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攀新時代文化藝術高峰 為人民創作主旋律精品——南寧文藝家推動文藝事業取得豐碩成果

發佈時間: 2022-04-15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莫嵐遠 |責任編輯: 沈曄

陳春燕 (市文廣旅局供圖)

潘春竹 (市文廣旅局供圖)

梁素梅 (市文廣旅局供圖)

馮杏元(左)。 (市文廣旅局供圖)

黃俊成 (市文廣旅局供圖)

李紫君本報記者潘浩攝

何夢苓 (市文廣旅局供圖)

徐志和 (市文廣旅局供圖)

緊扣時代脈搏,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

南寧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堅定文化自信,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大力實施首府文化品質提升工程,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南寧市有許多文化藝術名家、名人,立足自身藝術創作和工作實際,守正創新、勇攀高峰,把藝術追求融入民族復興偉業,把藝術創造寓於時代大潮,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推動文藝事業取得豐碩成果。

●陳春燕 被稱為“新一代的劉三姐”

陳春燕是廣西瑤族青年歌唱家、一級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南寧市政協常委、南寧市群眾藝術館館長。

陳春燕曾獲全國第八屆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文化新人提名獎,入選2014年度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被評為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廣西文藝花山獎·新人獎,全區文化系統記二等功個人,南寧市第五批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第八批南寧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第一層次培養人選,南寧市第九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南寧市第十批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第一層次培養人選,南寧市第二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家等榮譽。代表作有《飄飄瑤》《壯鄉春早》《踏歌來》等,曾獲中國西部民歌演唱大賽專業組金獎、第二屆中華民歌大賽演唱二等獎、第十三屆少數民族藝術孔雀獎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聲樂比賽演唱二等獎、第十三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演唱金獎;在亞洲國際音樂舞蹈大賽中獲優秀指導老師獎;在第十七屆八桂群星獎中獲金獎;參加201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出;在新版音樂劇《劉三姐》中扮演女主角——第五代“劉三姐”,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被大家稱為“新一代的劉三姐”。

多年來,陳春燕在市群藝館率領南寧市文化志願服務團隊,依託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全民藝術普及活動品牌,打破了陣地禁錮,將服務的觸角延伸至鄉村、社區、學校、企業等,打造了我市全面、立體、服務功能齊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她還帶領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藝作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以奮進第二個百年的新征程為新起點,推動落實“新時代精品工程”建設,做出守正創新的新探索,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一批深受人民喜愛的優秀文藝作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

●潘春竹 塑造鮮活舞臺形象傳遞真善美

潘春竹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廣西戲劇家協會會員、廣西曲藝家協會會員、廣西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南寧市戲劇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潘春竹多年來堅持在演出一線,排演了話劇、小品及影視等系列作品,傳遞真善美、謳歌偉大新時代、弘揚社會正能量。她還塑造了眾多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舞臺形象,如話劇《水街》中做事風風火火、愛憎分明的“切咧婆”,話劇《人堆》中堅強、隱忍的“麗萍姐”,話劇《父親的革命生涯》中“只想好好活著”的“地主婆”,以及小品《旅店夜話》中熱情、善良的“旅店阿婆”等角色。這些鮮活的舞臺形象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著舞臺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潘春竹多次榮獲全區及全國專業賽事大獎。曾獲中國戲劇獎·全國小戲小品大賽小品類唯一的優秀表演獎,中國曹禺戲劇獎·全國百優小品大賽專業組一等獎,第六屆、第八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廣西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七屆、第九屆廣西劇展“桂花優秀表演獎”,第十屆廣西劇展“桂花導演獎”,第十一屆廣西劇展“桂花劇作獎”等。

身為共産黨員,潘春竹吃苦耐勞、愛崗敬業,連續多年被評為系統優秀共産黨員、先進工作者,曾被評為第八批南寧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第一層次培養人選、南寧市2016年度工人先鋒崗、南寧市第九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第二屆廣西八桂文化藝術獎先進個人、南寧市市直機關巾幗建功標兵,入選南寧市“重品行、樹形象、做榜樣”文化界公眾人物,被評為南寧市高層次人才。

潘春竹將再接再厲,塑造更多傳遞真善美的舞臺形象,創作出更多謳歌美好新時代的作品。

●梁素梅 專攻旦角表演精湛 保護推廣地方戲曲

梁素梅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廣西劇協副主席、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她于15歲步入梨園,主演《紫金錘》《江姐》《衝冠一怒為紅顏》《山鄉風雲》《目連救母》《龍象塔奇緣》《頂螄山人》《三進士》等40多部邕劇、粵劇劇目,塑造了“果娘”“江姐”“陳圓圓”“劉琴”“劉青提”“木棉花王”“婭達”“孫淑林”等優秀女性人物形象。她專攻旦角,唱腔甜美圓潤,身段優美大方,表演內涵豐富。獲得第六屆、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中國戲劇節曹禺戲劇獎,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廣西劇展“桂花工程”金獎等。2001年在粵劇《紫金錘》中,梁素梅一人飾演三角,將“壯族姑娘果娘”“知縣大人”“欽差大臣”刻畫得有血有肉,一舉奪得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廣西粵劇界第一位獲此獎項的演員。

