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絲路戲海 多元共匯大美——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精彩紛呈
動靜結合神韻豐富
泰國孔劇《追金鹿》帶著觀眾進入“泰國時間”
泰國孔劇《追金鹿》《泰國傳統舞蹈》專場演齣劇照。記者 葉子榕 攝
12月7日晚,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之泰國孔劇《追金鹿》《泰國傳統舞蹈》專場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多功能廳舉行,泰國藝術發展研究院、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的表演嘉賓們依次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泰國音樂表演《拉姆·金那羅和瑪諾拉·布察雅》、泰國孔劇《追金鹿》片段以及別具魅力的泰國傳統舞蹈。泰王國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彬嘉瑪·塔維她雅濃、泰國藝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尼帕·索帕沈麗女士到場觀看演出。
孔劇是泰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其融合舞蹈、音樂、文學、武術、皮影等藝術形式于一體,是泰國引以為傲、傳承已久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孔劇《追金鹿》是以史詩故事為基礎進行創作,演出開場,舞檯燈光聚焦配樂演奏區域,舞臺上傳來木琴、手鼓、撞鈴悅耳的伴奏音,瞬間將所有觀眾的思緒拉入“泰國時間”。
舞臺上,獨特的現場演奏給觀眾帶來了悅耳的享受,舞者華麗的粧容及精緻的舞蹈動作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全場演出,演員們用極其緩慢的動作展示舞蹈的精髓,每一個舞步都有特定步法,並以手勢表情達意,通過動靜結合、神韻豐富、層次多樣的舞蹈藝術表達方式,向觀眾們傳遞著情感與文化的共鳴,讓泰國孔劇的藝術魅力在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的舞臺上綻放光芒。
“這是一次非常棒的盛會,有許多國家的戲劇院團都來南寧參與這次戲劇周,能夠代表泰國來參加,我感到十分榮幸。”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美術應用藝術與文化學院教師ApinyaAn-phanlam説,希望這次演出能夠展示出泰國東北部地區傳統舞蹈的藝術特點,讓觀眾更多地了解泰國的文化。
泰國孔劇演員平平對於能夠在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上演出表示非常榮幸。“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南寧表演,希望中國觀眾能夠喜歡我們的孔劇。很開心能夠將我們泰國的文化與藝術傳播給南寧觀眾,促進彼此間的文化交流。”
“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讓不同藝術得到充分交流,讓舞蹈語言有了更多融合,讓觀眾們對泰國孔劇有了更深的了解。”ApinyaAnphanlam表示,他們曾經到過中國的昆明等地演出。這次來到南寧,是一次全新的經歷,這裡風景秀麗,冬季也比較溫暖。“希望以後有機會還來中國,通過藝術上的交流促進兩國友誼更長久。”(記者 郭少東 實習生 黃濤)
服飾色彩鮮艷舞步典雅優美
緬甸戲劇《莫霍塔達》舞動智慧之光
緬甸戲劇組織《莫霍塔達》演齣劇照。記者 潘浩 攝
12月7日,首屆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暨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之緬甸戲劇《莫霍塔達》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精彩上演。緬甸戲劇組織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盛宴,讓觀眾充分感受緬甸戲劇藝術的絢爛多姿。緬甸宗教和文化部藝術司司長吳紐溫、緬甸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覺梭登等觀看演出。
