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開創首府民族團結新局面
2023年南寧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廣西廣播電視臺舉行。圖為啟動儀式現場。記者 葉子榕 攝
廣西、新疆、西藏三地少先隊員主題雲隊會廣西會場設在南寧市民主路小學,4000多名少先隊員齊聚雲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在各族青少年心靈深處。記者 葉子榕 攝
2023年4月20日,中華中路社區舉辦“潮聚三月三·共築石榴情”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主題活動,各族群眾跳起歡快的竹竿舞。記者 宋延康 攝
左江與右江在此相遇、碰撞、融通,河流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成浩大邕江水系,交匯出一幅潤澤生命、綿延不絕的圖景。
如同河流匯聚,漢、壯、瑤、苗等世居民族和從全國各地來邕務工經商、就學就業的各民族同胞共同相聚在南寧居住生活,踐行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繪就各民族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在發展中進步的美好畫卷。
近年來,南寧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中走在前、作表率,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厚植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沃土,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譜寫了首府南寧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品質發展的輝煌篇章。
強化政治引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更加鮮明
南寧市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關乎全局的大事來抓,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良好局面,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通過突出抓好“五個著力”,強化“五個機制”建設,南寧市不斷創新工作載體,逐步形成了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示範創建格局,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走進千家萬戶,繁榮發展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正能量。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南寧市堅持不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南寧共有14個(次)國家級和44個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1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6名。南寧市先後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也是目前廣西唯一一個連續兩次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命名的地級市。
現如今,民族團結之花在南寧常開長盛,各民族和諧共處、攜手並肩、團結奮鬥,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生動畫面隨處可見,全市呈現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增進文化認同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全面推進
文化是多民族和諧交融的紐帶,也是各族同胞精神力量的源泉。南寧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南寧市通過製作推出一批講述各民族手足相親、同心圓夢故事的宣傳視頻和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特色文藝精品,以及創作推出一批舞蹈、小戲、小品、歌曲、曲藝等小型民族文藝作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同時,不斷強化文化浸潤,增進文化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今年5月,南寧市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成功舉辦,全市各縣(市、區)、開發區及市屬高校等19個代表團歡聚上林縣,通過比賽結下深厚情誼,競賽場成為各民族展現風貌的舞臺,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此外,2022年以來南寧市共舉辦群眾文化活動5104場,惠及群眾295.23萬人次,通過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持續優化提升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臺”等文化品牌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各民族群眾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今年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南寧市製作推出了以“團結石榴花綻放美邕城”為主題的南寧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宣傳片,命名了一批南寧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示範典型;持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實踐教育基地、主題公園、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宣傳教育長廊、同心文化廣場等宣傳教育實體化平臺;舉辦了“石榴花開向未來·中華民族一家親”2023年南寧市青少年主題書畫大賽及優秀作品展、“手拉手、心連心,石榴花開一家親”南寧市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線上知識競賽,開展了“法治三月三民族團結九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網路有獎答題、民族團結進步“巾幗大宣講”志願服務宣傳等活動。
從2009年開始,南寧市已連續14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得到了全市各族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民族關係融洽和諧。據統計,今年宣傳月期間,南寧市共舉辦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5000多場,全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氛圍更加濃厚,各民族群眾“五個認同”愈加堅定。
聚焦互嵌式發展 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
漫步在南寧市大街小巷,各民族群眾親如一家的場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各社區文化墻、各居民小區宣傳欄上,“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版畫色彩艷麗,引人注目。畫筆勾勒出的象徵著民族團結的石榴籽、手拉手的各民族群眾等,無不彰顯著各民族群眾的新生活、新變化和新景象。
近年來,南寧市充分利用市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紅領巾主題教育館”等宣傳教育主陣地,廣泛開展青少年實踐活動,推動各民族青少年學子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時,依託青秀山風景區、南寧園博園、崑崙關、老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等旅遊景區,打造一批品質化、特色化、定制化,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旅遊産品和精品路線。
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質擴面,在多元交融互鑒的基礎上,南寧市制定實施了《南寧市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行動方案》,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在常態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開展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等“九進”活動的基礎上,南寧市還探索推廣“民族團結創建+”黨建、文明創建、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社會治理等共建模式,構建一行業一特色、一領域一特點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格局,重點打造首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窗口行業、進商會等非公經濟組織及進律師行業等新經濟組織創建新品牌。
同時,南寧市持續推動實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以“增進了解深化友誼”為主題,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以“留得住、融得進、能發展”為宗旨,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打造“老友南寧”文旅品牌,實施“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2022年以來,南寧市獲批國家級“三項計劃”示範項目1個、自治區級“三項計劃”示範項目5個。
樹牢法治思維 民族事務依法治理現代化水準全面提升
民族事務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民族工作法治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南寧市堅持把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做深做實,用法治保障民族團結。
南寧市始終堅持以法治思維處理涉及少數民族人口的矛盾糾紛,通過創新舉措,推動建立和完善多元主體參與的現代民族事務治理機制,大力促進各民族人口社會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0年11月,南寧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2021年4月,國家民委確定南寧市民宗委為城市民族事務依法治理基層聯繫點後,南寧市高度重視,將聯繫點工作納入推進首府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的大局統一謀劃、整體推進,全市建立了以市民宗委為基層聯繫點,市司法局等10個單位為基層聯繫站,形成點、站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健全了7項工作制度。
南寧市把城市民族事務依法治理作為依法治市的重要內容,納入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與市域社會治理和基層社會治理有效銜接。聯繫點工作開展以來,南寧市選擇其中一個基層聯繫站——全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西鄉塘區北湖街道萬秀村,作為完善城市民族事務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機制的前哨點和實踐基地,按照“把民族團結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各民族進入村中幸福生活”的工作思路,推進“二保三化四聯五微”服務管理模式,推動形成以“小網格”提供“大服務”促進“大團結”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新格局。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南寧市建立完善了國家民委城市民族事務依法治理基層聯繫點“1+10+7”工作體系,通過推進各項工作和開展系列活動,南寧市11個基層聯繫點、站已成為黨和政府聯繫各民族群眾、匯聚民智、解決民憂的重要平臺,暢通了各民族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通道,也逐步構築起覆蓋全市各界人士志願參與城市民族事務依法治理新格局。
針對城市民族事務治理中遇到的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南寧市還制定實施了系列文件,為各民族群眾提供勞動就業、困難救助、政策諮詢等方面的服務,引導各民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據統計,2022年全市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涉及少數民族人員的法律援助案件4458件,佔全部法律援助案件總數的40.05%,援助少數民族群眾4490人次,解答少數民族群眾來電諮詢9255人次。(記者 郭少東 韋尹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