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以全産業鏈建設為抓手做大做強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産業
産業聯農帶農保收益脫貧群眾增收底氣足
——南寧市以全産業鏈建設為抓手做大做強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産業
在夏日陽光照耀下,馬山縣林圩鎮新華村滿山碧綠的沃柑樹成排而立、茁壯生長。果園裏,10多名工人正忙著除草。“每天在這裡都有活幹,工資也不錯,我再也不用到外地打工了。”談起這片果園,新華村脫貧戶王美開臉上露出笑容。從過去外出打工,到如今能在“家門口”就近務工,“産業工人”的身份讓她獲得了穩定的收入。
新華村的這片沃柑果園佔地超過300畝,雇傭約40名長期工人,由吉祥生態種植合作社運營,是該村“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産業模式的典範。“基地于2018年起種植沃柑,去年實現豐收,産量達50多萬公斤。摘果時最高帶動100多名農民幹活。”合作社負責人黃錦吉告訴記者。
近年來,新華村圍繞發展産業助力鄉村振興,依靠區域特色與資源稟賦,按照“長短結合、梯次推進、穩定持久”的産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種養産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發展成1個佔地約1500畝的農業種養綜合産業園,成立了8個合作社、1個家庭農場、3家公司,主要産業包括蛋雞、肉豬和香豬、肉牛養殖,沃柑、油茶、芭蕉、藍莓種植,以及玉米制種、光伏發電等,年産值達4000多萬元。
“産業規模越大、就業崗位越多,農民才能實現穩定增收。”新華村駐村第一書記呂相華説。為此,該村以培育壯大農業特色産業為重點,持續在擴量、提質上發展産業,不斷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今年,新華村新引進了規劃佔地800畝的生態牛養殖項目,使産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生態養殖區、放養區、青飼料種植區(加工區)、屠宰區、加工區、冷鏈區和配套辦公設施區等,計劃養殖種牛1500頭、肉牛3500頭,預計帶動就業崗位上百個。
産業興旺發展、聯農帶農,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前提。如今在南寧的廣大脫貧地區,像新華村這樣産業結構豐富的村屯並非個例。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南寧市圍繞增加脫貧群眾收入的目標,以産業、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讓廣大農戶特別是脫貧人口享受到了産業發展帶來的收益。
今年以來,南寧市堅持做大做強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産業,強化産業支撐帶動作用,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6+6”全産業鏈建設行動為抓手,進一步推動脫貧地區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同時大力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産業模式,切實完善帶動脫貧群眾增收機制和産業項目利益聯結機制,努力讓脫貧群眾分享産業鏈的增值收益。截至4月30日,在全國防止返貧監測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資訊系統中,2023年南寧市共儲備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項目793個,預算總投資33.22億元,其中納入年度實施計劃330個,預算總投資14.17億元,預計受益633萬人次,已開工産業項目312個,開工率94.54%。
下一步,南寧市將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的工作思路,由各縣(市、區)深入挖掘可立足本地優勢的特色産業,加強項目儲備;進一步健全落實聯農帶農機制,加強實地調研工作,創新聯農帶農新方法,鼓勵建成多種帶動方式疊加的聯農帶農機制。(記者 胡光磊 張林忠 何雪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