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山海有情 南寧有戲

發佈時間: 2023-12-11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莫俊 |責任編輯: 李鑫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2013年,一粒飽含中國與東盟文化友誼的種子在邕城播下,首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由此正式拉開帷幕。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十年來,隨著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從落地生根到茁壯生長、枝繁葉茂,中國與東盟絢麗多姿的戲劇文化薈萃邕城、綻放光彩,逐步成為南寧乃至廣西重要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和享譽國內及東南亞戲劇界的藝術盛會,成為助推“一帶一路”文化先行建設、探索“和而不同、共繪大美”國際文化交流新模式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範例,助力“南寧渠道”提質升級。

以戲為媒,連通東盟。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緣相鄰、文化相通,友好關係源遠流長。戲劇藝術是南寧開展“一帶一路”文化合作的重要著力點。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城市,從2013年起,南寧市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舉辦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山海有情,南寧有戲。歷屆戲劇周以文化尊重、多邊交流為理念,以多元共匯大美為目標,以戲劇等文化藝術為紐帶,來自國內、東盟各國的藝術院團在同一平臺展示和交流各國的文化藝術、非遺保護、藝術教育等,搭建了中國與東盟藝術院團相聚南寧的交流平臺,共同探索“和而不同、共繪大美”的國際文化交流新模式。

以心相交,成其久遠。戲劇的魅力是無窮的,有助於搭建溝通心靈的友誼之橋;戲劇在觀眾心靈中所激蕩出的,是最絢麗、最潔凈的浪花。戲劇周不僅限于“演”,還拓寬了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模式和范型,以“4+1”的創新模式構建活動板塊,即“演(演出)、研(研討)、展(展覽)、賽(競賽)+大聯歡”,形成表演實踐與理論研討相結合、競賽與友誼並進的運作新格局。創新的運作模式有效拓寬了交流合作的空間與深度,突出展示南寧市緊跟新時代步伐,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瀾湄合作等,與東盟共挽,與大灣區相融,推動文明互鑒、融合發展、合作共贏,著力打造成為一扇文化展示、交流、合作的窗口。

以走促親,同道相益。依託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平臺,南寧市打造“以走促親”對外文化交流品牌,開展“文化走親東盟行”活動,將文化“請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構建對外交流新格局。近年來,“文化走親東盟行”演出團走進泰國、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寮國、緬甸等東盟國家,除獻上精彩的粵劇、邕劇精彩劇目外,還送去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美術等各門類非遺專題展。相近相通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也讓東盟國家民眾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文化走親東盟行”活動在連接中國與東盟大眾之間發揮出了“心橋”作用。

以文聚力,行篤致遠。戲劇周發起建立“中國—東盟戲劇合作交流機制”和“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合作交流機制”,兩大合作交流機制分別有國內外成員單位92家和40家,實現了中國與東盟在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常態化交流與合作,迄今已成功開展交流活動100多場次。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還與東盟各國開展文化藝術研究,出版《東南亞戲劇概觀》,這是我國國內研究東南亞戲劇的開山之作,2020年獲第十六屆廣西社會科學成果獎。此外,還與泰國藝術發展大學、緬甸戲劇組織、越南國家嘥劇院等單位合作編寫《中國—東盟戲劇劇本互譯叢書》等,實現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加深了對彼此文化的理解,推動了東方戲劇的研究與構建。(記者 莫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