該劇由緬甸佛本生故事《本生經》之《莫霍塔達》故事改編。劇中塑造的莫霍塔達這一角色聰慧過人,時常能解決常人不能應對的問題,在緬甸民間傳説中被視為智慧的化身。該劇在緬甸戲劇競賽中獲得過4次金牌。
緬甸戲劇風格獨特,動作起伏不大,在或蹲或跪之間展現各種優雅姿態。演出中,演員們在節奏急緩結合的樂器伴奏下翩翩起舞,色彩鮮艷的服飾、典雅優美的舞步,結合意蘊悠遠的劇情發展,將觀眾帶入了古老而神秘的藝術境界。
中緬兩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這為兩國文化交流提供了豐富養分。吳紐溫表示,通過首屆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暨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這個平臺,能增進雙方人文交流、互學互進,促進兩國在文化藝術及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祝願中國與東盟各國友誼長青。
“我多次來南寧了,這裡很美麗。”緬甸戲劇舞蹈協會秘書長內文説,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為戲劇工作者和愛好者搭起了交流橋梁,能與眾多國內外優秀戲劇演員交流學習,他覺得很開心。
“這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觀眾身臨其境感受舞蹈帶來的緬甸文化魅力,每一個環節都讓人陶醉其中。”來到現場觀看該劇的中央戲劇學院教授麻國鈞説,戲劇、歌舞交流更能跨越國界、增進大家情誼,這場演出互動特別好,觀眾很熱情,非常成功。(記者 馮梓劍)
七宮八調高腔幽幽
辰河高腔傳統大戲《綵樓記》展現非遺之美
辰河高腔傳統大戲《綵樓記》演齣劇照。記者 陳麒元 攝
鑼鼓一敲、嗩吶一響,婉轉悠揚之聲便飄然而出,台下觀眾一片叫好……12月7日,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辰河高腔傳習所帶來的傳統大戲《綵樓記》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中精彩亮相。這是瀘溪縣辰河高腔劇目繼1998年出訪歐洲兩國三市後,再次應邀登上國際文化交流舞臺。
辰河高腔有七宮八調之分,唱腔曲牌有200多支,整本劇目300多個,是全國保留劇目數量最多的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辰河高腔傳習所所長向敏謙告訴記者,本次演出的《綵樓記》又名《破窯記》,是辰河高腔中非常著名的大戲。此劇描寫宰相之女劉翠屏綵樓招親,繡球拋中窮書生呂蒙正,她不顧父親反對,堅持與呂蒙正成親,甘願苦守寒窯。全劇讚美了古代青年堅貞不渝的愛情。
演出現場,由辰河高腔國家級傳承人鄧七枝飾演男主角呂蒙正,州級傳承人鄭敏飾演女主角劉翠屏。兩位傳承人精湛的演技和優美的高腔讓在場觀眾為之連連喝彩。
“也許孩子還不一定看得懂辰河高腔劇目,但帶他來感受戲劇的魅力,對他的成長也是一種精彩記錄。”市民彭佳佳帶著孩子早早來到演出現場。她告訴記者,中國有豐富多彩的戲劇,舉辦首屆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暨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可以讓觀眾領略不同地方的戲劇文化,用戲劇文化拉近彼此的距離。
“辰河高腔曲腔優美,包含高、昆、低、彈四種聲腔體系,以婉轉悠揚見長,表演樸實、藝術性強,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劇種之一。”向敏謙説,“能夠參加首屆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暨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我非常高興。能夠將我們瀘溪縣的地域傳統文化展現給全世界的觀眾,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也是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的職責。”
作為辰河高腔國家級傳承人,鄧七枝非常珍惜每一次演出機會,她不僅把最好的表演留給舞臺,更將熱愛與希望種在學生們心中,給辰河高腔的復興帶來了新的火種。“辰河高腔的傳習過程並不是簡單的課堂教學,而是一字一句唱腔的口口傳授,所以需要耐心和恒心。”儘管早已退休,鄧七枝仍為辰河高腔的傳承發光發熱。(記者 楊盛)
海派情懷典雅氣質
淮劇《影的影》創意十足
淮劇《影的影》演齣劇照。記者 梁楓 攝