多年來,梁素梅為文藝事業推廣普及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廣西優秀專家、首屆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文化名人、首屆廣西德藝雙馨文藝家、南寧市十佳傑出青年、南寧市拔尖人才等稱號。

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戲劇周在南寧的多年成功舉辦,邕劇逐步走出國門。邕劇作為文化的紐帶,連接起中國和東盟各國的深厚友誼。目前,梁素梅仍活躍在舞臺上,以梁素梅大師工作室為載體,致力於邕劇、粵劇等地方優秀傳統戲曲的保護、傳承、傳播、創新與發展。

●馮杏元 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粵劇邕劇發揚光大

馮杏元是國家一級導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粵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959年,馮杏元報考南寧市粵劇團,師從廣西著名粵劇名伶黃少金、李名揚。他專攻小武行當,熟識文武排場30多個,掌握“鏟臺”“跳椅”“手橋”“把子功”“跟鬥功”“變臉”“氣功”“十八羅漢架”等南派粵劇表演特技。

馮杏元參與排演了《牧虎關》《楊八姐搬兵》等大小劇目100多個,塑造了張豹、漢獻帝等一大批舞臺人物形象。唱腔激昂、武打乾淨利落的獨特表演風格,很好地傳承了以南寧府為中心的西道粵劇粗獷火爆的藝術特色。1983年,馮杏元到上海戲劇學院導演係深造,目前是全區唯一的集編、導、演于一身的南派粵劇全能型人才。

多年來,馮杏元通過“以戲帶人、以戲出人”以及舉辦多期“粵劇學習班”來培養傳承人。自1984年起,共培養了梁素梅、彭永忠、黃威聚、姚艷、黃俊成等100多名粵劇接班人,現在他們在兩廣多個粵劇團體中成長為骨幹演員。

馮杏元還整理搶救了《西河會妻》《蘆花河》等一批傳統粵劇、邕劇劇目,持有與粵劇、邕劇相關的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珍貴資料,包括學藝時的圖片資料和收徒的資料,對研究和傳承廣西粵劇、邕劇具有重要作用。他多次被評為系統先進工作者,獲評南寧市優秀知識分子,併入編《中國戲劇家大辭典》等。

2005年退休後,馮杏元先後擔任南寧市粵劇團、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和顧問,以馮杏元大師工作室為載體,致力於粵劇、邕劇等地方優秀傳統戲曲的保護、傳承、傳播、創新與發展。可以説,馮杏元與粵劇、邕劇藝術融為一體,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戲曲事業。

●黃俊成 能文能武風格獨特 傳播南派粵劇文化

黃俊成是國家一級演員、南寧市劇協副主席。他于1993年進入廣西藝術學校粵劇班學習粵劇表演,先後主演《西河會妻》《目連救母》《蘆花河》《龍象塔奇緣》《目連救母》《海棠亭》等30多部粵劇、邕劇劇目,分別獲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廣西第六屆劇展“桂花工程”銀獎及個人優秀表演獎、廣西第七屆劇展“桂花工程”銀獎及個人優秀表演獎。

黃俊成的藝術氣質溫文爾雅,唱腔婉轉細膩,身段飄逸瀟灑,南派粵劇武功紮實,能文能武。他演小生時風流倜儻,書卷氣十足;演武將時儒雅俊朗,英雄氣貫長虹。通過多年的演出實踐,黃俊成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南派唱腔風格,達到了“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的唱腔境界,成為廣西戲劇第一小生。

黃俊成多次被評為南寧市先進工作(生産)者、南寧市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南寧市十佳青年,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層次人才,獲南寧市第二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多年來,他代表南寧市文藝界赴中國港澳地區,以及新加坡、南韓、法國及荷蘭等演出,為傳播南寧地方特色的南派粵劇傳統文化藝術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演的粵劇、邕劇《追夫》《打寇珠》《劫法場》等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

●李紫君 為群眾創作,為百姓舞蹈

李紫君是國家一級導演、廣西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南寧市舞蹈家協會主席、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評南寧市第二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家、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八桂文化藝術獎”先進個人。

李紫君主要獲獎作品有:舞劇《媽勒訪天邊》榮獲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金獎,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導演獎和曹寓戲劇優秀劇目獎,第十屆文華獎文華新劇目獎、文華編導獎、文華表演獎,全國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舞蹈《壯族大歌》榮獲第七屆“桃李杯”群舞創作獎、表演一等獎,第三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表演銀獎;舞蹈《唱山歌》榮獲全國第八屆“桃李杯”優秀劇目獎;舞劇《百鳥衣》榮獲廣西劇展“桂花導演獎”;舞劇《劉三姐》獲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獲獎提名、廣西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優秀劇目。

