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傳承多彩非遺 喚醒文化記憶——馬山縣多措並舉保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發佈時間: 2023-06-13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李鑫

6月9日,馬山縣舉行慶祝2023年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暨第十屆馬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工作成果展演等系列活動,通過展演等方式展示全縣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展示:讓非遺綻放光彩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的主題是“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緊扣該主題,馬山縣舉行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示”“慶祝2023年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第十屆馬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工作成果展演”等兩項主題活動。

氣勢磅薄的壯族會鼓、古樸蒼勁的瑤族蚩尤舞、悅耳動聽的壯族傳揚歌……在馬山縣人民廣場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示中,來自白山、古零、加方、古寨、裏當、永州等鄉鎮的21個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及其團隊,展示馬山豐富的非遺項目,一個個精彩節目引得現場群眾陣陣喝彩。

成果展演活動中,馬山縣各中小學校的16支隊伍以馬山壯族打扁擔、壯族打榔為專場展演,進行激烈角逐。在扁擔舞展演中,選手們身著壯族盛裝,伴隨著有節奏的鼓點,手拿扁擔敲打出歡快、動聽的旋律,演繹出一幅幅壯鄉農民喜獲豐收的歡樂場景。

本屆宣傳展示活動優選、匯集了馬山的非遺項目和美食物産,通過非遺展示、現場互動體驗、民俗宣傳、文物保護成果圖片展等協同聯動的形式,打造立體多元的非遺消費新場景,讓更多的非遺特色産品連接市場,賦能馬山文旅産業提質升級。

保護:讓非遺源遠流長

近年來,馬山縣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從制定保護規劃、建立保護制度,到組建展演隊伍、建立傳承基地;從開展校園傳承、舉辦成果展演,到深入挖掘研究、編寫理論教材;從定期開展培訓、壯大傳承隊伍,到依託民俗特色、助推文旅融合……馬山縣逐步摸索出了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推進非遺傳承的有力舉措,催開了馬山民間文化藝術之花。如今,全縣組建了40多支非遺展演隊,建立非遺保護傳承基地17個,組建業餘文藝團隊150支;將22所中小學定為馬山民族傳統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將被譽為馬山“文化三寶”的壯族三聲部民歌、壯族會鼓、壯族打扁擔引入課堂;引導企業參與特色文化産品的開發,全縣擁有20多家特色文化旅遊商品研製生産廠家。

發展:讓非遺煥發生機

位於紅水河南岸的馬山縣是久負盛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會鼓之鄉”。目前,馬山縣擁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1個、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25人。

然而,馬山縣非遺項目傳承人年齡普遍偏大,願意從事非遺傳承的年輕人逐漸減少,這對非遺傳承工作是不小的挑戰。

非遺是一種“活態文化”,必須由人來傳承、延續。為此,馬山縣將加強非遺的認定、記錄、建檔、研究等基礎工作,完善非遺保護體制機制,提高傳承實踐能力,弘揚當代價值,推動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下一步,馬山縣將支援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構建有利於保護傳承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舉辦多種形式的文藝展演活動,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持續輸送非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勵傳承人帶徒傳藝,探索將非遺與現代藝術、生活習俗相結合的支點,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的中堅力量;鼓勵更多文創企業開發具有馬山文化特色的旅遊産品,擴大非遺産業鏈;結合旅遊市場發展需求,謀劃推出更多以馬山“文化三寶”為主題的商演節目,加快文化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打造文化旅遊經濟新增長點。

(記者 賓藝苑 任紅偉 韋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