12月7日晚,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之淮劇《影的影》在邕州劇場精彩上演,由上海淮劇團演出的該劇,以小劇場的形式展現了淮劇的傳統聲腔與表演之美,贏得聲聲讚嘆與掌聲。
“淮劇《影的影》由兩則故事組成,它看似講述了發生在兩個時代的兩個獨立故事、展現兩對男女的細膩情感世界,但內在卻是緊密相連、折射當下。對於愛情、婚姻的考問和選擇,充滿了人生的哲理和悖論。”上海淮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編劇管燕草告訴記者,在文本創作上,淮劇《影的影》是一個具有當代性和先鋒性的作品,不僅運用了淮劇的傳統唱腔,還在配樂上大膽引用了西洋樂器,增添海派的人文情懷和典雅氣質。
該劇刻畫了兩組性格迥異的人物,對演員來説頗具考驗。“我在這部戲裏面同時飾演了兩個角色。上半段和下半段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表演形式,這對演員來説也是一種挑戰和考驗。”淮劇《影的影》中柳卿清、雨淩淩兩個角色的扮演者陳麗娟介紹。
在此劇中,燈光、舞美的佈置也別出心裁。“大家進了劇場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表演空間都是用幾根紅綢帶來進行切割和轉換。不僅如此,在燈光上我們以現代化的表現手法,讓燈光參與到整個故事的敘事中進而推進劇情走向。”管燕草説。
當晚的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紛紛給予好評。“我覺得這部劇非常有意境,它不是很傳統的那種話劇或者戲劇的形式,而是融合舞蹈等藝術形式,並在舞美上巧妙運用紅綢帶,非常有創意。我非常享受整個觀看過程。”南寧師範大學秘書學專業大一學生江聞遠説。(記者 余秋蘭)
凸顯表演實力演繹悲歡離合
粵劇《南唐李后主》再現“千古詞帝”
粵劇《南唐李后主》演齣劇照。記者 黃維業 攝
12月7日晚,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之粵劇《南唐李后主》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大禮堂精彩上演,為南寧觀眾帶來一場賞心悅目的戲劇藝術盛宴。
由廣東江門市粵劇傳習所演出的粵劇《南唐李后主》,講述的是南唐後主李煜與小周後之間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在演出現場,演員細膩到位的表演,將人物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現了粵劇演員唱念做打的功底和舞臺表演實力。在情節的牽引下,觀眾仿佛穿越千年,身臨其境地感受這段古人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
“為了把‘千古詞帝’李煜的角色演繹好,我查閱了大量的書籍和視頻資料,反覆揣摩人物性格。這部劇最難演繹的就是李煜與小周後共飲御賜毒酒那場戲,每一個唱腔、每一個動作都要飽含情感……”該劇主演陳藝文説。陳藝文還告訴記者,他們此次來邕演繹的是傳統版本,但在演出服飾、布景上有所創新,就是為了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主演黃曉丹也表示,她最喜歡這部劇中小周後“醉舞”這段戲,她也希望通過這次在南寧的演出,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粵劇、喜歡粵劇。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是廣東傳統戲曲之一。“參加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的展演,不僅讓我們有機會和來自東盟國家的藝術家進行交流、了解東盟國家的文化,還能借助這個平臺把我們廣東的粵劇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江門市粵劇傳習所所長李智平説。(記者 楊玲)
高亢處如黃鍾大呂低沉時如小橋流水
滇劇優秀摺子戲專場令人陶醉
滇劇優秀摺子戲專場演齣劇照。記者 黃紅錦 攝
12月7日晚,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中,雲南省滇劇院帶來了滇劇優秀摺子戲專場,讓觀眾感受滇劇聲腔及表演的藝術魅力,品味“有一種叫滇劇的腔調”。