李紫君曾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導演組組長,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開幕、閉幕式文藝演出總導演,中越建交60週年青年大聯歡《友誼·青春之歌》執行導演,中越建交63週年青年大聯歡《青春·友誼·夢想》總導演。

在舞蹈藝術的路上,李紫君是一位從外貌到內心都充滿動律的舞者,也是一位善於學習,不斷在藝術上追求新認識、確立新理念、選擇新高度、形成新品格的舞蹈編導,還是一位把美獻給觀眾,同時努力塑造心靈之美的優秀舞蹈藝術家。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群眾的喜愛,關鍵在於他始終向生活學習,汲取生活中的美,為群眾創作,為百姓舞蹈,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帶出一批更年輕的舞者和編導。

●何夢苓 把民歌的接力棒傳遞到更多人手中

何夢苓是廣西著名壯族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會員、廣西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廣西音樂家協會會員、南寧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何夢苓懷著對音樂的熱愛、執著,一直努力傳播廣西優秀民族文化,把民歌的接力棒傳遞到了更多年輕人的手中。她演唱了大量廣西本土原生態民歌,以清亮明朗的聲線向觀眾展示民歌原始而動聽的音樂魅力,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何夢苓的代表作有《花山夢想》《山水壯鄉》等,並拍攝了MTV。其中,她參與演唱的音樂電視《花山夢想》獲得廣西電視文藝優秀作品音樂電視類二等獎、中國民歌大賽廣西區選拔賽二等獎、廣西國際民歌節“廣西民歌大賽”金獎,得到當屆擔任評委會主任、教授金鐵霖的肯定。

何夢苓曾5次登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舞臺,並參加了自治區成立50週年開幕式《錦繡壯鄉》演出,參加了CCTV音樂頻道《風華國樂》節目的錄製和中央電視臺《中國民歌大會》節目的錄製,隨中央電視臺赴歐洲參加《音樂家舞臺·大地飛歌——中澳薩爾茨堡之夜》大型晚會。她還曾多次隨自治區黨委、政府,南寧市委、市政府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南韓、奧地利、阿曼和中國香港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演出,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廣泛讚譽。

何夢苓熱衷於公益事業,在2020年參與了廣西原創戰“疫”新歌《相信中國》的錄製,這首歌的MV在“學習強國”APP播出。此外,她還參與了由南寧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為民辦實事項目文化惠民工程”演出400多場;多次為基層群眾上藝術黨課;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她和同事到我市6個貧困村共舉辦了1200場“三區”人才培訓活動,該活動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作為“紮根基層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典型事跡進行宣傳報道,充分彰顯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今後,何夢苓將樹立更強的文化自信,為廣西的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讓廣西的民族文化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

●徐志和 用心去創作,用情講述最美的故事

徐志和是國家二級演員(話劇),現任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南寧市文聯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曾參加《十五的月亮》《四去三進一》《黑霧》《山村軼事》《蒼天有淚》《大山壯歌》等多部話劇的演出。多年的舞臺話劇表演,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舞臺藝術經驗,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1987年,徐志和因話劇《四去三進一》獲廣西第二屆劇展優秀表演獎;2007年,因話劇《蒼天有淚》獲原文化部全國話劇展演二等獎。

2013年,南寧市藝術劇院改企,徐志和擔任副總經理,開始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創編、創作上。同年,他帶領劇院話劇團編導了廣西第一部20集室內輕喜劇《快樂家園》;2015年小品《愛·仁》獲廣西第九屆劇展銅鼓獎;2016年小品《保姆》獲全區“中國夢”舞臺藝術優秀作品獎、優秀表演獎。

2017年,由徐志和編劇的話劇《大山壯歌》(原名《金銀花開》)入選原文化部年度新創劇本扶持工程計劃,這是目前廣西唯一入選國家部級的原創劇本。該作品還入選原文化部2017—2021年全國舞臺藝術作品重點扶持劇目,同時入選廣西文化廳2017年度優秀劇本扶持計劃、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作三年規劃扶持項目、南寧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項目。2018年,徐志和編劇、導演的話劇《壓艙石》獲廣西第十屆劇展銅鼓獎。2021年,《大山壯歌》獲廣西第十一屆劇展“桂花工程”銀獎、武漢第七屆國際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徐志和獲第十一屆廣西劇展編劇獎。

在藝術道路上,38年的辛勤耕耘讓徐志和的舞臺藝術水準實現了質的提升。“用心去創作,用情講述最美的故事”是徐志和永遠的追求。

 

相關文章