢城市”。全市農用地安全利用進度任務完成率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農業面源污染等治理水準得到提升,全市51條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治理46條,工作成效得到國家肯定,南寧市成功承辦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現場觀摩會並在會上作典型經驗交流發言。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從57噸/日提升至115噸/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4250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1700噸/日。
逐“綠”而行 壯大生態經濟
綠色,不僅是生態優勢,也是經濟紅利。近年來,南寧逐“綠”而行,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綠色顏值”和“金色産值”雙豐收。
産業要“綠”。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南寧一方面推進傳統産業調整産品結構、提高産業技術等級、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引導企業在工藝上整合産品生産、能源轉換、廢棄物再利用等多種功能,全面推廣精密化、輕量化、綠色化等先進製造技術。另一方面不斷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步伐,開闢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新賽道,通過引進比亞迪等“鏈主”,吸引一批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地,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增減之間”讓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強筋壯骨”。
綠色能源“風生水起”,傳統産業“騰籠換鳥”,節能技改“盤活資源”。全市引導、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製造體系示範創建工作。目前,南寧市有19家綠色工廠、3家綠色工業園區進入國家級綠色製造體系名單,其中擁有的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居全區首位;有31家綠色工廠、3家綠色工業園區、18家企業的45種綠色設計産品進入自治區級綠色製造體系名單,其中綠色工廠和綠色設計産品數量居全區首位。
發展向“新”向“綠”、追“輕”逐“鏈”,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産業,正在綠城大地加速成長。全市累計組織策劃生態環保類項目12個,總投資37.19億元;簽約節能環保産業鏈招商項目5個,總投資58.02億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端牢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南寧從生態裏“掘金”,讓好山好水有“顏”更有“值”。
馬山縣把體育元素融入自然美景中,在大石山中開發野外攀岩、戶外徒步、洞穴探險、露營垂釣等旅遊項目,並在周邊發展民宿、農産品、手工藝品等産業,實現了“在石頭上發家”的願望。
在隆安縣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依靠植物補光燈,火龍果個頭更大、果實更甜、産量更高,一個個“有料”的火龍果,成為當地人的“錢袋子”。
美麗南方OK哥農家樂負責人梁永秀將一排低矮民房翻新搞起了鄉村旅遊,優美的田園風光、濃郁的鄉村體驗引得客流不斷。“‘生態飯’的味道真香,拿金子我都不換。”梁永秀説。
從生態底色到發展成色,再到轉型亮色,新時代南寧綠色低碳轉型路子越走越寬。
擁“綠”入懷 共用生態成果
綠色深沉地浸潤著城市裏的人們。清晨和傍晚,在一條條環湖健康綠道和健身休閒步道上,人們鍛鍊的身影隨處可見。
以人民為中心,讓廣大群眾共用綠色發展成果。我市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打造宜居宜業的綠色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衣食住行,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的“綠色選擇”。
早起出門,搭乘地鐵……工作一整日,市民韋玥的上班通勤方式依舊選擇公共交通。“從地鐵站出來,步行5分鐘就能到公司,十分方便。”
綠色公交、綠色出租、共用自行車,更多節能低碳的交通方式,不斷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推動“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發展,綠色交通“串聯”市民通勤“全過程”;軌道交通接駁公交率達100%,綠色出行比例達80.28%,成為全區唯一一個全國綠色出行創建達標城市……市民的選擇是對綠色出行最真切的回應。
把街頭當景點,把城市變景區。南寧見縫插綠、見縫布景,進一步拓寬綠化空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人在景中”已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16377.74公頃,城市綠地率37.01%,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21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43.03%,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91.37%。
“出則繁華,入則自然。這是遍佈市區的公園和口袋公園給人們帶來的享受。”市民余澤華説,這些公園四季有景,各具特色,像一座座“天然氧吧”,滿足了市民親綠、親水、休閒、觀光等多樣化需求。
“一邊是百姓居所,一邊是綠化公園,在這裡散步,精氣神特別足。”每天到點燈山公園打卡,成了隆安縣震東社區居民陸義國的健身“必修課”。
點燈山原本是座採石場,粗放式開採給山體留下無法抹除的“疤痕”。從2018年起,南寧通過實施點燈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運用修復手段,不僅清除了山體危岩,還建成了一座園林景觀公園。
點燈山的成功修復開啟了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幕。截至目前,23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順利完工。
精細治理,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的“綠色新風”。
南寧市把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全面融入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文明創建等領域,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成效初顯。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變著市民的生活習慣,逐漸成為城市的新風尚,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
大飯館小餐廳裏“光碟行動”正在火熱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教育播撒文明種子,加強節水技改推動各行業節水減排,駕駛新能源汽車穿街過巷……如今,“綠色低碳”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征程上,南寧市將牢記囑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用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記者 楊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