當晚,《牛皋扯旨》《評雪辨蹤》《斬黃袍》《借親配》《紅鳳凰》5部滇劇優秀傳統摺子戲先後上演。《牛皋扯旨》是一齣演繹抗金英雄牛皋的短劇,通過胡琴腔各種板式的轉變,把滇劇高亢處如黃鍾大呂、低沉時如小橋流水的唱腔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該劇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滇劇經典傳承劇目。《評雪辨蹤》是《綵樓記》中的一折,講述貧窮書生呂蒙正與相府千金劉翠屏寒窯相守,在患難與共的生活中,因柴米油鹽的瑣事産生爭執的故事,引得觀眾們捧腹大笑。《斬黃袍》講述宋太祖趙匡胤執政後與結拜兄弟鄭子明失和的片段,這齣戲有著眾多高亢激昂的唱段。《借親配》講述的是秀才李春林與張桂英一見鍾情,幾經週折終成美好姻緣的故事。《火鳳凰》講述了百鳥和睦相處,惡雕稱霸肆虐,白鷺挺身反抗拯救眾生,火中涅槃化作鳳凰。一幕幕戲曲引人入勝,一句句唱腔令人陶醉,兩個半小時的演出,贏得了現場掌聲連連。
滇劇是雲南省傳統地方戲劇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我們帶來的這五個摺子戲都是經過老前輩藝術家不斷打磨,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演繹了不同類型的生、旦、凈,展現了中、青年演員表演的風采。”雲南省滇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滇劇表演藝術家王潤梅表示,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經過十年的打磨,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文化交流的平臺,希望演員們通過這個舞臺展露風采,也讓更多的人走近滇劇、感受滇劇、熱愛滇劇。(記者 莫嵐遠)
唱念做打俱佳展現新秀風采
戲曲《形·韻》讓觀眾體驗神韻之美
戲曲《形·韻》演齣劇照。記者 梁楓 攝
12月6日晚,作為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戲曲《形·韻》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大禮堂精彩上演。
由浙江音樂學院帶來的戲曲《形·韻》共分《序幕》《形》《韻》三大篇章。在《形》篇章中,演員們精彩展示了小生身段、老生身段、旦角身段、武生身段,以及《把子》《基武功》課程展示。在《韻》篇章中,演員們為現場觀眾演繹了《寶劍記·林沖夜奔》《梁祝·回十八》《祥林嫂·洞房》《梁祝·樓臺會》等精品佳作,唱腔含蓄婉轉、表演細膩自然、身段飄逸多姿,讓觀眾們近距離、全方位、沉浸式體驗戲曲的神韻之美。
本場展演中登臺的演員正值青春年華。舞臺上,她們唱念做打樣樣在行,全面展現戲曲新生代力量的風采。“我們今天帶來的戲曲《形·韻》,主要展現戲曲演員的各項基本功。這次來南寧,學生們在臺上都演得很開心、很興奮。我們也想借此培育好人才梯隊,推動戲曲傳承生生不息。”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戲曲表演教研室主任李公律告訴記者,此次展演為戲曲新秀搭建了學習交流平臺,不僅讓優秀藝術作品得到充分展示,還能與國內以及東盟各國的同行深入交流,促進戲曲藝術創作、演出的繁榮發展。
在當晚的演出現場,演員們飽含深情的表演,深深打動了在場觀眾。“第一次在現場近距離觀看戲曲表演,我很開心。我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們翻跟鬥等戲曲絕技展現,讓我非常震撼,完全沉浸其中。”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韋錦林説。
(記者 余秋蘭)
百花齊放唯美震撼
中外優秀摺子戲精彩上演
中外優秀摺子戲專場之滇劇摺子戲《長生殿》演齣劇照。記者 黃維業 攝
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文化相近。12月6日晚,薈萃10余個中外藝術團體拿手節目的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之中外優秀摺子戲專場,在南寧人民會堂精彩上演。中國與東盟藝術在綠城舞臺上百花齊放,受到現場觀眾熱情追捧。
當晚8時,大幕拉開,聚光燈亮起,由泉州市吳藝華梨園戲劇團帶來的梨園戲傳統摺子戲《玉真行》率先登臺。隨後,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雲南省滇劇院演出一團團長陳亞萍主演的滇劇摺子戲《長生殿》,講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在長生殿共度七夕,對天盟誓永遠不分離的故事;由國家一級演員王春梅帶來的晉劇《大登殿》則是晉劇青衣膾炙人口的唱段,表現王寶釧苦盡甘來、被封為正宮皇后的喜悅……一齣出好戲將中國戲劇之美、文化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外優秀摺子戲專場中,還有泰國藝術發展研究院帶來的泰國東北傳統舞蹈、越南嘲劇院帶來的《嘲劇祝賀曲》、柬埔寨文化藝術團演繹的《柬埔寨少女》等節目,讓觀眾感受東盟國家的多彩文化。
“這是我第五次參加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今晚給我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特別是在上場時聽到了南寧觀眾們的熱烈掌聲,讓我感到十分溫暖,也感受到了觀眾對晉劇的喜愛。”王春梅説,希望通過戲劇周促進各地戲劇的交流和發展,將戲劇藝術推向國際的優質平臺。
“我們在劇情結構搭建、人物形象塑造、臺詞設計等方面都做了精心打磨,需要展現李隆基與楊貴妃之間的‘情’,所以在編排時我們的身段、聲腔,甚至每一個眼神都是幫助我們塑造人物、傳遞情感的。”陳亞萍告訴記者,這是自己第二次參加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希望通過戲劇為中國和東盟搭起友誼和情感的橋梁,讓更多國內外觀眾了解中國戲劇,感受戲劇文化的無窮魅力。
中外優秀摺子戲專場圓滿落下帷幕時,現場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精彩節目讓南寧學院大一學生吳松蔓戀戀不捨:“摺子戲專場讓我對戲劇藝術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領略到了各種戲曲唱腔的不同魅力。”(記者 覃雨軒)
表演載歌載舞異域風情濃郁
越南嘲劇《觀音氏敬》歌頌真善美
嘲劇《觀音氏敬》演齣劇照。記者 葉子榕 攝
12月6日下午,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多功能廳裏掌聲沸騰,作為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由越南國家嘲劇院帶來的嘲劇《觀音氏敬》在這裡驚艷亮相,演員們在鼓、笛子、二胡等多種樂器的伴奏下載歌載舞,其唱跳俱佳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現場觀眾。
據介紹,越南嘲劇《觀音氏敬》是越南傳統嘲劇藝術寶庫中的7種模範劇目之一,該演出以氏敬的故事為主線,聚焦農民的樸素生活,歌頌真善美,批判陋習和罪惡,反對不公,在嬉笑怒罵之間蘊含深刻的道德教育意味。
“從來沒有聽過嘲劇這種劇種,機會太難得了!”“每個演員都很棒,在家門口就看到了來自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劇種,特別過癮!”在1小時40分鐘的演出中,無論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布景和服裝,還是適合越南人自然嗓音和語言的曲調,都讓大家耳目一新,現場觀眾掌聲不斷、發出陣陣感嘆。
“儘管語言不同,但從他們的表演中我們感受到了文化上的親近感,無論是音樂形式還是舞蹈元素,和中國傳統戲劇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廣西藝術學院老師韋哲宇表示,很高興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些東盟國家的戲劇,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和東盟文化進行交流。
演出中,演員們精湛的扇子錶演引起了觀眾吳宇維的注意:“演員轉扇子轉得特別流暢、做的手勢也特別好看。尤其是那個曲調唱起來的時候,越南的氣息撲面而來。”她告訴記者,這些演員均來自越南國家嘲劇院,南寧觀眾能在家門口觀看這一陣容的演出真是機會難得。
越南國家嘲劇院以保護和發展嘲劇藝術為使命,創作了一大批民俗、歷史、現代題材的劇目,曾在亞洲和歐洲部分國家巡迴演出。越南國家嘲劇院演員楊氏龍在嘲劇《觀音氏敬》中飾演氏茂一角,活潑俏皮的表演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表演,讓大家關注到越南的傳統文化,更加了解越南的嘲劇。”她説。
因為工作的關係,楊氏龍經常跟著越南國家嘲劇院到法國、德國等地進行演出,但是到南寧還是頭一回。“南寧是一座很適合生活的城市,風景很美麗、天氣也很好,我很喜歡這座城市,也希望大家有機會到越南遊玩,實地感受嘲劇的魅力。”她表示。(記者 韋靜)
劇情一波三折角色生動鮮活
越南話劇《擇婿》讚美人間真愛
越南話劇《擇婿》演齣劇照。記者 黃紅錦 攝
12月6日晚,作為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由越南軍隊話劇團主演的話劇《擇婿》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多功能廳精彩上演,該劇跌宕起伏的情節、獨特的異域風情,獲得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該劇講述的是鴻玉小姐在當地被選為最美的姑娘,藝術家KimAm因仰慕鴻玉小姐的美麗向她求婚,卻遭到鴻玉及其父母的拒絕。KimAm心懷不軌,假扮成僕人用各種手段討好鴻玉小姐,最後在結婚當晚被鴻玉識破身份。最終,鴻玉和善良的僕人因誤會結緣,到相知走到一起。而KimAm因為不走正道,受到了生活的教訓。
在演出中,越南軍隊話劇團以巧妙的構思呈現一波三折的劇情。“我們對劇情結構一再打磨,希望能給觀眾呈現一台藝術性、教育性都很強的話劇。”越南軍隊話劇團負責人黎氏芳梅告訴記者,希望通過此次南寧之行,加強越南與中國、東盟國家的戲曲藝術交流,促進雙方優秀文化共同發展。
鴻玉小姐的扮演者麻氏秋娥表示,在排練該劇的過程中,覺得自己與鴻玉小姐有不少相同之處。“鴻玉小姐善良且聰慧機警,我在反覆揣摩角色的過程中,去感受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期給觀眾帶來一個生動鮮活的鴻玉小姐。”麻氏秋娥説,這是她第二次來中國,來南寧則是第一次,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是一個很好的文化交流平臺,“我希望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以後多多舉辦。”
精彩的表演在演員謝幕中落下帷幕,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市民曾先生表示,這部話劇的故事情節與家喻戶曉的廣西彩調劇《劉三姐》有點相似;全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讚美了人間真愛。“無論是舞美設計還是演員的服化道都很有異域風情,是一場視覺盛宴。”市民韋女士表示。(記者 賓藝苑)
看悲歡離合辨善惡忠奸
晉劇《富貴圖》描繪酸甜苦辣情緣
晉劇《富貴圖》劇照。 記者 潘浩 攝
12月6日晚,作為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由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帶來的晉劇《富貴圖》在南寧市邕州劇場精彩上演。
據了解,《富貴圖》是晉劇傳統劇目,講述了唐代新野縣令臧昂強搶民女尹碧蓮成婚,碧蓮在路經少華山途中又被山大王袁龍劫下,生死攸關之時,碧蓮與書生倪俊結下一段酸甜苦辣的情緣。
“三月裏春風暖萬物欣榮,梨花白桃花紅楊柳青青”“猛虎蛟龍都稱王,人各有志不相強”……當晚的演出現場,一句句婉轉悠揚的唱詞、一段段扣人心弦的劇情讓戲迷們為之入迷,帳幔、挂畫、紅凳等精巧的舞美設計則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富貴圖》的古典美。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的情緒也在歡欣、擔憂、振奮中不斷變換。
晉劇《富貴圖》由劇作家曲潤海的原作改編,于1989年正式搬上舞臺,經過三十餘年的錘鍊打磨,已成為晉劇經典保留劇目,也是除《打金枝》之外又一部晉劇代表性劇目,已演出3000余場。該劇曾榮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並囊括編劇、導演、音樂、表演單項獎,曾亮相央視、山西電視臺等,多次赴北京、上海、雲南等地交流演出,在全國戲曲界具有較高知名度,創造了山西文藝圈的奇跡。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苗潔是該劇主演,她告訴記者:“南寧是一個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的城市,我很喜歡這個美麗的地方。這次有機會在戲劇周的平臺上表演經典晉劇,將晉劇的特色和風格展示給南寧的老百姓,我感到很高興。”苗潔認為,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好平臺,它讓中國文化與東盟藝術在邕城相映生輝、互融互通,共繪中國與東盟的文化藝術之美,起到中國傳統文化互相交流、中國與東盟文化相互借鑒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記者 吳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